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五要素和六要素(新闻五要素举例)

新闻五要素和六要素(新闻五要素举例)

新闻五要素和六要素(新闻五要素举例)

公文简报不是新闻,里面却藏着新闻 

公文简报是机关企事业单位文秘人员最常用的应用写作文体,也是单位文秘人员的看家本领和基本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

公文简报可以当做新闻进行传播吗?这是不少码字人入行伊始常会面临的纠结与困惑。而事实上,公文简报并不等于新闻。首先语言要素不同,新闻要求“五要素”俱全(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要求及时、客观、准确、真实等,而公文简报并无“五要素”的严格限制,而是围绕某项工作谈部署落实、讲经验做法、说下步打算

其次,受众范围不同,新闻的受众根据具体新闻单位的职能划分略有所侧重,但总体而言都是社会大众,目的是让尽可能多的人,关注到与其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领域“有价值、有营养、有趣味的信息”。而公文简报更具有单位内部传播的针对性,多以“上传下达”的纽带作用出现,为下级执行决策提供参考借鉴,为上级了解下级和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最后,二者的传播路径与预期效果亦有不同。有公开性特点的新闻,具有舆论引导作用;公文简报则是为了总结工作、展示成绩、查找不足,为今后开展工作提供参考,有些还不宜公开传播。

虽然存在诸多区别,但不少公文简报里却藏着新闻。有的经过精简提炼后可直接“变身”为新闻;有的通过添加背景资料、现场元素后可“升级”成为新闻;还有的隐藏着易被忽略的价值不菲的新闻线索,经后期延展采访“加工”后也可成为新闻。

新闻五要素和六要素(新闻五要素举例)

▲2013年,敦煌莫高窟标志性建筑“九层楼”完成历史上第六次修复。中新社记者 余生吉 摄

记得将近十年前,我无意间从敦煌研究院一份看似无关痛痒的工作简报里,得知“该院完成了对九层楼的抢险修缮”,尽管只有惜字如金的一两句话概述,但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志性建筑,“九层楼”也是海内外游人朝圣敦煌的“最佳摄影地”,因此其对外的新闻传播价值不言而喻。

基于此,我及时联系了敦煌研究院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有的放矢的追加采访,尽管因受访者原因导致采访时间只有几分钟,但由于前期较为充分的准备,还是得到了尽可能多的丰富信息,加之多年联系跑口积累的一些背景信息,一篇五六百字的消息稿很快出炉。这篇稿件发出后,不仅得到多家外报刊载,还引发甘肃省内以及其他地区的众多媒体的持续跟进。

新闻五要素和六要素(新闻五要素举例)

牢记“给谁看”,挖掘关联新闻点

面对有些冗长繁琐的材料,不论是新闻媒体人,还是不同单位的“码字人”,都会有些不知所措,似乎每一个字词乃至标点符号都很难取舍。事实上在动笔之前,通读一下材料全文十分有必要,在掌握了解段落大意后,最关键的是思考“给谁看”,不管是公文简报还是新闻作品,心中始终装着“受众”才不会在写作时剑走偏锋。

从公文简报里提炼新闻时,首先是要把一些穿靴戴帽的假、大、空的描写和表述剔除干净,留下富含“营养价值”的硬核信息。判断的标准,微观层面就是除了自己所在单位行业,领域以外的人是否感兴趣;宏观而言,就是所谓的异地传播价值

其实,每一次公文简报的发布,背后都有官方深思熟虑的考量,读者或者受众也更在意新闻背后的“获得感”,这就需要码字人用简明扼要的言语,来客观陈述这些“事实”,并解释说明其合理性。

“话有三说,巧者为妙。”在博大精深的中华语言范畴内,会说话是一门学问和艺术,新闻报道也是如此,把或好或不好的信息传递出去,并进行正确价值观的舆论引导,是为职业追求之一。

多年以前的3月植树节前后,兰州遭遇了持续近一周的沙尘天气,盘踞不散的沙尘使得不少老年人和孩子都不敢出门,街上的游人明显减少,但医院里呼吸道疾病患者明显激增。

新闻五要素和六要素(新闻五要素举例)

▲兰州新区戈壁滩上的花卉产业基地智能温室内,工作人员对鲜花加工处理。 中新社记者 杨艳敏 摄

一天上午,我去甘肃省气象局采访了沙尘天气原因分析和未来趋势走向,采访完毕乘车返回单位的途中,意外发现兰州最大的一个广场上人群拥挤,于是决定临时下车一探究竟。后来发现是一个临时设置的鲜花市场,甚至出现抢购的火爆程度,不仅让摊贩老板直呼意外,也令我自己十分好奇。

后经多方采访了解到,还是与连续多天的沙尘天气有关,很多市民都想在家里尽可能营造出一些绿意十足、花团锦簇的“春意”来。如果我仅仅是把此前的气象简报作为新闻来报道,其实丝毫也没有问题,但这样的新闻无疑是冷冰冰的,没有温度的传播可能也达不到自己预期的“共鸣”,但站在读者角度来思考,换位想一下“他们想看什么”,把路途所见添加到新闻中,才能把简报里的新闻点,在民众生产生活里得到较为饱满的升华。   

新闻五要素和六要素(新闻五要素举例)

保持独立思考,留心“蛛丝马迹”

我参加工作十多年来,记忆最深刻的还是第一次参加省级层面的新闻发布会,这种看来照本宣科的公文简报似乎营养价值有限。但面对长篇大论的繁琐陈述,其中却隐藏着与时下密切相连的新闻热点。

有时,一些较为重要的信息,往往隐藏于公文简报中不太明显的犄角旮旯

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要拒绝“人云亦云”,保持自己的思考模式,才不会随波逐流。而更多的码字人在撰写材料时,应注意养成“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技能,很多文字材料要针对不同受众平台投放,进行不同模式的传播,而不是“一键群发”。

几年前,我在参加甘肃省文物局的一次年度总结会议时,无意看到了材料中一笔带过的“甘肃正在寻找阳关”,这勾起了我极大兴趣,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这种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背后,却有很大的新闻价值。

新闻五要素和六要素(新闻五要素举例)

▲阳关是丝绸之路上通往西域南道的门户。中新社发 董乃德 摄

随后,我联系了具体参与科考任务的负责人,对其进行了议题设置的独家采访,最终完成稿件《中国官方首次调查研究“阳关在哪儿?”》。虽说篇幅不长,但内容丰富,从阳关名称的出现到不知所终进行了较为客观的陈述和探讨,并成为首发独家新闻报道,整体传播价值也很好。

我又联想到中新社原总编辑王晓晖多年前撰写的《会里有千秋》一文,很多貌似依靠通稿材料堆砌起来的会议、论坛等,实际在背后有很多“富矿”,至于怎么挖,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作者:冯志军

编辑:魏园

欢迎关注庖丁解news,

小牛带你追踪最新热点,剖析媒体行业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3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