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区慈善总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在XX区慈善总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代表、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此隆重集会,召开XX区慈善总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是全区慈善事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首先,我谨代表中共XX区委、区政府,对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莅临指导的XX市慈善总会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和参与我区慈善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以及辛勤工作在慈善战线上的全体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刚才,大会审议通过了区慈善总会第二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修订了《章程》,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监事会和领导班子。在此,向光荣当选的XX同志及新一届理事会、监事会全体成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也向为我区慈善事业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上一届理事会全体成员,致以由衷的感谢!
    过去的几年,是全区慈善事业蓬勃发展的几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慈善总会的有力指导下,区慈善总会第二届理事会团结带领广大会员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在扶贫济困、安老救孤、恤病助残、赈灾助学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许多创新做法和成功经验在全市乃至全省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实践证明,慈善事业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指出要“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这为新时代慈善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何推动我区慈善事业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与同志们共勉。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人人为善”的时代内涵
    慈善事业是具有鲜明政治属性的社会事业,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区各级组织和广大慈善工作者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新时代慈善事业的使命担当,自觉将慈善工作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让“人人为善”成为新时代的生动实践。
    第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准慈善事业的政治航向。党的领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生命线。要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于慈善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发展公益慈善事业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市委XX书记在市慈善总会第三届理事会上的批示精神和近期到市慈善总会调研时的讲话精神,确保慈善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要将慈善事业作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补充,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其在服务“国之大者”、增进民生福祉中发挥更大作用。
    第二,坚守慈善为民初心,回应人民群众的深切期盼。慈善的本质是关爱人、帮助人。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必须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慈善工作始终,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实回应民生关切。要紧紧围绕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重点关注因病、因残、因灾等陷入困境的家庭,关注“一老一小”等特殊群体,精心设计和实施一批群众急需、社会效益显著的慈善项目。要将有限的慈善资源用在刀刃上,确保每一份善款、每一件善物都能精准直达困难群众,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以及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第三,弘扬现代慈善文化,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慈善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土壤。要以即将到来的第十个“中华慈善日”为契机,大力推进慈善文化建设。要创新宣传方式和载体,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深入开展慈善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的“五进”活动。要讲好XX区的慈善故事,宣传慈善先进典型,阐释慈善时代价值,让慈善理念深入人心,让慈善行为蔚然成风。要推动慈善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引导更多社会成员树立“人人可慈善、时时可慈善、处处可慈善”的观念,将慈善行为内化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追求,为社会注入更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二、聚焦发展大局,奋力开创“事事为善”的崭新局面
    慈善事业不能就慈善论慈善,必须主动融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服务中心工作中找准定位、展现作为。全区各级慈善组织要以新视角、新思维为引擎,推动慈善工作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深度融合,构建“事事为善”的生动图景。
    第一,以模式创新服务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慈善,已远不止于传统的捐款捐物。要积极探索“慈善+”新模式,推动慈善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领域有机结合。例如,可以探索设立支持科技创新的慈善基金,助力破解关键技术难题;可以发展影响力投资,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项目;可以结合我区正在实施的“XX振兴XX同行”活动,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将慈善力量转化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持久动力。通过模式创新,让慈善不仅“输血”,更能“造血”,成为撬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杠杆。
    第二,以资源统筹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慈善力量发挥作用的主阵地。要大力加强村(社)慈善基金建设,激发社区内部的慈善潜力。这种植根于基层的微型慈善组织,能够最快、最准地发现身边群众的困难,并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有效弥补政府救助体系的空白点,成为社会矛盾的“缓冲带”和邻里互助的“连心桥”。要鼓励和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物业公司等多方力量参与社区慈善,共同解决社区公共问题,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第三,以品牌打造提升社会保障效能。品牌是公信力的象征,也是影响力的载体。慈善组织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打造一批叫得响、信得过、有影响的慈善项目品牌。要加强项目策划和管理,确保项目目标明确、流程规范、成效可评。要聚焦特定领域,做深做透,形成特色。比如,可以持续深化在残疾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工作,打造一个集康复、教育、就业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品牌;也可以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老年人日间照料等社会痛点,推出专业的、可持续的品牌项目。通过品牌建设,不仅能更高效地募集和使用善款,更能引领社会力量向最需要的领域集中,实现社会保障效能的最大化。
    第四,以数字赋能构建智慧慈善生态。当今世界,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慈善事业要跟上时代步伐,必须主动拥抱数字技术。要积极探索“互联网+慈善”,建设和完善线上募捐、信息公开、项目追踪平台,让公众的爱心能够便捷地传递,也让善款的流向在阳光下运行。要探索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社会救助需求进行精准画像和动态监测,实现慈善资源的智能匹配和高效投放。要关注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慈善领域的应用,探索建立更加透明、可追溯的捐赠管理体系。通过构建“数字慈善”或“智慧慈善”生态,为我区慈善事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推动其向更加透明、高效、精准的方向转型升级。
    三、压实各方责任,广泛凝聚“处处为善”的磅礴合力
    慈善事业是一项全民性、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协同推进。必须压实各方责任,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推动、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的“大慈善格局”,让“处处为善”成为XX大地的温暖底色。
第一,区委、区政府要加强统筹领导。区委、区政府将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和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将其摆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加重要位置。要将慈善事业发展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创制,研究解决慈善事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56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