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区2025年秋季学期学校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秋高气爽启新程,师生返校保安康。当前,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已陆续开启2025年秋季学期教学工作,校园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作为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维护教育教学秩序的“生命线”,事关千家万户幸福,事关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教育、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协同发力,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稳步提升,营养健康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对照新时代校园安全工作要求和家长群众期盼,仍存在责任落实有短板、风险防控有盲区、营养供给有不足等问题。今天召开本次会议,就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压实责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扎实做好秋季学期学校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各项工作,为广大师生营造安全、健康、放心的饮食环境。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校园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校园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不是一般的民生问题,而是关乎青少年健康成长、关乎社会和谐稳定的政治任务。秋季学期是师生返校集中、食材需求激增、风险隐患叠加的关键时期,必须从政治高度、民生角度、教育维度深刻把握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抓好校园食安与营养健康,是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筑基工程”。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身体健康直接关系到身体素质提升、综合素质发展。当前,我区在校学生超过12万人,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日常饮食的安全性、营养性直接影响骨骼发育、智力发展和免疫力水平。近年来,青少年肥胖、营养不良等问题逐步显现,校园食源性疾病偶有发生,既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生活,也让家长忧心忡忡。抓好校园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就是要从“舌尖上”守护青少年健康,通过严格管控食材质量、科学搭配膳食营养,为学生生长发育提供充足保障,帮助他们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筑牢健康成长的“根基”。
(二)抓好校园食安与营养健康,是维护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工程”。校园安全是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而食品安全是校园安全的重中之重。一旦发生校园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会导致学生身体不适、就医治疗,还可能引发家长聚集、舆情发酵,严重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甚至影响社会大局稳定。2024年,周边县区曾因学校食堂食材变质引发群体性腹泻事件,导致学校停课整顿,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历史教训警示我们,校园食品安全无小事,必须时刻绷紧安全之弦,以“零容忍”态度防范化解风险,确保校园饮食安全无事故,为教育教学工作平稳有序开展保驾护航。
(三)抓好校园食安与营养健康,是回应群众关切期盼的“民心工程”。“孩子在学校吃得安全吗?营养够不够?”这是每一位学生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也是群众对教育工作的重要期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校园饮食的要求已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校园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抓好这项工作,就是要把群众的“烦心事”当成“心头事”,用心用情解决好校园饮食问题,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以实际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二、聚焦关键环节,全力筑牢秋季学期校园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防护网”
秋季学期校园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工作任务重、要求高,必须聚焦食材采购、加工制作、营养供给三个关键环节,细化工作举措、堵塞管理漏洞,推动各项工作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从“基本达标”向“优质高效”提升。
(一)严把“源头关”,确保食材采购安全可控。食材质量是校园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必须从源头抓起,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监管。一是规范采购渠道。全区所有学校食堂必须通过政府集中采购平台或定点供应商采购食材,严禁采购无资质、无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的米、面、油、肉、蛋、菜等原料,建立供应商“黑名单”制度,对违法违规供应商坚决清退并依法追责。二是严格验收检测。学校要建立食材“双人验收、索证索票”制度,对每批次食材的生产日期、保质期、检验报告等进行严格核查,配备快速检测设备,重点对蔬菜农药残留、肉类瘦肉精等进行检测,检测不合格的食材一律不得入库使用。三是强化储存管理。学校食堂要按照“分类存放、先进先出”原则,完善食材储存设施,做到干货、冷藏、冷冻分区存放,定期检查食材新鲜度,及时清理过期、变质原料,防止因储存不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二)严把“制作关”,确保餐食加工规范卫生。餐食加工制作是食品安全的核心环节,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杜绝“带病加工”“违规操作”等问题。一是规范操作流程。学校食堂要严格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做到“生熟分开、荤素分开”,加工用具、容器标识清晰、分开使用,烹饪过程中严格控制油温、烹饪时间,确保餐食烧熟煮透,防止因加工不当导致食源性疾病。二是强化卫生管理。食堂工作人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定期开展健康检查,工作期间穿戴干净工作服、工作帽、口罩,保持个人卫生;食堂后厨要做到“每日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及时清理垃圾、油污,定期对操作间、库房等区域进行消毒,营造干净整洁的加工环境。三是严控餐食留样。学校食堂要严格落实餐食留样制度,每批次餐食留样量不少于125克,标注留样时间、餐次、责任人等信息,冷藏保存48小时以上,配备专用留样冰箱并上锁管理,确保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可及时追溯。
(三)严把“营养关”,确保膳食搭配科学合理。营养健康是校园饮食的重要目标,必须结合青少年生长发育需求,科学搭配膳食,让学生“吃得健康、吃得均衡”。一是制定营养食谱。学校要联合卫健部门,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营养需求,制定每周营养食谱,做到主食粗细搭配、菜品荤素结合,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均衡摄入,每周至少提供2次粗粮、3次豆制品,避免长期供应高油、高盐、高糖食物。二是加强营养教育。将营养健康知识纳入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形式,向学生普及合理膳食、食品安全等知识,引导学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饭前洗手等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营养健康意识。三是关注特殊需求。针对学校内的过敏体质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等特殊群体,学校要建立信息台账,提供个性化餐饮服务,如为过敏学生提供无过敏原餐食、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符合其饮食习惯的餐食,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
三、强化保障措施,切实推动校园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工作落地见效
做好秋季学期校园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工作,需要健全责任体系、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宣传引导,形成“齐抓共管、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压实三方责任,构建“协同联动”工作格局。责任落实是工作落地的关键,必须明确学校、部门、家庭三方责任,形成“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合力。一是压实学校主体责任。学校校长是校园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要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督办食品安全工作,建立健全食堂管理制度,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定期开展食品安全自查,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学校要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对工作不力的相关责任人严肃问责。二是压实部门监管责任。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指导、督促,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对学校食堂、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单位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卫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9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