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进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总结成绩、分析形势,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动员全市上下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强合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就在今年5月,经过全市人民多年的不懈奋斗,我市成功荣膺“全国文明城市”这一宝贵称号,这块沉甸甸的奖牌,凝聚着全市上下的智慧和汗水,标志着我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全市人民的共同荣耀,也是我们推进“二次创业”、锚定“三个高地”宏伟征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为创城工作付出辛勤努力的广大干部群众、各条战线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荣誉的获得,是过往奋斗的终点,更是未来征程的起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期盼,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长期战略任务。如何巩固来之不易的创建成果,如何从“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深度迈进,如何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强劲、更加持久的精神动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回顾过往,成就斐然,文明根基更加坚实
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一体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显著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结出累累硕果。
一是理想信念的“主心骨”更加坚定。始终把理论武装摆在首位,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理论宣讲深入基层,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的宣讲模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主流思想舆论持续巩固壮大,全市上下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愈发牢固,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二是崇德向善的“精气神”更加昂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市民文明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范等深入人心。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层出不穷,“中国好人”“XX省好人”等先进典型不断涌现,他们的感人事迹,汇聚成引领社会风尚的强大正能量。全市注册志愿者超过50万人,志愿服务组织蓬勃发展,2024年,全市累计开展各类文旅志愿服务活动超过4400场,服务群众达367万人次。“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蔚然成风,凡人善举温暖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三是文化惠民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空间不断涌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文化服务。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多彩,仅2024年,全市就举办了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超过2.1万场,服务群众近2400万人次。“送戏下乡”“百姓大舞台”等品牌活动深受群众喜爱。文体旅融合发展迈出坚实步伐,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超过44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475亿元,文化软实力正加速转化为经济发展的硬支撑。
四是城乡融合的“新画卷”更加美丽。创建工作不仅提升了城市“颜值”,更涵养了城市“气质”。城市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市容环境、交通秩序、市场管理等得到系统治理,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迈上新台阶。文明创建向农村延伸,移风易俗工作深入推进,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正在广袤乡村落地生根。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一批先进典型受到表彰,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融合发展、比学赶超的良好态势。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同心同德、苦干实干的结果。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对标新时代新要求,对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比如,城乡、区域之间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还不均衡;一些领域的创建工作还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常态长效机制仍需进一步健全完善,部分市民的文明习惯尚未完全养成,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拿出实招硬招,切实加以解决。
二、认清形势,把握要求,锚定精神文明建设新航向
精神文明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显著标志。在推进“二次创业”、奋力打造“三个高地”先行区的关键时期,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
第一,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发展是硬道理,精神是软实力。一座城市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经济指标上,更蕴含在市民素质、社会风尚和文化品格之中。良好的营商环境、和谐的社会关系、昂扬的奋斗精神,这些都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直接成果,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以文明“软实力”构筑发展“硬支撑”,为“二次创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和道德力量。
第二,这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期盼有更丰富的文化产品、更优美的生活环境、更和谐的邻里关系、更良好的社会秩序。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人,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把创建过程变成改善民生、增进福祉的过程,一体做好惠民生、保民安、促民和、增民乐各项工作,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三,这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必由之路。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对我们过去城市治理成效的肯定,也对未来的城市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精神文明建设是创新社会治理、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要通过深化文明创建,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城市“硬环境”改善向市民“软实力”提升转变、突击式创建向常态化建设转变,实现城市的全方位、系统性文明跃升,加快从“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的深度转型。
三、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奋力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做好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守正创新、久久为功。要紧紧围绕凝心铸魂、以文化人、为民惠民、常态长效四个方面,统筹推进,务求实效。
(一)突出凝心铸魂,筑牢团结奋斗的思想根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要在学思践悟上求深化。发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领学促学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二要在宣传普及上求广度。建强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融媒体中心等阵地,统筹理论专家、先进模范、基层干部等力量,组建形式多样的宣讲队伍,用“家常话”讲清“大道理”,推动理论传播从“大水漫灌”转为“精准滴灌”。三要在研究阐释上求高度。围绕我市在推进“二次创业”中的生动实践,加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阐释,推出一批有分量、有深度的理论成果,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二)突出价值引领,培育崇德向善的时代新风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要深化道德教育。把立德树人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优良家风家训,让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二要擦亮先进典型品牌。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用榜样的力量感召群众、引领风尚。建立健全关爱礼遇先进典型的长效机制,在全社会营造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三要拓展文明实践内涵。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质增效,聚焦群众需求,设计开展接地气、有特色、受欢迎的文明实践活动。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品牌化发展。
(三)突出为民惠民,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产业
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人民群众不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4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