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乡2025年度移风易俗工作总结

XX乡2025年度移风易俗工作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区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的决策部署,自2025年初以来,我乡始终将移风易俗作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坚持系统谋划、标本兼治、疏堵结合的原则,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有效遏制了陈规陋习,显著减轻了群众负担,培育了文明和谐的社会新风尚。现将全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举措与实践
  我乡紧密结合区域实际,以“破旧立新、成风化人”为目标,构建了“党建引领、村民自治、文化浸润”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
  (一)强化党建引领,筑牢思想根基
  我们深刻认识到,移风易俗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必须依靠坚强的组织领导和广泛的思想动员。
  一是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联动工作体系。乡党委牵头成立了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担任组长,统筹全乡工作。在各村,我们创新设立了“群众说事室”,并组建“每日聊一聊”听事专班。该专班由村党总支书记牵头,广泛发动村“两委”干部、德高望重的“五老一新”以及辖区内的“两代表一委员”,以“1+1+1”结对帮扶的形式,组建了7个深入田间地头的“听事”小组。他们主动倾听群众心声,精准掌握思想动态,将政策宣传与矛盾化解融入日常交流,使移风易俗的理念春风化雨般深入人心。
  二是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定期组织全乡党员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党日活动,通过集中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剖析典型案例、开展专题讨论等形式,不断强化党员队伍的思想认识和行动自觉。我们严格执行《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率先登记报告制度》,要求党员干部不仅要自身做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更要主动引导和规劝亲友及身边群众。在殡葬改革方面,党员干部带头践行火葬、生态葬等绿色殡葬方式,大力倡导“厚养薄葬”的孝道观念,引导村民摒弃封建迷信和攀比浪费的陋习,树立了文明健康的生态环保生活理念。
  三是推动党建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乡党委坚持将移风易俗工作置于乡村治理的宏观框架下谋划,将其与人居环境整治、“两清两改”、平安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通过党建引领,我们成功将乡风文明建设转化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有效途径,逐步构建起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二)健全自治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通过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将“要我改”的外部要求,转变为“我要改”的内在需求。
  一是充分激活“一约四会”的群众组织功能。我们指导各村结合实际,对“村规民约”进行了全面修订,将婚丧事宜的操办标准、宴席规模、随礼限额等内容以清晰、可操作的条款予以明确。同时,我们大力强化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协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依托遍布全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常态化开展入户宣传和主题宣讲活动。通过这些组织,我们深入开展了针对铺张浪费、封建迷信、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的排查、治理、教育和引导行动。
  二是创新红白理事会成员构成与工作方法。为有效破解政策落地过程中的“中梗阻”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重要创新,即将各村从事丧葬祭祀服务的从业人员、在民间享有声誉的“押礼先生”以及群众信服的“致富带头人”等群体,正式吸纳为各村红白理事会的成员。这一举措极大地利用了他们在特定行业和群体中的“公信力”,使其从过去的潜在阻力转变为推动改革的助力。他们的现身说法和积极引导,显著提高了广大群众对移风易俗政策的知晓率和认同感。
  三是搭建村民自我教育的互动平台。我们积极组织和推广“院坝会”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议事形式。在轻松的氛围中,村民们可以自由分享自己在践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成功经验。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大家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同时,“院坝会”也成为我们收集民情民意、不断完善自治机制的重要渠道,确保了移风易俗工作始终贴近群众的实际需求和生活愿景。
  (三)创新实践载体,推动新风入心
  我们注重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实践活动,将文明新风的理念具体化、形象化,实现教育引导的“软硬兼施”。
  一是将文明实践活动与传统节日相结合。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这一核心阵地,我们遵循“搭平台、强服务、树新风”的工作路径,在春节、清明、端午等重要传统节日期间,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群众性体育文化活动。例如,我们成功举办了新春文艺汇演、走进XX美丽乡村大型徒步活动以及首届樱花主题骑行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广泛发动全乡志愿者、党员干部和有志青年参与服务,并在活动流程中巧妙穿插移风易俗知识问答环节,通过发放小礼品等方式吸引村民积极参与。对活动中涌现出的文明新风践行者,我们及时给予公开表彰和精神奖励,树立先进典型,激发了更多村民的参与热情。这些活动不仅宣传了本地的风土人情与特色文化,更有力地推动了文明理念的入脑入心。
  二是创新“理论宣讲+本土文化”的宣传模式。为让党的创新理论和移风易俗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积极探索用“乡音”传递“党音”的有效方式。组织本土“故事员”、民间艺人等,将移风易俗的内容编排成群众喜闻乐见的三句半、山歌、小品等文艺节目,进行巡回演出。同时,我们综合运用“乡村大喇叭”、村务公开栏、宣传横幅、微信群等线上线下多元化宣传渠道,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矩阵,让村民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明新风的熏陶。
  三是深入开展集中宣传和入户走访。为确保宣传教育无死角、全覆盖,我们组织全乡党员干部、村组干部、红白理事会成员及群众代表,集中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敲门行动”。通过“面对面”的形式,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向村民群众讲解陈规陋习的社会弊端和经济负担,宣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积极意义。本次行动共计走访宣传1000余户,发放《XX乡移风易俗倡议书》超过10000份,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文明乡风的浓厚氛围。
  二、取得的显著成效
  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我乡移风易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社会风貌发生了喜人变化。
  (一)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群众负担显著减轻
  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人情攀比等不良风气得到了根本性扭转。据乡红白理事会登记台账及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25年全乡举办的婚丧事宜中,98%以上均能遵守村规民约中关于宴席规模、车辆使用和礼金限额的规定。经初步测算,通过推行婚丧简办,2025年全乡红白事宜平均每场次开支较改革前下降约40%,全年累计为群众节约各类开支超过300万元。其中,婚事宴席桌数被严格控制在15桌以内,丧事不收或少收礼金、仪式从简的规定得到普遍遵守,“高价彩礼”现象也得到了有效遏制,切实减轻了群众的人情和经济双重负担。
  (二)文明新风尚广泛弘扬,社会风气持续向好
  “厚养薄葬、喜事新办、丧事简办、节俭养德”的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孝敬赡养老人的风气愈发浓厚,家庭关系更加和睦。青年人中,集体婚礼、旅行结婚等新型婚礼形式逐渐受到欢迎。丧葬方面,简朴的告别仪式取代了昔日的繁文缛节,人们将更多精力用于对逝者的精神追思和对生者的关爱慰藉。根据我乡在2025年第四季度开展的群众满意度抽样调查报告显示,全乡群众对移风易俗工作的知晓率达到98%,支持率和满意度高达97%,这充分证明了我们的工作顺应了民心、合乎了民意。
  (三)基层治理效能全面提升,乡村活力有效激发
  移风易俗工作的成功推进,极大地净化了社会风气,减少了因人情攀比、大操大办引发的邻里矛盾和家庭纠纷,基层信访量同比下降了15%。村干部从过去疲于应付各类酒席和人情往来中解脱出来,能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发展产业、服务群众等核心工作中。和谐的乡风民风为我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软环境,吸引了更多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创业,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长效机制建设情况
为巩固工作成果,防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2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