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出版发行,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部著作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权威教材,也是我们把握时代脉搏、推动事业发展的“思想灯塔”和“行动纲领”。近段时间,我逐章逐节研读原著,结合工作实际反复思考,越学越感到真理的力量,越学越增强奋进的自觉。下面,我结合学习体会,围绕“学深悟透第五卷,以实干担当推动XX(区名)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谈四点认识和思考,与大家交流共勉。
一、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理论特质,在学深悟透中筑牢政治忠诚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卷中强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这一重要论述,既深刻揭示了党的理论创新的历史逻辑,也为我们把握理论精髓提供了“公开讲话”。
从历史维度看,“两个结合”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经验结晶。第五卷开篇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理论创新”为统领,系统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创新的实践基础和时代条件。比如,书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既立足我国人口规模巨大、共同富裕等国情实际,又吸收“民惟邦本”“天下大同”等传统文化精髓,创造性回答了“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怎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问题。这让我更加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是“飞来峰”,而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吸吮着中华文化养分的科学理论。
从实践维度看,“两个结合”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法宝。当前,XX区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攻坚期,既有传统产业升级的“老课题”,也有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新挑战”。第五卷中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等重要论述,为我们提供了方法论指引。比如,针对我区装备制造产业“大而不精”的问题,我们按照“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思路,推动XX智能装备产业园与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将“创新驱动”的理论要求转化为“产学研用”的具体实践,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升3.2个百分点,这正是“两个结合”在基层落地的生动注脚。
学深才能铸魂,悟透方显忠诚。我们要把“两个结合”作为政治训练的“必修课”,通过区委常委会“第一议题”、党校主体班“首课”等机制,推动党员干部从“学过”向“学精”、从“入脑”向“入心”转变,切实把对“两个确立”的深刻领悟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
二、深刻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在为民造福中践行初心使命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一贯穿第五卷的核心观点,既是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崇高情怀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书中“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等章节,用大量篇幅回应群众关切,为我们做好民生工作提供了“路线图”。
近年来,XX区始终把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以上,但对照群众需求,仍存在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老旧小区改造进度滞后等问题。第五卷中“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要求,让我更加清醒认识到:民生工作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比如,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上学难”问题,我们今年启动“教育强基”三年行动,计划新建3所义务教育学校、扩建2所高中,同步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针对“一老一小”服务短板,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15分钟养老圈”和“托育驿站”,目前已建成社区食堂12个、托位500个,惠及群众1.2万人。这些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只要把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头等大事”,就能赢得信任、凝聚合力。
第五卷还特别强调“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要求我们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XX区作为传统工业强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曾达2.1:1。我们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特色农业,培育“XX葡萄”“XX菌菇”等地理标志产品,带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城乡收入比缩小至1.8:1。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推进“共富工坊”建设,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用“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盼得到的期待”。
三、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在实干担当中推动区域跃升
第五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作出系统部署。这些重要论述,为XX区破解“发展之问”指明了方向。
从XX实际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产业转型”。我区传统产业占比仍超60%,其中钢铁、化工等能耗型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45%。第五卷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的要求,倒逼我们必须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之路。今年以来,我们以“亩均论英雄”改革为抓手,对全区工业企业开展综合评价,将A类企业用地、用能指标优先保障,对D类企业实施倒逼出清,已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2家,腾出土地800亩,全部用于引进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项目。同时,依托XX国家级高新区平台,建设“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上半年新增国家级“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瞪羚”企业5家,产业结构优化呈现良好态势。
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在“科技创新”。第五卷指出,“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XX区虽拥有28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但存在“产学研”脱节、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我们创新“政府搭台、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机制,与XX大学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围绕我区主导产业发布“技术需求清单”,今年已促成合作项目15个,其中“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精密制造”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亿元。实践证明,只有把“实验室”建在“车间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才能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7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