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庆祝2025年中国医师节暨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各位医师朋友们:
今天,我们怀着崇敬与喜悦的心情,共同迎来了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在这个属于全体医务工作者的光荣节日里,我们在此隆重集会,既是为表彰先进、弘扬精神,也是为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安全进行再动员、再部署。首先,我代表XX市委、市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市医疗卫生战线的广大医师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向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通过你们,向长期以来默默支持卫生健康事业的家属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会议通报了全省病案评选活动的情况,表彰了我市病历书写技能竞赛的优秀医师,几位来自不同岗位的代表作了饱含深情的发言。他们的事迹和感悟,从不同侧面展现了我市医务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听后令人深受教育和鼓舞。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
一、回顾奋斗历程,深刻认识卫生健康事业的卓越贡献
近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广大医务工作者以护佑人民健康为己生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大家不仅是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更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坚实力量。
一是健康防线更加牢固。全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显著增强。特别是过去的几年,大家义无反顾、冲锋在前,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守护人民生命安全的钢铁长城,充分彰显了医者仁心的责任与担当。全市传染病网络直报率、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率等关键指标常年保持在98%以上,为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健康保障。
二是医疗质量稳步提升。各级医疗机构始终将质量与安全作为发展的生命线,持续深化医疗改革,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根据市卫生健康委的初步统计,相较于三年前,全市三、四级手术的占比提升了8个百分点,医疗服务能力与效率指数稳步增长,住院患者死亡率、院内感染发生率等核心指标均呈现逐年下降的良好态势。今天表彰的32位病历书写优秀医师,正是全市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成效的一个缩影。一份份高质量的病历,不仅是诊疗过程的忠实记录,更是医疗质量的直观体现。
三是服务模式持续优化。“健康XX”建设行动深入推进,分级诊疗格局加速形成。以三甲医院为龙头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以县级医院为核心的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渠道更加通畅。通过专家驻点、远程会诊、技术平移等方式,昔日群众在家门口看名医的愿望正逐步变为现实,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激活,群众就医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攀升,近一年来的第三方调查显示,患者综合满意度稳定在95%以上。
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市数万名医务工作者的心血与汗水。大家或在手术台前彻夜奋战,或在病床旁悉心守护,或在乡间小路奔波出诊,或在实验室里潜心钻研。正是大家的无私奉献,才换来了千家万户的健康与安宁。历史和人民将永远铭记你们的功绩!
二、把握时代要求,精准锚定医疗卫生事业的前进方向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人民群众对生命质量和健康保障的期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为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首先,这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从“能看病”到“看好病”,再到“享有更高质量的健康服务”,这不仅是医疗技术的迭代,更是服务理念的升华。我们必须将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其次,这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医疗卫生事业不仅是重要的民生事业,也是重要的经济社会事业。一个拥有高水平医疗保障体系的城市,必然具备更强的人才吸引力、社会创新力和区域竞争力。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就是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一环。我们必须跳出行业看行业,将医疗质量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之中去谋划、去推进。
最后,这是应对风险挑战、筑牢安全底线的现实要求。当前,医学技术最新讲话系列,疾病谱不断变化,医疗纠纷的诱因也日趋复杂,这些都对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构成了严峻挑战。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任何一次微小的失误,都可能给患者带来无法挽回的伤害,给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因此,质量与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风险防范意识贯穿于医疗服务的全过程、各环节。
今天会议的主题,将庆祝医师节与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紧密结合,寓意深远。就是要向全社会鲜明地传递一个信号:对医师的最高致敬,就是支持他们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对医师的最好关爱,就是与他们共同营造一个安全、规范、高质量的执业环境。全市广大医务工作者要深刻领会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意图,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到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的伟大实践中来。
三、聚焦关键环节,奋力开创医疗质量安全工作的新局面
医疗质量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医德、医技、医制三者协同发力、同向聚合。结合我市实际,下一步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以德为本,筑牢职业信仰的精神根基。
医者,德为先。高尚的医德是医师的灵魂,是医疗质量最根本的保障。就在上个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为新时期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各单位要将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医德建设的核心任务,抓好贯彻落实。
一要深化思想引领,校准价值航向。要组织全体医务人员原原本本学习《准则》的十大核心条款,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要教育引导广大医师坚定政治方向,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健康XX”建设的宏伟蓝图;要大力弘扬崇高精神,始终将患者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做到一视同仁、尊重生命;要坚守诚信原则,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以诚信立身、以诚信执业。各级医疗机构的党政负责人要当好“思想领航员”,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及时掌握医师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算好“政治账、职业账、家庭账”这三本账,引导他们自觉抵制行业歪风邪气,让白衣不染尘埃。
二要强化榜样带动,营造崇德氛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持续深化“身边榜样”学习活动,大力选树和宣传那些长期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老村医”,那些面对红包诱惑、严词拒绝的“好医生”,那些勇攀技术高峰、攻克疑难杂症的“医学专家”。用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鲜活案例,让广大医师学有标杆、行有示范,形成见贤思齐、择善而从的良好风尚。
三要健全考评机制,树立鲜明导向。要将《准则》的要求全面融入医师的定期考核、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各个环节,建立起以医德、能力、业绩为核心的综合评价体系。对于医德高尚、表现突出的,要大力褒奖、优先使用;对于发生失德行为的,要依规依纪严肃处理,实行“一票否决”。要通过严格的制度执行,真正让医德高尚者得尊敬、受重用,让医德失范者受惩戒、存戒惧。
第二,以技强能,锻造医疗服务的硬核实力。
精湛的医术是医师安身立命之本,是保障医疗质量的核心要素。面对医学知识的爆炸式增长和技术的快速迭代,每一位医师都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练就一身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过硬本领。
一要搭建高水平的学习平台。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主动作为,既要通过“请进来”的方式,多邀请国内外、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我市讲学、手术示教,让广大医师能够在家门口接触到最前沿的医学成果;也要通过“走出去”的方式,有计划地选派业务骨干到顶尖医疗机构进修深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6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