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单位副职领导关于《习近平经济文选》研讨发言材料

XX单位副职领导关于《习近平经济文选》研讨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根据中心组学习安排,今天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围绕《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交流学习心得,我感到非常荣幸。这部文选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特别是自2025年3月出版以来我通过初步学习,结合自身在粮食储备战线的工作经历,产生了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和体会。下面,我从个人角度,聚焦“深化认知、反思挑战、探索路径”三个方面,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个汇报,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一、深化战略认知:从“看好一个库”到“胸怀国之大者”的站位提升
    在粮食系统工作多年,我曾一度认为,自己的职责核心就是管好库、看好粮,确保库存数量真实、质量良好。这当然是基础,也是底线。但通过对《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的研读,我深刻体会到,这份工作的意义远不止于此。文选系统展现了新时代经济工作的宏大叙事与根本遵循让我对粮食安全的“国之大者”地位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认识。
    书中虽然没有专门的章节直接摘录,但“粮食安全”是贯穿全书的一条重要脉络。这让我明白,粮食安全问题,绝不仅仅是农业部门的生产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经济问题、深刻的社会问题,最终是极端重要的国家安全问题。我们守护的每一粒米、每一颗豆,都与经济的稳定运行、社会的和谐安宁、国家的长治久安紧密相连。我们常常讲粮食是“压舱石”,学习了文选后,我感到这块“压舱石”的分量更重了。它压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舱,稳的是十四亿多人民群众的心。
    这种认知上的飞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岗位。过去,我更多关注的是库存报表上的数字、仓房内的温度湿度。现在,我更会思考这些数字背后的战略意涵。比如,看到国家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站稳高位,2024年总产量达到X亿吨同时全国标准仓房完好仓容也达到7亿吨我感受到的不只是行业发展的成就,更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我们的库存消费比远高于17%-18%的国际安全警戒线这背后,就有我们每一位粮储人的默默付出。从单纯的“管好粮”,到主动将自身工作置于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和安全战略的大局中去考量,这种站位的提升,是我学习文选后的第一个,也是最根本的收获。
    二、反思实践挑战:在新发展理念下审视工作的“变”与“不变”
    《习近平经济文选》系统阐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用这把“尺子”来度量我们当前的工作,我时常感到一种本领恐慌和能力焦虑,这也促使我不断反思日常工作中的具体挑战。
    第一个反思,是关于“守旧”与“创新”的平衡。粮食储存是一项需要敬畏传统经验的工作,很多“老办法”经过了时间的检验,行之有效。但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拥抱创新。过去,我们依靠经验判断粮情,现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已经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精准监控。文选强调,要向科技创新要答案、要效益。这就给我带来了挑战:如何说服和带领习惯于“老师傅”模式的团队,去学习、接纳并应用这些新技术?如何在我们这个看似“传统”的行业里,真正培育出科技驱动的“新质生产力”?这是一个绕不开的课题。
    第二个反思,是关于“数量”与“质量”的追求。长期以来,保数量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但文选通篇贯穿着“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要求。在粮食储备领域,高质量发展的体现是什么?我认为,不仅仅是粮食不短少、不坏掉。更在于如何实现更高水平的节粮减损。国家层面要求国有粮库储粮周期内综合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标准。高质量还体现在绿色储藏上。全国目前拥有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2亿吨,气调储粮仓容5500万吨这些技术能最大程度保持粮食品质,但成本也更高。如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以最经济、最环保的方式实现最高质量的储存,这是对我们管理智慧和专业能力的重大考验。
    第三个反思,是关于“人才”与“未来”的衔接。我所在的单位,和许多兄弟单位一样,面临着人才队伍结构性的问题。懂粮食、有经验的老同志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但精通信息化、智能化、供应链管理的新型人才相对短缺。保障“大国粮仓”安全,归根结底要靠人。面对未来更加复杂的粮食市场环境和更高的技术要求,如何吸引、培养和留住能够担当重任的年轻一代粮储人,确保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是我作为一名副职领导经常忧虑并需要着力破解的难题。
    三、探索方法路径: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的实践方向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面对上述反思和挑战,《习近平经济文选》为我提供了破解难题的“公开讲话”。它教会我不能就事论事,而要用系统思维和长远眼光来谋划工作。结合单位实际,我初步思考了几个努力的方向。
一是以“数字化转型”为牵引,重塑储备管理新模式。文选多次论及数字经济,这启示我,粮食储备的现代化必须插上数字化的翅膀。可以探索建立一个覆盖粮食入库、在库、出库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平台。这个平台不仅仅是数据的集合,更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50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