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党委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工作情况报告
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建立“第一议题”学习制度的部署要求,市民政局党委始终将“第一议题”学习作为强化政治建设、践行民政为民宗旨的首要任务,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通过健全机制、丰富载体、狠抓转化,推动“第一议题”学习走深走实,为全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成效:以“严”字立标,推动“第一议题”学习走深走实
市民政局党委紧扣“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目标,将“第一议题”学习与民政业务深度融合,在制度建设、学习质效、成果转化上持续发力,累计开展“第一议题”学习48次,覆盖党委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及基层党支部书记1200余人次,形成“学理论、强信念、促服务”的良好局面。
(一)健全“三项机制”,筑牢“第一议题”学习制度根基
一是构建“闭环管理”制度体系。制定《市民政局党委“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实施细则》,明确学习内容(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及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学习流程(会前准备—集中学习—研讨交流—任务部署—跟踪落实)、学习要求(党委班子带头学、支部跟进学、党员自觉学),形成“年初有计划、会前有预习、会中有研讨、会后有落实”的闭环机制。2025年以来,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基层治理”等主题制定学习计划16项,确保学习靶向精准。二是压实“分级负责”责任链条。明确党委书记为“第一议题”学习“第一责任人”,牵头审定学习计划、主持集中学习、督办学习成果转化;党委副书记具体负责学习组织协调,细化学习方案、准备学习资料、整理学习台账;班子成员结合分管领域,在学习中领学解读、提出落实举措,如分管社会救助工作的副局长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论述”,提出低保扩围增效具体措施;基层党支部书记负责支部层面“第一议题”学习,确保学习覆盖到每一名党员,今年以来基层党支部开展“第一议题”学习132次,党员参与率达98%。三是完善“学用结合”配套制度。出台《“第一议题”学习成果转化工作办法》,建立“学习—任务—落实”清单,每次“第一议题”学习后,梳理形成需落实的民生任务(如困境儿童关爱、养老服务提质等),明确责任科室、完成时限,纳入年度重点工作考核;建立“回头看”制度,每季度核查学习成果转化情况,今年已核查民生任务落实情况3次,推动28项任务落地见效。
(二)创新“三种形式”,提升“第一议题”学习吸引力感染力
一是“专题研讨+业务复盘”深化学习。打破“读文件、念报告”的传统模式,每次“第一议题”学习设置1-2个研讨主题,结合民政业务复盘交流。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论述后,围绕“民政领域风险防范(养老机构安全、社会救助资金监管等)”开展专题研讨,班子成员结合分管工作剖析风险点12个,提出整改措施23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指示”后,复盘全市志愿服务工作,制定《志愿服务提质增效三年计划》,推动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站56个,注册志愿者新增2.3万人。二是“实地研学+现场践学”丰富体验。将“第一议题”学习从“会议室”延伸到“民生一线”,组织党委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到红色教育基地(如XX革命纪念馆)开展“沉浸式”学习,在现场重温入党誓词、感悟初心使命;到养老机构、低保家庭、儿童福利机构开展“一线践学”,结合学习内容解决实际问题,如在XX养老院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养老服务的重要论述”时,现场协调解决养老院医疗配套不足问题,推动3家社区医院与养老院建立“医养结合”合作机制;在低保家庭走访中,围绕“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学习要求,制定低保对象动态监测机制,今年以来新增低保对象1800人,做到“应保尽保”。三是“专家辅导+线上延伸”拓宽维度。邀请省委党校教授、民政系统业务专家开展“第一议题”专题辅导,解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实践要求,今年已开展辅导8场,覆盖干部职工600余人次;利用“学习强国”平台、民政系统内网开设“第一议题”学习专栏,上传学习资料、研讨视频、心得体会150余条,方便党员干部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开展“线上知识测试”,围绕学习内容设置测试题目,党员干部参与率100%,平均成绩达92分,以考促学强化学习效果。
(三)聚焦“三个转化”,把准“第一议题”学习为民服务导向
一是转化为“民生政策落地”的实效。将“第一议题”学习与民政政策制定、执行紧密结合,确保政策贴合群众需求。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论述”后,出台《全市社会救助精准化实施办法》,细化低保、特困、临时救助分类标准,推动救助对象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6%;学习“关于发展银发经济、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指示”后,实施“养老服务提质工程”,新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8个、农村互助养老点65个,新增养老床位1200张,解决老年人“吃饭难、照护难”问题;学习“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后,完善困境儿童保障机制,为1200名困境儿童发放生活补贴,建立“一对一”帮扶档案,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二是转化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行动。以“第一议题”学习为指引,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民政领域问题。如针对群众反映的“低保申请流程繁琐”问题,学习“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后,优化低保申请线上办理流程,实现“一网通办”,办理时限从15个工作日缩短至7个工作日;针对“殡葬服务收费不透明”问题,学习“维护群众利益、规范公共服务”相关要求后,出台《殡葬服务收费公示制度》,公开18项收费标准,查处违规收费行为3起,清退违规资金15万元;今年以来,通过“第一议题”学习推动解决群众诉求420余件,群众满意度达95%。