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此召开全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污染防治的最新部署要求,分析当前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明确下一阶段的目标任务,压实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责任,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翻身仗,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性好转。
刚才,XX同志传达了省委有关文件精神,XX同志通报了我市今年以来的污染防治工作情况,问题点得准,分析得透彻。XX县、XX区、XX区、XX示范区和市直有关单位作了发言,态度是诚恳的,决心是坚定的。希望大家言行一致、狠抓落实。下面,结合大家的发言和当前工作实际,我再强调四点意见。
一、提升政治站E位,深刻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极端重要性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政治属性和民生本质。我们必须站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来认识和把握这项工作。
近年来,全市上下在生态环境治理上投入了巨大精力,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一点必须肯定。但是,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成绩的取得是阶段性的、不稳固的,与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盼相比,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进入2025年以来,我市部分环境指标出现了令人警醒的反弹。根据最新的环境监测数据,今年1月至8月,我市的PM2.5和PM10平均浓度较去年同期不降反升,同比分别上升了5.8%和4.1%;部分国控、省控地表水断面出现了水质类别下滑的现象,个别断面甚至一度逼近劣V类水体边缘;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的一些老问题,整改进度不及预期,一些新问题还在不断暴露。
这些问题的出现,表面上看是具体的污染源没有管住,根子上还是思想认识不到位、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作风不扎实的问题。有的同志产生了“歇歇脚、松口气”的懈怠思想,认为前几年力度很大,现在可以缓一缓了;有的单位存在畏难情绪,面对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等深层次矛盾,不敢动真碰硬;有的企业主体责任悬空,环保投入不足,甚至在环保设施上动歪脑筋、打擦边球;有的地方执法监管“宽松软”,对环境违法行为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没有形成足够的震慑。这些现象,严重侵蚀了我们来之不易的治理成果,正在将我市的污染防治工作重新推向被动的局面。
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是“国之大者”,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底线和高压线。抓不好生态环境,就是对人民不负责,对历史不负责,对未来不负责。越是发展任务重,越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我们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更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必须彻底摒弃任何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以铁心、铁面、铁腕,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以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效回应群众关切,筑牢XX市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根基。
二、聚焦关键领域,坚决打好污染防治的标志性战役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既要着眼长远,也要立足当前。我们要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方针,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集中力量解决一批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一)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保卫战,重塑城市清新气质。
大气环境质量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我们必须锚定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到2030年,力争实现PM2.5年均浓度稳定控制在30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5%以上。为实现这一约束性指标,必须在“控企、控车、控烟、控尘、控油、控煤”等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要严控工业源头。对钢铁、水泥、化工等重点排污行业,要全面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和深度治理。要利用大数据和在线监测手段,实现对重点企业排放情况的24小时动态监控,杜绝偷排漏排、数据造假等行为。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坚决依法依规予以停产整治、关闭取缔。
二要严控移动源污染。加快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公转铁、公转水,减少公路货物运输量。全面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到2030年,力争全市新增及更新的公交、出租、公务、环卫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占比达到90%以上。同时,要加强对高排放老旧柴油货车的淘汰和管控。
三要严控面源污染。扬尘治理必须常抓不懈,严格落实建筑工地“六个百分之百”要求。要加大对餐饮油烟、露天烧烤、秸秆焚烧和烟花爆竹燃放的管控力度。特别是秋冬季,气象条件不利,各县区要制定专门的管控方案,责任到人、严防死守,坚决杜绝“第一把火”。
(二)以更严要求打好碧水保卫战,守护生命之源。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我市水系发达,保护好水环境责任重大。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底,全市地表水国控、省控断面全面消除劣V类,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的比例稳定在100%;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一要深化流域综合治理。要坚持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统筹推进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要加快实施“XX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通过清淤疏浚、岸线修复、湿地建设等综合措施,系统提升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
二要保障饮用水绝对安全。要依法划定和规范管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全面排查整治保护区内的环境风险隐患。要加快备用水源建设,构建“一源一备、互联互通”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确保群众喝上干净水、放心水。
三要补齐城乡环境基础设施短板。要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配套管网建设,切实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效能。要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因地制宜采用符合农村实际、低成本、易维护的治理技术和模式,打通农村水环境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三)以更实举措打好净土保卫战,筑牢永续发展根基。
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长期性,治理难度大、成本高。我们必须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确保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我们的目标是,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一要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要严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管理,未达到相应规划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地块,不得批准作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要加强对涉重金属企业、化工园区等重点区域的监管,严防新增土壤污染。
二要稳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要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绿色防控技术。要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推动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和资源化利用率持续提升。
三要积极探索污染地块修复治理。对于历史遗留的废弃工矿场地,要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明确责任主体,督促其开展风险评估和治理修复。同时,可以借鉴“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与光伏融合项目”等创新模式,探索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新路径,变“包袱”为“财富”。
三、强化项目带动,筑牢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实支撑
生态环境治理,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项目作为支撑。近年来,我们谋划和实施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生态环保项目,取得了良好效果。下一步,要继续坚持项目化、工程化的工作思路,用大项目、好项目带动生态环境大改善、大提升。
据统计,“十四五”期间,全市规划实施的生态环保类重点项目总投资规模预计超过300亿元。这些项目就是我们改善环境质量的“弹药库”和“压舱石”。比如,我们正在推进的“XX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总投资超过50亿元,涉及林草生态修复、河流湿地治理、矿山生态修复等多个领域,计划到2026年全面完工,届时将系统性提升我市的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再比如,总投资8亿元的“XX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预计在明年底完工后,将彻底改善XX河的水质和沿岸生态景观。还有正在规划中的“大X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55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