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2025年全市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成长成才和家庭的幸福安宁,更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国家的长远发展。因此,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民生工程,也是我们共青团组织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与时代使命。刚才,各县区团委的负责同志都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分享了经验,也谈了困惑,这为我们下一步工作的精准发力提供了重要参考。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传达学习团省委相关会议精神,总结今年上半年我市的工作进展,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对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进行全面部署。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现状,深刻认识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阶段性特征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改善工作,持续将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纳入重点关切领域。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上级团组织的有力指导下,全市各级团组织、各相关单位紧密协作,主动作为,我市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呈现出稳步向好的发展态势。
    回顾过去一年多的工作,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个覆盖全市、多方联动的服务网络已初步构建。截至2024年底,我们累计开展了各类心理健康科普和团体辅导活动460场,为超过1560人次提供了线下一对一个案咨询服务,并成功培训了237名具备专业素养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者。进入2025年,这项工作更是被列为市里的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我们以此为契机,加压奋进。今年上半年,全市已组织开展各类心理健康主题活动超过280场,服务覆盖青少年近3万人次,线上线下受理个案咨询超过900例,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预定目标。我们着力打造的“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全链条工作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以“*家园”为代表的服务阵地在基层社区和学校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在座各位以及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在此,我代表团市委,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亟待破解的难题。从全国范围来看,有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学龄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异常发生率达到了15.6%。这并非一个遥远的数字,而是我们身边可能正在发生的现实。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加速,学业竞争的白热化,以及数字时代的深刻影响,青少年群体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前所未有。我们的工作与青少年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心理服务需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具体而言,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作发展不均衡。部分县区思想认识到位,资源整合有力,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但也有个别地方存在“上热下冷”现象,工作停留在发通知、报材料的层面,缺乏深入基层、触及心灵的实际行动。二是阵地效能未充分发挥。我们投入资源建设了一批“*家园”服务阵地,但“建设是基础、使用是关键”。有的阵地存在“建而不用”“用而不活”的问题,开放时间不固定,活动策划不吸引人,导致对青少年的实际吸引力和服务粘性不足。三是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我们的志愿者队伍规模不小,但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招募、培训、督导、考核与激励机制,特别是如何实现动态管理,及时清退表现不佳或配合度不高的人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四是服务模式的精准性不够。目前我们的服务多以普惠性、广覆盖的科普活动为主,这非常必要,但对于像留守儿童、新就业群体家庭子女、流动儿童以及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等重点青少年群体,我们缺乏足够精细化、个性化的干预策略和帮扶模式。这些问题,是我们下一阶段工作中必须着力攻克的重点和难点。
    二、深化认识,聚焦问题,准确把握新时代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核心要求
    做好新时代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我们不能满足于常规动作,必须在思想认识上再深化,在工作方法上再聚焦,牢牢把握其核心要义。
    第一,必须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铸魂工程”来抓。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是他们全面发展的基础,一个心理阳光、人格健全的青少年,才能更好地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服务,不仅仅是处理情绪问题、化解心理危机,更深层次的,是在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康健全的人格。这关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各级团组织必须从这个政治高度来审视和推动工作,确保我们的服务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第二,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构建协同共育的“生态系统”。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产生,往往是家庭、学校、社会、朋辈等多重因素交织影响的结果。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绝非共青团一家之事,也非任何单一部门能够独立完成。我们必须摒弃“单打独斗”的思维,主动扮演好“链接者”和“协调者”的角色。要积极推动建立健全由政府主导,共青团、教育、卫健、民政、公安、司法等多部门协同,家庭、学校、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联动机制。要推动心理健康服务融入家庭教育指导、学校日常管理、社区治理服务的全过程,形成一个全方位、立体化、无缝隙的关爱保护网络,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积极、健康、支持性的“心理生态环境”。
    第三,必须坚持专业引领,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心理健康服务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我们不能仅凭热情和爱心,更要依靠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随着工作的深入,服务对象的需求也从普遍的科普宣讲,转向更深层次的团体辅导和专业的个案咨询。这就对我们的服务供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抓好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要建立与本地心理咨询师协会、高校心理学专业、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的常态化合作,引入专业的督导机制,定期对我们的志愿者和服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和案例督导,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胜任力。同时,要严格遵守心理服务的伦理规范,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确保我们的每一项服务都经得起专业的检验。
    第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实现从“广覆盖”到“精滴灌”的转变。民生实事,贵在“实”,核心在“效”。工作的成效,最终要看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温暖了多少青少年心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工作的重心下沉,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最需要关怀的群体中去。我们要改变过去“大水漫灌”式的服务模式,通过建立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精准识别出那些身处困境、亟须帮助的重点青少年。我们要学习借鉴一些地区的先进经验,例如探索“1+1”结对帮扶机制为重点关注对象建立“一生一策”的个性化心理健康档案,确保我们的服务资源能够精准投放到最需要的地方,实现“靶向治疗”,提升服务的实际效果。
    三、砥砺前行,务求实效,全面推动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提质增效
    做好下半年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团组织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严格对照工作方案拿出硬招实招,确保各项任务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这里,我再强调四点具体要求,也是对未来工作的总体部署。
    第一,强化责任担当,在“统”字上求突破。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各县区团委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挂帅,把这项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定期研究、定期调度。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工作进展,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要加强横向联动,主动对接教育、卫健、民政等部门,推动将我们的服务项目嵌入到他们的工作体系中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要探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情况,会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真正形成“一盘棋”的工作格局。我们要以更加扎实透明的工作,确保每一项指标任务都能量化、可考核,最终落实落细。
    第二,激活阵地效能,在“用”字上见真章。服务阵地是我们的前沿堡垒,必须让它“活”起来、“火”起来。我要求,各县区要立即对辖区内的“*家园”等服务阵地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排查,重点解决“空转”和“低效”问题。必须制定并严格执行切实可行的阵地运行管理制度和督导办法。每个县区的核心“*家园”阵地,必须保证每周向青少年开放的时间不少于20小时,并且要将开放时间、服务内容、坐班志愿者信息在显要位置进行公示。要规范志愿者坐班制度,确保“门常开、人常在、服务不断线”。要改变“等客上门”的被动服务模式,定期策划发布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计划,如心理桌游、艺术治疗体验、亲子关系沙龙等,主动吸引青少年走进阵地。同时,要善于运用数字化手段,依托“和心云”等线上平台,推广我们的服务,提供线上咨询和预约,实现线上线下联动,最大限度地提高阵地的使用频率和辐射范围。
第三,建强专业队伍,在“人”字上做文章。人才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我们必须把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要严把“入口关”,在吸纳新成员时,不仅要看重他们的热情,更要考察其专业背景和基本素养。要畅通“成长链”,建立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对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53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