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关于2025年度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的总结报告

XX镇关于2025年度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的总结报告
    为有效应对水稻生长期的重大病虫害威胁,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根据上级农业农村部门的统一部署,XX镇党委、政府立足本镇农业生产实际,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于2025年水稻生产关键时期,扎实有效开展了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通过周密部署、科学施策、广泛动员,成功遏制了病虫害的暴发流行态势,为全镇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将本年度相关工作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科学研判,准确把握病虫害发生态势
    进入2025年以来,受气候异常波动等因素影响,我镇乃至更大范围区域内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形势面临严峻挑战。根据国家及XX省农业部门发布的病虫害趋势会商分析,2024年至2025年度,水稻主要病虫害总体呈中等偏重发生趋势,局部存在暴发成灾的风险。
    我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密切关注此动态,结合本地田间系统监测与历史数据分析,对本年度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早期研判。监测结果显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迁飞性、流行性害虫的发生基数较往年偏高,而高温高湿天气也为稻瘟病、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创造了有利条件。面对潜在的严重威胁,镇党委、政府清醒认识到,若不采取果断有力的干预措施,病虫害可能造成水稻产量损失10%以上,部分严重田块甚至可能绝收,直接威胁到广大农户的切身利益与全镇的粮食生产安全大局。基于此判断,我镇将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列为本年度农业生产的头等大事,提前谋划,主动应对。
    二、精心组织,全面落实防控工作主体责任
    为确保防治工作高效有序开展,我镇建立了由镇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主抓,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具体执行,各村委会协同配合的“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与统筹协调。镇政府成立了由镇长XX同志担任组长的“2025年度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调度全镇的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防控方案,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资金、物资和技术难题。同时,制定了详尽的《XX镇2025年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实施方案》,明确了各阶段的工作目标、技术路径、责任分工和考核标准,使整个防控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是保障物资储备与应急能力。在病虫害发生关键期到来之前,我镇积极与上级农业部门及农资供应企业对接,提前储备了足量的对症高效低毒农药、植保器械等应急防控物资。参照中央农业防灾减灾项目的推荐标准,重点储备了针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吡蚜·吡虫胺、氧醚·甲胺等新型环保药剂。通过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确保一旦发生突发性、暴发性病虫害疫情,能够立即调动资源,迅速组织力量进行应急处置,有效控制疫情扩散。
    三、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科学防控技术落地
    在具体的防控实践中,我镇坚持综合施策,将宣传动员、技术指导与绿色防控有机结合,着力提升防治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
    (一)深化宣传动员,构筑群防群控思想防线
    我镇深知,农民是病虫害防治的主体,提升其防范意识和参与积极性是工作成功的关键。为此,我们构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化宣传网络。
    线上方面,充分利用镇政府官方新媒体平台等渠道,不定期发布由农业农村服务中心编制的《病虫情报》,及时向广大农户预警病虫害的发生种类、预计发生时间、危害症状及防治建议,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与覆盖面。此举打破了传统信息壁垒,让农户能第一时间掌握权威信息,提前做好思想和物资准备。
    线下方面,我镇组织全镇农业技术人员、包村干部及村组骨干,构成一支“田间宣传队”。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院坝会场,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张贴防治挂图、现场讲解等方式,面对面地向农民普及病虫害识别知识和防治的重要性。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宣传动员,在全镇范围内营造了“防病治虫、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为后续开展统防统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精准技术指导,提升科学防治应用水平
    技术是实现高效防治的核心。我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全体技术人员在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全程下沉到农业生产一线,提供“保姆式”技术指导服务。
    一是开展常态化田间巡查。技术人员分区包片,定期对各村的水稻长势、病虫害发生动态进行拉网式排查,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对于发现的病情和虫情,立即采样分析,并现场开出“诊断处方”,指导农户对症下药。
    二是组织大规模现场培训。针对防治关键期,我镇在各主要水稻种植片区组织了多场次的现场培训会。在培训中,技术人员重点围绕农药的科学选择、精准配比、安全施用等核心环节进行讲解。例如,针对不同类型农药的兑水比例、喷洒时间和技巧、施药人员的安全防护等,技术人员都亲自示范,耐心讲解每一个技术要领,确保农户“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据不完全统计,本年度累计开展现场培训指导50余场次,覆盖核心种植户超过800人次,显著提升了广大农民的科学防治技能。这种将课堂搬到田间的方式,确保了防治技术真正落实到每一块稻田,为粮食增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三)推广绿色防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响应国家关于农业绿色发展的号召,我镇在病虫害防治中,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一是优化农药使用结构。积极引导农户优先选用生物农药以及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坚决淘汰高毒高残留农药。通过政府补贴、示范引导等方式,推广使用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等对天敌影响小、对环境友好的药剂品种,逐步降低对传统高风险农药的依赖。
    二是推行物理与生物防治。在有条件的区域,示范推广安装杀虫灯、信息素诱捕器等物理防控设备,以减少害虫基数。同时,注重保护和利用稻田中的蜘蛛、青蛙、寄生蜂等害虫天敌,发挥自然生态系统的控害作用,构建“以虫治虫、以菌治菌”的生态平衡。
三是探索统防统治新模式。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我镇开始试点引进专业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通过专业团队使用无人机等现代化植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6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