在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发言

在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发言
    同志们: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系统擘画了人民城市建设的时代蓝图,深刻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发展的根本性命题。作为县域发展“一线总指挥”,我们必须站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核心要义。下面,结合XX实践谈三方面体会。
    一、把握历史新方位,筑牢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思想根基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必须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入存量提质的新发展阶段,我们深刻认识到:思想破冰是行动突围的前提,必须聚焦“三个根本性转变”深化理解。
    (一)强化战略领航,校准城市发展坐标。准确把握“从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的转变逻辑。城市发展已进入全生命周期管理新阶段,必须以系统思维破解“重建设轻治理、重速度轻质量”的路径依赖。深刻理解“城市有机生命体”的重要论断,将城市更新作为焕发老城活力的战略支点,坚决摒弃大拆大建模式,着力构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明水秀的发展新格局。当前重点要破除GDP导向的惯性思维,将历史文化传承度、公共服务满意度、生态环境优美度纳入核心评价体系。
    (二)深化价值认同,坚守人民城市立场。深刻践行“从管理本位向服务本位”的核心理念。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城市的核心是人”的谆谆教诲,把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的逻辑起点。重点破解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社区治理精准化不足等民生痛点,把全龄友好理念融入城市基因,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快办”迭代升级,切实解决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病有良医等关键诉求。
    (三)筑牢底线思维,统筹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坚决贯彻“从被动防御向主动韧性”的重大转型。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发展不能只考虑规模经济效益”的警示要求,将安全韧性贯穿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当前亟需补足防洪排涝、应急救援等基础设施短板,健全极端天气应对预案,强化生命线工程防护;同时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守好城市历史文化根脉,构建全域覆盖、平战结合的安全防护体系。
    二、聚焦关键突破口,构建高质量发展实施路径
    “城市工作千头万绪,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按照中央“七大任务”部署,结合XX发展实际,重点实施四大攻坚行动:
    (一)实施空间重构行动,优化城镇功能布局。一是构建多中心网络化格局。坚持“组团式发展、差异化定位”策略,打造县域“一核引领、三区联动”空间架构。城区重点强化商务服务功能,开发区聚焦创新要素集聚,XX片区打造农文旅融合示范区,严控城镇开发边界,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有机融合。二是提速县城承载能力升级。聚焦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短板,实施地下管网智能化改造三年计划;推进公共服务“15分钟生活圈”全覆盖,建设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乡公交体系,有效疏解中心城区功能压力。三是创新城乡融合推进机制。探索“以工补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打造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畅通“田间—餐桌”全链条;推广“三块地”改革试点经验,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二)实施动能转换行动,激活创新驱动引擎。一是打造创新要素聚合平台。加快建设智慧产业创新港,培育检验检测、工业设计等专业服务平台;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建立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完善创新创业全周期扶持政策。二是攻坚产业转型关键领域。聚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延链补链;严控高耗能项目准入,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构建“传统产业+数字赋能”改造体系,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样板。三是构筑开放合作新高地。深度融入XX都市圈建设,争取纳入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建设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拓展“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实施营商环境4.0改革,推行“跨域通办”政务新模式。
    (三)实施绿色蝶变行动,厚植生态本底优势。一是攻坚环境治理硬任务。落实空气质量提升专项行动,严控移动源污染排放;实施饮用水源地保护“围栏工程”,完善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开展土壤污染分类管控,建设“无废城市”示范区。二是拓展生态价值转化路径。推进碳汇交易试点,建立重点企业碳账户;建设沿河生态走廊,打造滨水休闲经济带;开发森林康养、生态研学等新业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机制。三是构建绿色生产生活体系。新建建筑100%执行绿色标准,推广装配式建造模式;创建公交都市先行区,布局智能充电设施网络;实行居民垃圾分类“红黑榜”,倡导简约适度生活方式。
    (四)实施文化铸魂行动,彰显城市独特魅力。一是构建遗产保护传承体系。编制历史建筑“一栋一策”保护方案,活化利用XX古村落群;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档案库,打造传统工艺工作站;实施城市记忆工程,编撰地名文化保护名录。二是提升城市美学价值导向。制定城市色彩、天际线管控导则,严控超高层建筑建设;开展“拆围透绿”专项整治,推进第五立面景观改造;建立公共艺术百分比制度,提升城市空间艺术品质。三是深化文明素养培育工程。建设“好人之城”道德品牌,开展“最美”系列选树活动;打造文明实践示范带,推广“时间银行”互助模式;实施全民阅读“书香计划”,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三、健全机制强保障,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
    “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像绣花一样精细”的指示要求,重点完善三大机制:
(一)构建高效协同的领导体制。一是强化顶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32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