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XX氢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金秋时节,硕果累累。今天,来自五湖四海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带着对氢能产业发展的远见卓识,齐聚美丽的XX市,共同出席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此,我谨代表XX市委、市政府,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XX发展的国家部委、兄弟省市、科研院所以及社会各界的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本次大会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恰逢其时,意义深远。这既是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部署、推动能源革命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的具体行动,也是凝聚行业智慧、探索产业未来发展路径的重要平台。希望通过本次盛会,能够碰撞出更多思想的火花,汇聚起更强发展的合力,共同开启氢能产业发展的新征程。
    下面,我围绕大会主题,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审时度势,擘画能源变革与产业发展的新蓝图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和时代潮流。氢能,作为来源广泛、清洁高效、应用场景丰富的二次能源,被誉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实验室走向广阔市场,成为全球能源战略竞争的制高点。
    发展氢能产业,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抉择。我国能源结构具有“富煤、贫油、少气”的特点,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氢能可以作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载体,也能通过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制取,实现能源供给的多元化和自主化。构建以氢能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清洁能源体系,对于降低传统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增强能源供应的韧性和安全性,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发展氢能产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氢能的利用过程清洁无污染,是化石能源的理想替代品。在交通、工业、建筑等重点碳排放领域,氢能的应用能够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特别是在重型商用车、冶金、化工等深度脱碳困难的行业,氢能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据测算,到2060年,我国氢气年需求量将达到1.3亿吨左右,其中绿氢占比将超过75%,在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可达20%,将有力支撑碳中和目标的顺利实现。
    发展氢能产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构筑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赛道。氢能产业链条长、技术含量高、带动效应强,涵盖制、储、运、加、用等多个环节,涉及新材料、高端装备、智能控制等诸多领域。大力发展氢能产业,不仅能够催生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企业,更能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抢占全球产业发展制高点的重要突破口。
    XX市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发展氢能产业既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自身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其战略性、全局性、紧迫性,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在氢能这条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实现新跨越。
    二、立足实际,蹚出XX氢能产业发展的特色路径
    XX市在发展氢能产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坚实的工作基础。近年来,XX市始终将氢能产业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抓,坚持规划引领、场景牵引、政策驱动,初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氢能产业发展格局。
    第一,依托资源禀赋,筑牢绿色氢源供给根基。氢源的稳定、低成本供应是氢能产业发展的基石。XX市坚持“绿氢”与“蓝氢”协同发展的思路,着力构建多元化、低成本、可持续的氢气供应体系。一方面,深挖存量潜力。XX市工业基础雄厚,工业副产氢资源十分丰富,具备每年提纯超过18万吨高纯度氢气的巨大潜力。这为产业发展初期提供了稳定可靠、成本可控的氢源保障。另一方面,做优绿色增量。XX市风光资源富集,是国家规划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年可利用风光发电量超过千亿千瓦时,具备发展大规模绿电制氢的优越条件。当前,总投资额达数十亿元的XX绿电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一期工程预计2026年建成投产,年产绿氢将达到2万吨。通过“风光发电+绿电制氢”,不仅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更能为“西氢东送”国家战略提供重要的氢源支撑。
    第二,聚焦应用场景,强化示范应用牵引作用。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培育,而市场的培育则需要以规模化的应用场景为牵引。XX市将交通领域作为氢能应用的突破口,特别是针对区域内运量大、线路固定、减排需求迫切的重卡运输场景,大力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自2023年建成全区首座电解水制加氢一体站、投运首批氢燃料电池重卡以来,示范应用的步伐不断加快。2025年3月,在国家五部委的大力支持下,XX市成功获批加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标志着本地氢能产业发展正式迈入国家战略布局。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00辆氢燃料电池重卡和公交车投入商业化运营,累计安全行驶里程超过200万公里,单车载重、续航里程、环境适应性等关键指标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根据规划,到2025年底,全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力争突破2000辆,同步建成投运加氢站超过20座,形成覆盖主要工业园区和交通干线的加氢服务网络,打造西部地区规模最大、场景最丰富的氢能交通示范区。
    第三,强化链式思维,培育全产业链发展生态。发展氢能产业,不能满足于单一环节的突破,必须着眼于全产业链的构建。XX市建立并完善了氢能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由市主要领导挂帅,统筹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通过精准招商和项目培育,产业链关键环节正加速集聚。在上游,引进了国内领先的电解槽、储氢瓶等核心装备制造企业落地建厂;在中游,积极布局高压气态、液氢、固态储运及管道输氢等多元化储运技术路线的示范项目;在下游,除了交通领域的应用,还在积极探索氢能在冶金、化工、储能、热电联供等领域的多元化应用。同时,与国家级汽车战略研究机构、XX集团等行业龙头及顶尖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建氢能产业研究院和技术创新中心,旨在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行业标准,为产业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三、深化开放合作,共筑氢能经济发展共同体
    氢能产业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闭门造车行不通,单打独斗走不远。XX市的发展离不开各方的鼎力支持,更需要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合作中汲取力量、共谋发展。
    加强城市群协同联动。作为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一员,XX市将主动加强与XX、XX等牵头城市及兄弟城市间的战略协同。这种协同,不仅是车辆推广数量的简单叠加,更是技术标准、基础设施、运营数据、政策体系的全方位对接。要共同争取国家“以奖代补”政策的最大红利,探索建立跨区域的氢气互供、车辆维保、应急响应机制,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利益共享的联动发展格局。
推动跨区域走廊建设。交通干线的氢能化是实现氢能大规模应用的关键。XX市正积极联合XX市等周边重要节点城市,共同规划建设“XX至XX氢能走廊”。这条走廊不仅是一条物理上的运输通道,更是一条集技术示范、产业孵化、数据共享于一体的创新走廊。通过沿线布局制加氢一体站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50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