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年轻时曾在武昌东南区电力设计分院做木工,本可以全家迁往武汉过都市生活,但他由于思恋家乡,也因家庭负担过重,还是回到了南江这块生他养他的地方,素以木工为生。改革开放后更使他焕发青春,他开始钻研古典文学,背唐诗,习古文观止,欧阳修全集等,吟诗唱和,怡然自乐。如今虽已82岁高龄,可身体健朗,精神矍铄,时有诗词见诸报刊。园中蔬菜颇丰,时不时要送些给我们吃。
我兄弟六人,唯我多上了几年学,我10岁那年,和一位同学帮老师抬水,不小心摔了一跤,右胳膊跌肿了,老师和同学将我送到家中,父亲仔细地检查了我的胳膊后,对老师说:“伤了气,请两天假,搞点草药敷上就会好的。”于是上山采集了一堆酒里缸、柑叶、石菖蒲,捣烂兑酒炒热后敷上。同时,还将捣碎的草药用湿黄泥包裹好,放在火里烧熟取汁搽患处,在父亲的悉心疗养下,效果真快,第三天就能上学了。父亲就是这样呵护着我,在他身边就像是一个避风港,使我幼小的心灵有着一种安全幸福感。透过父亲这一平凡的细节,使我倍感父亲的深爱。
记得1962年,我们住在南江桥老街上,此时国家正处于3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人们都过着饥饿的日子,靠吃稀饭度日。我父亲在区农机厂当技术工,每餐有半斤米,可他每到吃饭的时候,把饭端回家,总要减出一半给我们兄弟吃,自己忍饥挨饿。但我有缺点时,毫不迁就,我小时候喜欢用左手拿筷子吃饭,一次父亲对我说,人家都用右手捉筷子,你却用左手不好,要随大众。我因习惯了左手,忽然要用右手很不自然,于是执着不改。父亲严肃地说,你不纠正就不能吃饭。我哭着找妈妈,可妈妈也支持父亲,我哭闹了半天,饥肠辘辘,没法只好用右手拿起筷子去端稀饭。爸爸见我改正了,在生活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买了一包白糖给我拌稀饭吃,父亲就是这样既有原则,更有真诚。
1970年冬,我在四中读书寄过2个月住宿。父亲送来一袋炒熟了的精肉。我问哪里来这么多肉,他说家里养的那头半大猪突然死了,其余的肉炕着过年吃。于是我饱食了好几餐,但当时我并未完全体味父母的辛酸劳累。毕业回队后,群众的信任,要我担任村出纳员、信用站会计兼生产队出纳,初管3个单位的现金,父亲怕我搞错,给我做了三个精致的小木盒,嘱咐我将结算的票据现金分三个单位存放在三个盒里,就不会错,此盒子真帮了我很大忙,足足用了7年,直至招干后木盒子才“退休”。
在此期间父亲告诉我怎样记账,如何打算盘,耐心地手把手教,使我基本掌握了会计知识,珠算能得心应手。1978年县组织村会计培训,摸底考试时,我居然得了全县第三名。父亲为人道德,身教言传,对我影响极其深刻。任村干部几年,经村民代表清帐,无分文经济问题,深受群众赞扬。以至我后来为民务实,清正廉洁,多次受到省、市、县表彰奖励,皆得益于父亲的影响。20多年过去了,木盒子还珍藏在老屋楼上。每当我看到他,就会勾起当年的往事,更加体会我父亲的一份真爱。
我父亲教子甚严,我任大队长时,乡干部到我村搞经济兑现,触动了个别人的经济利益,在大年30日下午,一村民带着家眷子女到我家推我单车、拿我絮被,说我不该请乡干部到他家兑了现,父亲当着来人说:我孩子有责任,多怪自己,少怪别人,说我工作方法简单,做细致群众工作少,以致引起群众有意见。当时闻言,我思想上确实有些想不通,事后结合上面政策精神,反复思考,觉得父亲说得很有道理,这一教诲至今难忘。后来我写了一篇《浅谈如何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文章,7000多字,获岳阳市委宣传部、市农村工作部、市委讲师团、岳阳晚报社优秀论文奖。
父亲小时候家里很穷,因而读书不多,但聪颖好学,能识图纸,是南江地区有名的能工巧匠。晚年从事乡党应酬,助人为乐,更希冀儿孙在学业上有所造就,我儿子上高中、进大学、读博士,使父亲非常欣慰,每年回家时父亲总要从自己的积蓄中掏出20至30元给他零用,我孩子不要,他硬是塞进他口袋。并和他聊天,问学习情况,问外面的所见所闻,陶醉于天伦之乐。
父亲节到了,万福隆超市开展征文,脑海中自然浮现了父亲那高大的影子,那真诚的心,仁慈的爱,点点滴滴,犹如大海的波涛涌出,因而我情不自禁地将情感倾注笔端——父爱如山。
获万福隆超市征文一等奖 载《平江文艺》报2007年8月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17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