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镇乡村振兴驻村工作专题培训会上的讲话

在全镇乡村振兴驻村工作专题培训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镇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专题培训会,主要目的是传达上级精神,分析当前形势,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进一步提升大家的履职能力和工作实效,为全面推进我镇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新的、更强的动力。刚才,XX同志传达了上级关于驻村帮扶工作的最新通报精神,其中指出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警醒、引以为戒、举一反三。下面,我结合我镇实际,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扛牢使命,深刻领会驻村工作的重大意义
    同志们,驻村工作是党中央着眼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大家作为奋战在乡村振兴最前沿的骨干力量,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是连接党和群众的“最后一根针”。大家的工作状态、能力水平和作风形象,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当前,我镇的乡村振兴工作已经从全面部署转入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我们欣喜地看到,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镇脱贫攻坚成果得到了持续巩固和拓展,乡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但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肩负的任务依然繁重。上级的通报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在岗不在位、出勤不出力”、“联系群众不够紧密、发挥作用不够明显”等问题。这说明,少数同志的思想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责任压得还不够实,工作作风还不够硬。
    “行百里者半九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场持久战,容不得丝毫懈怠和麻痹。大家必须深刻认识到,驻村工作不是一项临时性任务,而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大家不是来“镀金”的,而是来“淬火”的;不是旁观者,而是主力军。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县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和担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身心投入到这项伟大而光荣的事业中去。
    二、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任务落地见效
    驻村工作千头万绪,必须学会“弹钢琴”,牵住“牛鼻子”。我们要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确保各项工作抓到点上、落在实处。
    第一,要抓牢防返贫监测这一“生命线”。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这是一项动态性、精细化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根据最新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我镇纳入全国防返贫监测系统的监测户共有1580户、5950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重点对象合计335户、980人。虽然总数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我们必须看到,风险依然存在。其中,因病、因残、因灾、因学等因素仍是主要的致贫返贫风险点,占到了总风险类型的70%以上。
    对此,大家必须做到“三个到位”:一是排查要到位。要用好网格化管理机制,定期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对所有农户进行常态化走访排查,特别是对家庭成员发生重大疾病、遭遇意外事故、子女教育支出骤增等情况,要第一时间掌握,确保“应纳尽纳”。二是帮扶要到位。对识别出的监测对象,要“一户一策”制定帮扶方案,精准对接医疗、教育、就业、产业、兜底保障等各项政策,确保帮扶措施直达病灶、务实管用。三是数据要到位。信息系统的录入和更新是动态监测的基础,大家务必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逻辑性,坚决杜绝数据“体外循环”和“纸上帮扶”的现象。
    第二,要扭住产业兴旺这一“牛鼻子”。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没有产业支撑,乡村振兴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的工作思路,就是要从过去的“输血”为主,彻底转向“造血”为重。近年来,我镇在特色产业培育上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我镇XX村的柠檬产业,去年产值突破600万元,直接带动周边2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XX的肉驴养殖产业持续壮大,目前全镇存栏量已达到1.8万头,培养了超过140人的专业经纪人队伍,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XX镇的万亩柑橘园项目,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全产业链产值已超1亿元,带动园区农户户均增收1.8万元;XX村探索的“村集体+养殖户”肉牛养殖模式,有效降低了散户的养殖成本和风险,壮大了集体经济;XX地区的竹产业,通过“竹林变风景、竹材变产值”,带动超过5000人就业,实现人均增收1.2万元以上;还有我们的青石文化产业,年产值已近1.9亿元,产品远销海内外。
    这些成功的案例给了我们信心和启示。作为驻村干部,大家不能只当“传声筒”,更要当好“规划师”和“服务员”。一要深入研究本村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协助村“两委”科学制定符合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二要积极牵线搭桥,引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三要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协调解决项目落地、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用地、用工、融资等难题,让投资者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村都有一到两个叫得响、立得住、带富能力强的特色主导产业。
    第三,要夯实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这一“硬支撑”。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普惠的公共服务,是提升农村生活品质、吸引人才回流的先决条件。要坚持“缺什么、补什么”,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在基础设施方面,要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今年以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镇已完成超过15公里的村组道路硬化。要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确保每一户群众都能喝上安全水、放心水,今年上半年我们已完成3个村的饮水安全改造工程。要加快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高标准农田改造,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要推动农村电网、5G网络、光纤宽带等新型基础设施向村组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4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