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民生实事办理调度会暨涉企执法“亮码入企”培训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此召开全市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民生实事办理调度会,并套开涉企执法“亮码入企”培训会。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对前期工作进行全面检视、总结盘点的“复盘会”,更是一次对下步任务进行再部署、再压实的“动员会”。其核心目的,就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自我革命的精神,坚决整治行政执法领域的沉疴顽疾,切实办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为XX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刚才,XX市司法局的同志通报了专项整治工作的整体进展、当前存在的短板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思路,问题找得准,措施也比较实。XX市市场局、XX市交通运输局、XX市城管局的同志分别作了发言,介绍了本单位的经验做法,也剖析了自身的问题,态度是诚恳的。其他单位的书面汇报材料,我也都认真审阅。总的来看,自专项整治工作启动以来,各单位闻令而动、迅速部署,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效。但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差距。一些深层次、根源性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顽固性、反复性的问题依然存在。比如,有的部门在执法中还存在“重处罚、轻教育”“重管理、轻服务”的惯性思维;有的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理解不深、执行不准,存在选择性执法、机械性执法现象;个别领域“乱检查、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的“四乱”问题虽有所收敛,但病根未除,稍有松懈便可能反弹回潮;特别是趋利性执法、人情执法、过度执法等问题,像一颗颗侵蚀营商环境和政府公信力的“毒瘤”,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信心,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
这些问题,表象在基层,根子在思想认识、在责任落实、在制度建设。法治是最好的营身环境。行政执法是政府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重要方式,直接面对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是观察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最直接的“窗口”。这扇“窗口”是明亮还是蒙尘,直接关系到市场主体的切身感受,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一个地区的发展活力与核心竞争力。因此,抓好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不仅是单纯的业务工作,更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下面,围绕如何将这项工作向纵深推进,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升政治站位,以高度的责任感压实整治任务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专项整治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思想认识是否到位、责任是否上肩。
首先,要深刻理解专项整治的政治属性。此次专项整治,是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的具体行动,是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关键一招,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到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解决突出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将此项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摆在议事日程的突出位置,常抓不懈。
其次,要坚决扛起“一岗双责”的主体责任。问题整治不能“上热下冷”,压力传导不能“层层递减”。各执法部门的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是本单位、本系统专项整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好“一岗双责”,既要抓好业务工作,更要抓好队伍的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要亲自研究部署、亲自协调调度、亲自督办落实,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要敢于较真碰硬,对于本单位、本系统内存在的执法问题,要敢于“揭盖子”“亮家丑”,绝不能因为怕得罪人、怕影响单位形象而讳疾忌医、遮遮掩掩。必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严密工作格局,将责任和压力精准传导到每一个执法单位、每一个执法岗位、每一个执法人员。
二、坚持问题导向,以彻底的革命精神深挖病灶根源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专项整治不能满足于表面文章,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用“显微镜”去查找,用“解剖刀”去分析,真正把问题找准、找实、找全。
一方面,要强化系统内部的自查自纠。自查自纠是发现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各行政执法单位要立即组织开展一次覆盖全员、全流程、全领域的“拉网式”排查。要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公、执法不严、执法不廉等问题,聚焦企业感受最深的重复检查、过度执法、干扰经营等问题,逐项对照、逐条梳理。要抓本级、带系统、促基层,确保自查自纠不留死角、不留盲区。自查不能走过场,不能满足于“填表格”“报数据”,而是要真正沉下去,从具体的行政处罚案卷、行政许可事项、日常巡查记录中发现线索,从与执法相对人的沟通交流中捕捉问题。这种自我审视,需要有刀刃向内的勇气。
另一方面,要拓宽外部监督的问题发现渠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企业的感受是最真实的。要真正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企。要综合运用线上问卷调查、线下实地走访、分行业分领域召开企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开门纳谏,广泛收集社会各界特别是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各单位的主要领导要带头走访企业,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真心实意地听取他们的“怨言”“牢骚”和“吐槽”,这些原汁原味的声音,恰恰是我们改进工作的“金玉良言”。市司法局要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建立统一的问题线索受理平台,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对收集到的问题线索进行归集、甄别、分类,确保企业和群众的诉求“有地方说、说了有人听、听了有回音”。
三、强化闭环管理,以务实的举措狠抓问题整改销号
查摆问题是基础,整改落实是关键。如果问题查出来后束之高阁,整改措施停留在纸面上、口头上,那专项整治就失去了意义。必须建立健全从问题发现到整改落实的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
第一,要建立清单化的问题台账。针对自查自纠发现的问题、监督检查指出的问题、企业群众反映的问题,特别是通报中提到的“四乱”问题、违规异地执法问题、趋利性执法问题等,市司法局和各行政执法单位要分门别类,建立详实的问题台账。这个台账不能是“流水账”,而应该是“诊断书”,要清晰地列明问题表现、涉及单位、产生原因、潜在风险等内容。
第二,要实行项目化的整改推进。对台账中的每一个问题,都要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整改措施,明确责任领导、责任科室、责任人员和完成时限,实行“挂图作战”“对账销号”。要明确整改的标准,是建章立制、是追责问责、还是优化流程,必须有清晰的界定。对于能够立行立改的,要马上行动、迅速到位;对于需要一定时间解决的,要制定阶段性目标,持续跟踪、一抓到底;对于涉及多个部门的复杂问题,要建立联动机制,协同攻关,坚决杜绝“踢皮球”“打太极”现象。
第三,要严肃规范化的问题线索移交。整改不仅要解决“事”,更要处理“人”。在专项整治过程中,市司法局和各执法单位要严格履行监督职责,对行政执法检查中发现的执法人员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进行调查核实,绝不姑息迁就。要依法依规,该通报的通报,该处分的处分,该调整岗位的调整岗位。对于其中涉嫌违纪或职务违法、职务犯罪的问题线索,要坚决按照规定程序,及时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释放出“执法者更要敬畏法律、违法者必受严惩”的强烈信号,形成强大震慑。
四、践行初心使命,以真挚的为民情怀办好民生实事
专项整治的最终落脚点,是要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整治行政执法领域的突出问题,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要把整治成果及时转化为服务群众、惠及民生的具体实事。
要紧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50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