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关于XX同志驻村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XX同志驻村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自2023年响应组织号召,我从机关单位来到XX自治区XX地区XX县XX乡XX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员的那一刻起,我的身份便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从一名城市里的机关干部,到一名扎根基层的乡村振兴工作者,脚下的路变了,肩上的责任也愈发沉重。两年多的时间,一千多个日夜,我始终牢记使命,将汗水挥洒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与XX村的父老乡亲们同呼吸、共命运,竭尽所能为这里的乡村振兴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以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融入群众
    初到XX村,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复杂的村情,我深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想真正开展好工作,首要任务就是摸清村情民意,与群众打成一片。为此,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百日遍访”计划。白天,我带着笔记本,穿梭在田间地头,与正在劳作的村民聊收成、话家常;夜晚,我走进农家小院,在炕头和村民们一起算收入、谈困难。
    XX村地域广阔,下辖8个村民小组,居住分散。为了不落一户、不漏一人,我绘制了一张“民情地图”,每走访一户,就在地图上做一个标记,详细记录下家庭成员、收入来源、健康状况、政策享受和主要诉求等信息。起初,一些村民对我这个“戴眼镜的城里干部”心存疑虑,话不多。村民XX大叔家的棉花地遇到了虫害,他急得团团转。我了解情况后,立刻联系县里的农业技术专家,并自己上网查阅了大量资料,第二天就带着防治方案和农药找到了他。我们一起在棉花地里忙活了一整天,虽然身上沾满了泥土,汗水湿透了衣背,但看到XX大叔脸上舒展的笑容,我心里比什么都甜。
    正是通过这一件件具体的小事,我逐渐敲开了群众的心门。从“你是谁”到“你来了”,再到“有事就找XX”,村民们开始把我当成自家人。两年多来,我的足迹踏遍了全村的每一个角落,累计走访群众800余户次,撰写了超过10万字的民情日记。这份沉甸甸的记录,不仅是我工作的宝贵资料,更是我与XX村群众深厚情谊的见证。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这是我驻村工作最深刻的感悟。
    二、以精准为标尺,筑牢乡村振兴之基
    乡村振兴工作千头万绪,必须找准着力点,做到精准施策。我始终将精准作为开展工作的核心原则,尤其是在收入核算、政策宣讲和档案完善这三项基础性工作上,力求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一)精算“收入账”,把脉群众生活
    精准核算群众收入是识别帮扶对象、防止返贫和制定发展规划的“牛鼻子”。我深知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与复杂性。为了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我带领村“两委”干部和网格员,组建了收入核算小组。我们摒弃了过去“估算+统计”的粗放模式,严格按照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和转移性四项收入分类,逐户逐项进行核算。
    在核算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不少挑战。比如,有的村民常年在外务工,收入情况不稳定;有的家庭种植、养殖收入琐碎,难以精确统计。面对这些困难,我们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外出务工人员,我们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方式,耐心引导他们回忆和整理工资流水;对于种养殖户,我们帮助他们建立简易台账,记录每一笔农产品销售的收入和成本支出。
    在核算XX户村民的收入时,我发现他们家仅靠几亩地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生活十分拮据,但其子女享受的教育补贴等转移性收入并未完全计入。经过反复核对政策和沟通,我们帮助他们准确核算了全年所有收入,不仅让数据更加真实,还让他们对国家的惠民政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累计完成了全村325户、1258人的收入核算与动态监测工作,确保了每一笔收入都有据可查,为后续的精准帮扶和产业发展规划提供了最可靠的数据支撑。
    (二)讲透“政策经”,点亮惠民之路
    国家的惠民政策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公开讲话”,但如何让这些政策真正走进群众心里,是驻村工作的一大考验。我发现,简单的文件宣读和会议传达效果有限,必须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讲。
    为此,我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政策宣讲活动。在村里的“巴扎日”(集市日),我们设立政策咨询台,发放自己编印的“政策明白卡”;在农闲时节,我们举办“庭院小课堂”,用拉家常的方式解读医疗、养老、就业、补贴等政策;我们还充分利用村里的“大喇叭”和村民微信群,定期推送政策解读音频和小视频。
    据不完全统计,自驻村以来,我个人组织和参与的各类政策宣讲活动超过60场,覆盖群众1500余人次。村民XX激动地说:“以前总觉得那些政策离我们很远,听了XX干部的讲解,就像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心里亮堂多了,也知道怎么去享受这些好政策了。”通过持续不断的宣讲,不仅提高了政策知晓率,更重要的是提振了群众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三)做实“档案库”,绘就振兴蓝图
    完善的档案是乡村振兴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体现。我将档案管理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牵头对全村的乡村振兴档案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完善。我们按照“一户一档”的原则,为全村所有农户,特别是脱贫户和监测户,建立了标准化的家庭档案。档案内容涵盖家庭基本情况、收入支出明细、享受政策清单、帮扶措施记录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等,真正做到了信息全面、动态更新。
    这项工作看似繁琐,实则意义重大。它不仅清晰地记录了每家每户在党的领导下生活发生的点滴变化,也为我们分析研判全村发展态势、精准调整帮扶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现在,打开任何一户的档案,就能清晰地看到他家的“前世今生”和未来的发展路径,这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以实事映初心,情系群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7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