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的几点思考与体会
同志们:
很荣幸能有这次机会,和大家共同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并在此分享一些我个人的学习心得。这部文选博大精深,系统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宏伟蓝图与实践路径,为我们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规律、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提供了思想罗盘与行动指南。作为一名审计战线的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下面,我结合审计工作实际,谈几点不成熟的思考和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一、深悟“国之大者”的政治内涵,以更高站位校准审计监督的航向
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最深刻的感受是其中贯穿着一条鲜明的红线——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这不仅是经济工作的根本原则,更是审计工作的根本遵循。文选开篇立论,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时”与“势”,强调了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的重要性。这让我深刻反思,审计工作绝非简单的查账、核数,其本质是经济监督,更是政治监督。我们的一份份审计报告,每一条审计发现,都直接关系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能否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健康运行和行稳致远。
因此,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属性必须时刻牢记。在日常工作中,这意味着要跳出“就审计谈审计”的局限,自觉将工作置于国家治理的宏大场景中去审视。无论是财政资金的流向效率,还是重大项目的建设进度,我们监督的不仅是合规性,更是其背后的政治效果与政策导向。例如,在推动形成“上下贯通、前后一体、左右协同、内外联动”的立体监督格局中,我们审计人必须找准自己的坐标,确保党的经济方针政策在基层一线不变形、不走样,以精准有力的审计监督,确保经济发展的巨轮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航向破浪前行。
二、聚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以更实举措担当“经济卫士”的职责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也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习近平经济文选》中对此有系统而深入的论述,强调要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这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经济总量的增长,更要审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根据最新数据,202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但数据背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包容性如何,正是审计需要深入探究的课题。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扮演好三重角色。一是当好政策落实的“督查员”。围绕科技创新、绿色转型、区域协调等关键领域,跟踪重大政策、重点改革的落地情况,推动解决“中梗阻”问题。二是当好财政资金的“守护者”。看好国家的“钱袋子”,不仅要防止跑冒滴漏和贪污腐败,更要关注资金的使用绩效,推动把宝贵的财政资源用在刀刃上,花出最大效益。三是当好风险隐患的“吹哨人”。密切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金融、房地产等重点领域的潜在风险,及时预警,防患于未然,以高质量的审计成果护航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三、恪守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以更深情怀守护民生福祉的底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贯穿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根本立场。《习近平经济文选》中关于民生的论述,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这提醒我们,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永远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经济发展的成果,最终要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4188元,这份温暖的民生成绩单,需要我们用审计监督去守护。
近年来,全国审计机关持续加大对民生领域的审计力度。从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分配,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质达标;从医保基金的规范使用,到教育附加费的有效投入,审计的触角延伸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据统计,仅2024年一年,全国民生审计就查处了各类问题资金超过460亿元,这些资金的追回和规范,直接保障了群众的切身利益。这启示我们,必须怀着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持续加大对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重点民生领域的审计监督,推动各项惠民富民政策精准落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4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