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书记在全市性社会组织“两个覆盖”集中攻坚推进会上的讲话

副书记在全市性社会组织“两个覆盖”集中攻坚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性社会组织“两个覆盖”集中攻坚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总结前期进展,分析存在问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全面增强党对各类社会组织的领导”。这为我们深入推进“两个覆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实现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市社会组织面广量大、类型多样,党建任务艰巨繁重。全市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两个覆盖”从有形向有效转变,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推进“两个覆盖”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极端重要性。社会组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党的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重要阵地。做好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关系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推进社会组织“两个覆盖”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确保社会组织正确发展方向的关键举措,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内在要求,是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坚实屏障。因此,全市上下务必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将这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实抓好。
    (一)筑牢思想根基,准确把握“两个覆盖”的政治内涵与实践要求。推进“两个覆盖”,首要在于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组织覆盖是基础,意味着要在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中及时建立党组织,做到应建尽建,确保党的组织体系严密有力。工作覆盖是关键,意味着即使暂时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社会组织,也要通过选派党建指导员、建立联合党支部、明确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功能等方式,实现党的工作有效延伸和全面覆盖,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社会组织中得到贯彻执行。二者相互促进、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党对社会组织实施领导的组织基础和工作体系。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积极稳妥、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的原则,既要注重扩大覆盖面,消除盲区和空白点,也要注重提升覆盖质量,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这项工作绝非简单的组织建设任务,而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必须高标准、严要求推进,确保社会组织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同向而行。
    (二)聚焦重点难点,精准破解“两个覆盖”推进过程中的瓶颈制约。当前,我市社会组织“两个覆盖”工作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部分社会组织规模小、人员流动快、党员数量少,“建起来”存在客观困难;已建立的党组织可能存在活动开展不经常、作用发挥不充分、“有形无神”等现象,“巩固好”面临现实挑战;行业主管部门、登记管理机关、属地党(工)委之间的协同配合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合力推”需要持续加强;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两张皮”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融合深”需要有效破解。针对这些难点堵点,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摸清真实情况,找准问题症结。要区分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社会组织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一社一策制定推进方案。要创新组织设置方式,探索依托行业协会、商会、枢纽型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扩大有效覆盖。要加大发展党员力度,注重在社会组织负责人、业务骨干和优秀青年中培养发展党员,为组建党组织创造条件。要健全完善工作协同机制,明确各方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明确目标任务,科学规划“两个覆盖”集中攻坚的路径方法。开展集中攻坚,必须目标明确、路径清晰、方法得当。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到****年底,全市符合单独组建党组织条件的社会组织实现应建尽建;暂不具备单独组建条件的,通过区域统筹、行业联建、挂靠组建等方式,实现党的工作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显著提升,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要深入开展摸底排查,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要制定详细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实行挂图作战、对表推进。要压实工作责任,将“两个覆盖”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对社会组织负责人的教育引导,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要选派得力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具体指导。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党建工作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四)强化责任担当,凝聚形成“两个覆盖”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推进“两个覆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各方责任,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把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纳入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规划,定期研究、及时解决重大问题。组织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强统筹协调、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民政部门作为登记管理机关,要结合登记、年检、评估等工作,督促社会组织落实党建工作要求。行业管理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业务监管和党建指导有机结合起来。街道(乡镇)和社区党组织要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对辖区内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的指导和帮助。要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沟通协调,信息共享,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大经费投入和阵地建设保障力度,为社会组织党组织开展活动、发挥作用创造必要条件。要将“两个覆盖”工作成效作为评价相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聚焦关键环节,全面提升“两个覆盖”工作的质量水平和整体效能
