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优化营商环境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在XX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优化营商环境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专题会议,聚焦优化营商环境这一核心议题,共同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刚才,相关科室通报了近期的工作进展,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这次会议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压实责任,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推动我区住建领域营商环境实现新一轮的优化提升,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住建动能”。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深刻把握优化营商环境的极端重要性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对于我们住建领域而言,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建设项目的推进速度,关系到每一家市场主体的经营成本,更关系到整个区域的发展活力和综合竞争力。可以说,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优审批就是提效能。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委上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在简化流程、压缩时限、提升服务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举措。比如,我们推广“管家式”全流程服务对重点项目提前介入、主动服务;我们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这些都得到了企业和群众的普遍认可。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对标国内一流水平,对照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的更高期待,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比如,个别审批事项环节仍然偏多、要件有待进一步精简;跨科室、跨部门的协同配合还不够顺畅,存在信息壁垒;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的劲头还不足;政策宣传和解读的精准度、覆盖面还有提升空间。这些问题,虽然可能只是个别现象,但影响的是整个住建系统的形象,损害的是整个区域的营商环境。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下大力气加以解决。全委上下要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这次会议的部署上来,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项必须抓紧抓好的政治任务,全力以赴,务求实效。
    二、聚焦关键,靶向发力,在重点领域攻坚克难实现新突破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千头万绪,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根据前期的调研和今天的会议精神,下一步,我们要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以指标为“度量衡”,在对标看齐中补短板、强弱项
    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是衡量我们工作成效的“指挥棒”和“风向标”。各项指标的升降,直接反映了我们的工作质量。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指标意识,将营商环境指标任务作为核心工作来抓,用数据说话,用结果检验。
    一是要建立常态化对标机制。要全面梳理我们所涉及的各项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不仅要横向对标XX市的平均水平,更要主动对标先进地区的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要逐项分析,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差距在哪里,短板是什么。例如,在“办理建筑许可”这项核心指标上,我们的全流程审批时限目前平均是50个工作日,而一些先进地区已经通过改革压缩到了40个工作日以内。这10个工作日的差距,就是我们下一步需要攻坚的堡垒。
    二是要制定精准化提升方案。找准差距之后,关键在于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各相关科室要牵头,针对落后指标,制定“一指标一方案”的针对性提升计划。方案要具体化、项目化,明确提升目标、责任单位、责任人、完成时限和具体路径,形成清晰的“任务书”和“路线图”。要杜绝“大概齐”“差不多”的思想,把工作标准调整到最高,把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确保每一项指标都能稳步提升,力争上游。
    三是要强化动态化监测预警。要建立营商环境指标动态监测和定期通报制度。办公室要会同相关科室,每月对重点指标的进展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对可能出现下滑的指标及时发出预警,督促相关科室迅速采取措施,扭转被动局面。我们要通过常态化的监测和调度,确保所有指标都处于可控状态,为区域营商环境整体提升贡献稳定、积极的住建力量。
    (二)以审批为“突破口”,在流程再造中提效能、优服务
    行政审批是企业和群众与我们打交道最频繁的环节,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是营商环境最直观的体现。我们必须把政务服务事项的审批提速增效作为工作的“硬指标”,坚决杜绝超期审批现象,让企业和群众真切感受到审批服务的“加速度”。
    一是要在“减”字上做文章,推动审批流程革命性再造。要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大胆地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我们要全面推行“模拟审批”、“并联审批”、“容缺受理”等创新模式在土地尚未供应时,就提前对设计方案等进行预审,为项目落地抢出“黄金时间”。要积极探索“拿地即开工”模式,变“串联”为“并联”,最大程度压缩项目从拿地到开工的时间。我们有些领域的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通过刀刃向内的改革,商品房预售许可的审批时限从原来的5个工作日压缩到了1个工作日,降幅达到80%;施工许可和竣工备案也从3个工作日缩短至1个工作日,效率提升了67%。这些成功的经验要全面总结推广,力争在更多审批事项上实现突破,有些地区的审批时限压缩比甚至达到了95%以上这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二是要在“优”字上下功夫,提供更有温度的政务服务。效率是基础,服务是灵魂。我们要彻底摒弃“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真正把服务对象当家人,把企业的事当自己的事。要全面推广“帮办、代办”服务,特别是对重点项目和中小微企业,要设立服务专员,提供“一对一”的精准辅导。要持续优化线上服务能力,完善网上办事大厅功能,推动更多事项“全程网办”、“不见面审批”,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要建立健全与企业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定期召开座谈会,主动上门走访,倾听企业的诉求和建议,真正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管家式”服务。
    三是要在“严”字上立规矩,坚守审批时限的纪律红线。审批时限是法定要求,是政府对社会的庄严承诺,更是不可触碰的红线。我们要将“确保政务服务审批零超期”作为一条铁的纪律来执行。各科室负责人是本科室审批时限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严格落实时限要求。纪检部门要加强监督,对审批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控,一旦发现超时办理的苗头,立即督办;对于无正当理由造成超期审批的,要严肃追责问责,绝不姑息。
    (三)以责任为“压舱石”,在闭环管理中抓落实、求实效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任务和举措,最终都要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来体现。我们必须建立起权责清晰、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责任落实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
    一是要将责任体系织密。要根据今天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迅速制定详细的责任分工方案,将优化营商环境的每一项工作任务,都清晰地分解到分管领导、具体科室和责任人,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要让每位同志都清楚自己“该干什么、该怎么干、干到什么标准”,防止出现责任“真空”和工作“盲区”,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
二是要将督导考核抓实。要建立“周调度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50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