三是转化为“推动民政事业发展”的动力。将学习成果融入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破解发展难题。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后,推动“社区治理创新试点”,在30个社区建立“民政+物业+社会组织”协同治理模式,化解社区矛盾纠纷180余起;学习“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示”后,制定民政领域疫情防控应急预案,保障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零感染,同时为受疫情影响的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救助金800万元;学习“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论述”后,建立“民政+乡村振兴”衔接机制,帮助120户脱贫不稳定家庭纳入低保保障,防止返贫致贫,推动民政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以“准”字破题,找准“第一议题”学习短板弱项
对照中央、省、市关于“第一议题”学习制度的更高要求,结合民政工作实际,当前仍存在学习深度不够、转化效能不优、督导力度不足等问题,需在今后工作中靶向整改。
(一)学习深度“有欠缺”,存在“表面化、碎片化”现象
一是学习内容“碎片化”。部分“第一议题”学习仅聚焦单篇论述或短期政策,未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体系,导致学习缺乏整体性、连贯性。如学习“养老服务”相关论述时,未结合前期“社会救助”“基层治理”等学习内容,未能形成“民生保障”系统认知;部分基层党支部学习仅节选论述片段,未结合原文原著和民政实际深入解读,学习浮于表面。二是研讨交流“浅层次”。党委班子集中学习时,部分成员研讨发言存在“照本宣科”“泛泛而谈”现象,未结合分管业务深入剖析问题、提出具体措施;基层党支部研讨时,党员干部因对学习内容理解不深,发言多围绕“个人感受”,缺乏“业务结合”,如在“未成年人保护”专题研讨中,仅50%的基层党员能结合社区儿童服务提出切实建议,研讨实效不足。三是学习覆盖“有盲区”。部分基层党支部(如偏远乡镇民政所党支部、社会组织党支部)因党员分散、工作繁忙,“第一议题”学习存在“频次不足、参与率低”问题,今年以来有8个基层党支部“第一议题”学习未达每月1次的要求;部分退休党员、流动党员因线上学习能力不足、信息获取不畅,未能有效参与学习,学习覆盖的“最后一公里”未完全打通。
(二)成果转化“有差距”,存在“学用脱节、落地缓慢”问题
一是“学用两张皮”现象仍存。部分学习成果仅停留在“会议部署、文件印发”层面,未真正转化为具体行动。如学习“关于加强社会组织监管的重要论述”后,虽出台《社会组织规范化管理办法》,但未及时开展专项检查,导致部分社会组织仍存在“年检滞后、活动不规范”问题;学习“关于推进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指示”后,制定的慈善捐赠激励政策未广泛宣传,群众参与慈善的积极性未充分调动,今年慈善捐赠金额较去年仅增长5%,低于预期。二是转化落地“周期长”。部分民生任务因协调难度大、资源保障不足,学习成果转化进度缓慢。如学习“关于改善农村养老服务的重要论述”后,计划在50个行政村建设互助养老点,但因资金筹措、场地协调等问题,目前仅完成32个,未达阶段目标;学习“关于推进残疾人福利保障的重要论述”后,拟定的“残疾人康复补贴扩面”政策,因部门意见协调不一致,尚未出台,影响群众获得感。三是转化成效“评估弱”。缺乏科学的学习成果转化评估机制,仅通过“任务完成率”简单衡量,未结合群众满意度、业务提升效果等综合评估。如“低保扩围”政策落地后,未系统评估政策对困难群众生活的改善程度;“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后,未定期回访老年人满意度,导致部分服务中心存在“重建设、轻运营”问题,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三)督导考核“有短板”,存在“力度不足、机制不健全”情况
一是督导方式“单一化”。对基层党支部“第一议题”学习的督导主要依赖“听汇报、查台账”,未深入基层实地核查学习实效,如对乡镇民政所党支部的督导,仅查看学习记录、会议照片,未了解党员学习感悟、业务结合情况,导致部分基层党支部存在“补台账、凑次数”的形式主义问题。二是考核权重“偏低”。在年度绩效考核中,“第一议题”学习占比仅为8%,低于业务工作(占比40%),导致部分基层单位“重业务、轻学习”,如某县民政局将主要精力放在低保核查、养老机构安全检查等业务上,“第一议题”学习仅满足“基本要求”,未深入开展。三是反馈整改“不闭环”。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仅口头反馈或下发整改通知,未跟踪整改成效,导致问题反复出现。如某基层党支部学习“记录不规范”问题,督导反馈后虽短期整改,但3个月后复查时仍存在类似问题;部分单位对学习中发现的业务短板,未建立“问题—整改—销号”机制,整改成效未巩固。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以“实”字发力,深化“第一议题”学习提质增效
下一步,市民政局党委将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学深悟透、知行合一”,从“强化学习深度、提升转化效能、严抓督导考核”三个方面发力,推动“第一议题”学习制度落实再上新台阶,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民政为民的实际行动。
(一)强化“系统学习”,推动“第一议题”学深悟透
一是构建“系统化”学习体系。编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论述学习纲要》,梳理“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基层治理、社会组织”等5大领域论述要点,形成“专题式”学习模块,每月围绕1个模块开展系统学习,如9月聚焦“社会救助”、10月聚焦“养老服务”,确保学习连贯深入;建立“会前预习”机制,每次学习前3天发放学习资料,要求班子成员、中层干部结合业务撰写预习心得,提升研讨针对性。二是拓展“全覆盖”学习网络。针对基层党支部、退休党员、流动党员,创新学习方式:对偏远乡镇民政所党支部,开展“送学上门”活动,由市局班子成员带队,每月下沉基层开展1次联合学习;对退休党员,通过“线上课堂+线下座谈”结合方式,定期推送学习视频、组织集中研讨;对流动党员,建立“线上学习群”,指定专人督促学习、分享感悟,确保学习“不漏一人、不落一次”,2025年底前实现基层党支部“第一议题”学习参与率100%。三是深化“沉浸式”学习体验。增加实地研学频次,每季度组织1次“民生一线践学”活动,围绕学习主题到养老机构、低保家庭、社区治理现场开展学习,如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56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