    在深化认识、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我们必须聚焦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务求实效,推动“两个覆盖”工作从“有没有”向“好不好”“强不强”跃升。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我们要按照这一指示要求,不仅追求覆盖面的扩大,更要注重覆盖质量的提升,确保党组织建得起、稳得住、干得好、作用强。
    (一)优化组织设置模式,着力扩大有效覆盖。一是创新党组织组建方式。根据社会组织类型多样、规模不一、分布广泛的特点,坚持因地制宜、灵活多样设置党组织。对规模较大、会员单位多、影响力强的行业协会商会,要着力推动单独建立党组织,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对规模较小、党员人数不足的社会组织,要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便于活动的原则,通过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等方式建立党组织,确保每一名党员都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积极探索依托党建工作站、孵化基地、综合性党群服务中心等平台建立党组织,实现对大量小微社会组织的有效覆盖。这种多元化的组建模式是扩大组织覆盖面的有效途径。二是精准选派党建指导员。对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社会组织,要全覆盖选派政治素质好、熟悉党务工作、责任心强的党员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要明确党建指导员的工作职责,重点做好政策宣传、发展党员、指导群团组织建设、联系服务群众等工作,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要加强对党建指导员的培训、管理和考核,确保其真正发挥作用,成为党在社会组织中的工作骨干和桥梁纽带。党建指导员的工作成效直接关系到工作覆盖的质量。三是动态管理组织体系。建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动态管理机制,定期对社会组织变动情况、党员流动情况、党组织设置情况进行摸排核实,及时调整优化党组织设置。对新成立的社会组织,要同步跟进党的工作,具备条件的要及时建立党组织。对已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如因情况变化不再符合单独组建条件的,要及时调整组建方式,确保组织体系始终科学严密、覆盖有效。动态调整是保持组织覆盖生命力的关键。
    (二)建强党务工作队伍,着力提升专业能力。一是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选拔党性强、业务精、威信高、热爱党务工作的社会组织负责人或业务骨干担任党组织书记。鼓励是党员的社会组织负责人担任党组织书记。推行党组织书记参加或列席社会组织管理层重要会议制度,保障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加强对党组织书记的培训,重点提升其政治理论水平、党务工作能力和群众工作本领,使其真正成为抓党建、促发展的带头人。党组织书记的素质能力决定着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二是加强党务工作者培训。将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分级分类开展培训。培训内容要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突出党章党规党纪教育,突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实务。创新培训方式,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教学、经验交流、线上学习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社会组织专职党务工作者队伍。专业化培训是提升队伍战斗力的基础。三是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职务晋升、薪酬待遇、评先评优等激励保障机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内生动力。推荐优秀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作为“两代表一委员”人选,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关心关爱党务工作者,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履职尽责创造良好环境。稳定的激励保障是留住人才、激发活力的重要条件。
    (三)严格党员教育管理,着力发挥先锋作用。一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加大在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力度。重点向社会组织负责人、业务骨干、优秀青年人才倾斜,严格政治审查,规范发展程序,确保新党员质量。要注重在项目一线、关键岗位、重大活动中发现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不断壮大社会组织领域党的力量源泉。发展党员是优化队伍结构、补充新鲜血液的根本途径。二是强化党员日常教育。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组织党员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党章党规,学习党的基本知识,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利用“学习强国”等平台,拓展党员教育线上阵地。教育引导党员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在社会组织业务发展和参与社会治理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常态化教育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手段。三是加强流动党员管理。针对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流动性强的特点,探索建立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畅通党员组织关系接转渠道,确保党员不论流动到哪里,都能纳入党组织管理。督促流动党员自觉参加组织生活,履行党员义务,行使党员权利。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流动党员的跟踪联系和服务管理,防止出现“隐形党员”、“口袋党员”。有效管理流动党员是确保组织覆盖无死角的关键一环。
(四)促进党建业务融合,着力服务中心大局。一是健全融合机制。推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要求写入章程,明确党组织在社会组织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和作用。建立健全党组织与社会组织理事会、监事会沟通协商机制,党组织负责人参加或列席管理层会议机制,党组织研究讨论社会组织重大事项机制等,从制度上保障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4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