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区校园食品安全推进暨培训会议上的讲话

在XX区校园食品安全推进暨培训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在秋季新学期即将拉开帷幕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区校园食品安全推进暨培训会议,这既是一次工作部署会,也是一次责任强化会,更是一次能力提升会。首先,我代表XX区委、区政府,向百忙之中莅临指导的市局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奋战在校园食品安全工作一线的各位校长、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以及各相关部门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校园食品安全,一头连着广大学子的健康成长,一头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是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反复强调要用“四个最严”的要求,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对我们而言,校园食品安全更是食品安全工作中必须坚决守住的底线,容不得半点马虎,出不得丝毫纰漏。今天的会议,就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压实责任、强化举措,为新学期全区校园食品安全工作开好局、起好步,确保广大师生吃得安心、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清醒认识当前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严峻性与复杂性
    过去的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市场监管局、区教卫局等部门的协同努力和全区各学校的积极配合下,我区校园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总体形势保持平稳向好。我们欣喜地看到,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取得了一系列来之不易的成绩。
    一是监管体系不断健全。我们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构建了覆盖全链条的监管闭环。2024年,我区市场监管、教育卫健等部门联合开展了4轮校园食品安全全覆盖专项检查,累计检查各类学校食堂及配餐单位320家次,排查并督促整改问题隐患175个,整改完成率达到98.3%。我们还大力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全区学校食堂“明厨亮灶”覆盖率已超过95%,基本实现了后厨操作的可视化、透明化管理,有效接受社会监督。
    二是主体责任逐步落实。绝大多数学校能够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将食品安全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校长(园长)负责制得到较好执行,食品安全总监和安全员的配备率达到100%,形成了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许多学校还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建立了家长陪餐、膳食委员会等制度,畅通了家校沟通渠道,形成了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三是应急能力显著增强。我们修订完善了《XX区校园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了多次桌面推演和实战演练,有效提升了各单位的应急处置和协同作战能力。过去一年,我们成功处置了数起疑似食源性疾病舆情,均做到了反应迅速、处置果断、信息公开,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事件影响,维护了社会稳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成绩背后依然潜藏着风险,平稳之下仍然暗流涌动。我们必须以“放大镜”审视问题,以“显微镜”剖析根源。从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的情况看,当前我区校园食品安全领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和弱项:
    第一,思想认识的“温差”依然存在。部分学校管理者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麻痹思想和侥G幸心理,认为“不出事就是没事”,重教学、轻后勤,重硬件、轻管理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学校负责人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学习不深、研究不透,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第二,管理制度的“落差”依然存在。一些学校虽然建立了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但往往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并未真正“落在行动上”。比如,食材采购索证索票不齐全、进货查验记录不规范的问题时有发生;食品留样制度执行不严格,存在留样数量不足、标签不清、时间不够等问题;从业人员晨检制度、培训考核制度流于形式,健康证明管理不严。这些制度执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恰恰是风险滋生的温床。
    第三,操作流程的“偏差”依然存在。在后厨实际操作中,不规范行为屡禁不止。生熟食品交叉污染的风险依然较高,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措施不到位,食品添加剂管理不规范,加工场所环境卫生不达标等,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问题,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都可能引发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
    第四,能力素质的“反差”依然存在。部分食堂从业人员,特别是新入职员工,专业技能和食品安全知识相对匮乏,操作的规范性和自觉性不强。个别食品安全管理员虽然持证上岗,但履职能力有待提升,在日常自查、风险排查、问题整改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充分。
    同志们,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我们工作的导向。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有差距,责任还未完全压实。校园食品安全工作只有“零风险”,没有“万一”。任何一次疏忽,都可能对学生的健康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任何一起事故,都可能演变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事件。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警惕、如临深渊的自觉,以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把问题想得更复杂一些,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
    二、提高站位,认清形势,深刻把握新时代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新要求与新挑战
    做好新时代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我们不仅要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必须胸怀“国之大者”,准确把握其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
    第一,这是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的政治要求。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保障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任务。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守护好校园食品安全,就是守护好下一代的健康,就是用实际行动诠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各单位、各学校必须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其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
    第二,这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校园食品安全问题社会关注度高、舆论敏感性强,一旦发生问题,极易通过网络发酵,引发公众焦虑,甚至动摇社会对政府的信任。近年来,国内一些地方发生的校园食品安全事件,教训是极其深刻的。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校园安全稳定是整个社会安全稳定的基石。抓好校园食品安全,不仅仅是业务工作,更是维稳工作。我们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坚决防止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
    第三,这是顺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期盼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长,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家长们不仅关心孩子能否吃上安全卫生的饭菜,也越来越关注膳食的营养均衡、口味的多样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升餐饮服务质量和水平,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努力满足学生和家长更高层次、更多元化的需求。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新形势下校园食品安全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是供应链条日趋复杂,食材来源更加广泛,给源头追溯和风险管控带来了更大难度。二是新型业态不断涌现,集中配餐、校外托管等模式的普及,使得监管链条延长,风险点增多。三是法规标准日益严格,特别是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出台的《集中用餐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对学校食堂的主体责任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对我们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提出了新的考验。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我们决不能有丝毫松懈,必须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措施、更实的作风,推动我区校园食品安全工作再上新台。
    三、聚焦重点,狠抓落实,全力构建校园食品安全长效保障机制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做好新学期的校园食品安全工作,关键在于抓落实。各部门、各学校要紧紧围绕“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这一主线,聚焦关键环节,拿出过硬举措,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落地生根、取得实效。在此,我强调四点要求:
    第一,要以“钉钉子”的精神,全面压实主体责任。责任是安全之魂。我们必须牢牢抓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构建起权责明晰、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一要强化校长(园长)第一责任人责任。各学校的主要负责同志,必须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查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把这项工作真正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要将食品安全纳入学校年度重点工作和绩效考核,做到与教学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对于承包或委托经营的食堂,绝不能“一包了之”,必须建立准入、评价和退出机制,加强全过程监督,确保承包方依法合规经营。二要充分发挥食品安全总监和安全员的核心作用。这是总局第98号令的明确要求,也是强化内部管理的有效抓手。食品安全总监要协助校长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安全员要具体负责日常检查、隐患排查、台账记录等工作。市场监管部门和教育部门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指导,督促其履职尽责,真正使其成为校园食品安全的“吹哨人”和“前沿哨兵”。三要建立健全严格的追责问责机制。有权必有责,失责必追究。对于因思想不重视、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而导致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我们将依法依规依纪严肃处理,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还要追究相关管理人员和领导的责任,绝不姑息迁就。
第二,要以“绣花针”的功夫,全程加强风险管控。食品安全管理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51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