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区文化旅游领域“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文化旅游领域“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最新指示精神,全面总结我区“十四五”时期文旅产业的发展成就与不足,系统谋划未来五年我区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昨天下午,我们就发展思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交流,形成了一些共识。今天,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压实责任,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好这项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重大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回顾“十四五”发展历程,奠定未来五年坚实基础
“十四五”时期是我区文旅产业应对挑战、抢抓机遇、转型升级的关键五年。五年来,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区和旅游旺区的目标,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推动文旅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十五五”时期的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产业规模与综合实力显著跃升。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我区文旅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截至2024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区年度接待游客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持续攀升,例如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全年接待游客预计突破2513.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过320亿元,这些数字背后是文旅市场消费潜力的持续释放。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文旅消费的爆发力尤为突出,仅2024年春节假期,我区就接待游客239.5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68亿元,同比增幅均超过65%,实现了名副其实的“开门红”。产业硬实力方面,全区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在2023年已达到32.6亿元,保持了稳健增长的态势。这些成绩的取得,使我区成功跻身“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行列,区域文旅品牌的影响力得到了实质性提升。
其次,项目建设与产品体系日趋完善。“十四五”期间,我们始终坚持项目为王,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文旅项目从蓝图变为现实。以XX宋城历史文化旅游区、XX东方欲晓主题公园、XX坊1969文创园等为代表的核心景区,通过持续的业态升级和内容创新,已经成为吸引游客的核心引擎。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成功打造为集文化创意、旅游体验、商业休闲于一体的文旅商综合体,成为市民和游客喜爱的城市会客厅。同时,我们积极对接融入XX大湾区等发达地区,成功引进了一批国内文化旅游龙头企业投资建设重大文旅项目,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外部动能。
再者,文化传承与品牌塑造初见成效。我们深知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五年来,我们致力于将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串起来”、“活起来”。通过实施文化旅游创意战略,对本土的红色文化、宋城文化、客家文化等进行深度挖掘和创造性转化,推出了一系列有深度、有影响的文旅产品。通过举办各类节庆活动、发展夜间经济、培育特色文创产品等方式,城市文化活力得到有效激发,“夜游宋城”、“夜品佳肴”等“夜经济”品牌逐步形成,向着打造“网红城市”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和深层次问题。这既是我们“十五五”规划需要着力破解的难题,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一是文化IP的引领力依然不足。虽然我们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在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核心文化IP方面,尚未形成破局之势。我们的文化故事讲得还不够响亮、不够系统,文化符号的辨识度和市场转化率有待提高。二是重大项目的推进效率有待提升。个别重点项目,如XX古镇文化旅游PPP项目,虽然总体按时序推进,但也曾面临建设进度与社会期望存在差距的问题。项目谋划的前瞻性和建设过程的执行力需要进一步强化,必须坚决杜绝“半拉子”工程。三是产业融合的深度有待拓展。“文旅+”的融合模式还处于初级阶段,与科技、体育、康养、研学、会展等产业的联动不够紧密,新的消费增长点培育速度偏慢,“山水文体旅会”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尚未完全形成。四是全域服务的精细度有待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仍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在智慧旅游建设方面,智慧化服务平台的覆盖率和应用水平不高,景区“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通达性和便捷性仍有提升空间。这些问题,必须在编制“十五五”规划时予以高度重视,并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明确“十五五”战略定位,擘画文旅融合宏伟蓝图
编制“十五五”规划,首要任务是明确发展定位,回答好“未来五年我们要建成一个什么样的文旅强区”这个根本问题。这需要我们胸怀全局,立足长远,科学研判发展趋势,精准锚定奋斗目标。
第一,必须坚持以最高站位确立指导思想。要把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规划编制的根本遵循,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要牢固树立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使之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支撑、展示我区形象的靓丽名片和驱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第二,必须以更宽视野谋划战略定位。“十五五”时期,我区的文旅发展不能再满足于在省市范围内的领先,而要敢于在全国坐标系中找位置、定目标。要立足我区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充分发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和文化资源富集的比较优势,将发展目标定位为:建成国内知名的宋城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全国重要的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以及XX大湾区高品质休闲康养后花园。通过实现这三大定位,全面提升XX文旅的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
第三,必须以更高标准设定发展目标。规划不能是“口号规划”,必须要有明确、量化的指标体系来支撑和检验。基于“十四五”的发展基础,并结合未来发展潜力,建议“十五五”期末,我区文化旅游发展要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游客接待量实现新跨越。全区年接待游客总人次力争突破4000万人次,巩固并提升在全省的领先地位。
旅游总收入再上新台阶。全区旅游总收入力争突破550亿元,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率持续提升。
文化产业能级实现新提升。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高,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力争突破100亿元大关。
品牌影响力实现新突破。成功培育1-2个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高知名度和市场号召力的核心文化IP,创成1-2个国家级旅游品牌。
服务品质实现新优化。全域旅游服务体系更加完善,4A级以上景区智慧化服务覆盖率达到100%,游客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
三、聚焦“十五五”重点任务,筑牢文旅发展“四梁八柱”
宏伟的蓝图需要扎实的举措来落实。编制“十五五”规划,必须紧扣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系统设计好支撑未来五年发展的“四梁八柱”。
(一)聚焦文化内核,铸造独特文旅品牌。品牌的背后是文化,没有文化内核的旅游是浅薄的、不可持续的。未来五年,要把文化IP的系统性培育作为文旅发展的“一号工程”。一要深化文化资源普查与价值阐释。组织力量对区域内的宋城文化、红色文化、客家文化、阳明文化等进行再梳理、再挖掘,建立权威的文化资源数据库。要联合国内顶尖研究机构,对核心文化元素的内涵进行深度阐释,形成一套完整、生动、易于传播的“XX文化故事”体系。二要构建文化IP矩阵。要改变过去零敲碎打的做法,系统规划和打造XX文化IP谱系。例如,围绕“千年宋城”,可以开发从历史人物、传奇故事到建筑美学、生活方式等一系列子IP;围绕红色文化,可以打造集教育、体验、文创于一体的沉浸式IP产品。要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剧本杀、动漫、影视、创意食品等多元化的IP衍生品。三要推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积极运用数字孪生、VR/AR等现代科技,让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资产化路径,让传统技艺在现代市场中焕发新生。
(二)坚持项目为王,构建产业发展硬支撑。项目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没有大项目、好项目的持续投入,高质量发展就是一句空话。一要加快推进存量项目。对于已经开工的重点项目,如XX古镇文化旅游PPP项目、XX岭红色文化旅游项目等,要建立“一对一”的调度机制,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按期建成、高品质运营,尽快形成现实生产力。二要精准谋划增量项目。围绕我们的战略定位,精心策划和包装一批市场前景好、投资体量大、带动能力强的引领性项目。要建立“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滚动项目库,特别是在生态康养、山地度假、低空旅游、数字文旅等新兴领域,要抢先布局。三要优化招商引资模式。成立高规格的文化产业招商专班,绘制产业图谱,瞄准行业头部企业,开展精准滴灌式招商。要创新投融资模式,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用好PPP模式,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文旅产业。
(三)深化产业融合,拓展多元消费新空间。必须打破文旅产业“自我循环”的局限,大力推进“文旅+”和“+文旅”,在融合发展中催生新业态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6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