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长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集中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结合自己分管的工作,就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认识和体会,作一个交流发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出版发行,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部重要著作,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夺取新胜利的伟大实践,集中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通过近段时间的深入学习,我深刻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特别是总书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刚才,张书记的领学辅导和重要讲话,站位高远、思想深刻,对我们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领会著作精神,并将其转化为推动XX县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工作思考。
一、深学细悟,在把握核心要义中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根基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我深刻体悟到,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科学理论体系,我们必须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悟,才能真正把握其精髓要义。
一是深刻领会“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总书记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这一重大论断,科学标定了我国发展的历史坐标。对于XX县而言,就是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已经告别了过去那种单纯追求速度和规模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进入了一个必须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新阶段。我们不能再满足于传统产业的“铺摊子”,更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全县的工业经济、招商引资、商务流通等工作,都必须立足于这个新的历史方位来审视、来谋划、来推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彻底摒弃“速度情结”和“换挡焦虑”,坚定不移地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全局。
二是深刻领会“新发展理念”的战略指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指挥棒。总书记指出:“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这为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结合分管工作,我认为,抓创新就是要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推动我县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抓协调就是要处理好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避免“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抓绿色就是要坚守生态环保底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让绿色成为XX县发展的鲜明底色;抓开放就是要以更大力度抓好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抓共享就是要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县人民,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是深刻领会“新发展格局”的实践要求。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对XX县来说,就是要找准自身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一方面,要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的堵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做强做优本土企业,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激发内需潜力。另一方面,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汇聚XX,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这要求我们必须具备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不能只埋头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要跳出XX看XX,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自身发展。
二、对标对表,在检视问题短板中找准高质量发展的突破方向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把“公开讲话”来审视我们分管领域的工作,既要看到成绩,更要正视问题和差距。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才能精准发力、靶向施策。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招商引资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今年1-8月份,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7.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成功引进了XX新能源材料、XX智能装备制造等一批投资过亿元的重点项目。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值得肯定。
但是,对照《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关于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我们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和弱项。一是产业结构“偏重”问题依然突出。我县的工业体系中,传统资源型、重化工业占比仍然较高,达到60%以上,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比重偏低,产业层次总体处于中低端,发展的接续动能不足。二是创新能力“偏弱”问题亟待破解。全县研发投入强度仅为1.2%,远低于全省2.5%的平均水平。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发挥不充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多,产学研用结合不够紧密,科技成果转化率有待提高。三是开放水平“偏低”问题制约发展。我们的招商引资虽然每年都有项目落地,但缺少能够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链主型”企业和“顶天立地”的大项目、好项目。外贸出口依存度不高,今年上半年进出口总额仅占全县GDP的3.5%,利用外资更是我们的短板。四是营商环境“偏软”问题仍需加力。虽然我们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的便利化水平还有差距,要素保障、政策兑现、企业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堵点、痛点,企业的获得感还不够强。
这些问题,既是挑战,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着力点。我们必须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壮士断腕”的决心,下大力气加以解决,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三、笃行实干,在狠抓工作落实中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关键在行动,落脚在实效。作为分管经济工作的副县长,我将坚决扛起政治责任,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思路、促进发展的举措和领导发展的能力,全力以赴推动分管领域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一,聚焦产业转型升级,筑牢实体经济根基。实体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要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一方面,要持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支持XX化工、XX机械等骨干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推广应用节能降碳新技术、新工艺,力争到2026年,全县重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55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