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扎实推进新时代清廉建设的思考
清廉建设是新时代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具体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党员干部廉洁意识明显增强,全党全社会廉洁价值理念进一步树立。延安市委按照省委建设清廉陕西的部署要求,做出建设清廉延安的安排。围绕如何更好地推进全域深化清廉延安建设,将清廉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正风肃纪反腐全过程,我们对2023年度全市清廉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分析了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改进提升的对策措施。具体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实践成效
近年来,延安市把清廉延安建设作为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正风肃纪反腐向基层延伸的重要抓手,成立清廉延安建设工作专班,把清廉延安建设与“三个年”活动相结合,融入“164”工作布局,紧紧围绕清廉建设重点工作任务,抓责任、抓举措、抓落实,努力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北示范增光添彩构建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社会清朗的政治生态。
(一)聚焦政治清明,持续净化优化政治生态
把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把保障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作为政治监督的根本任务,督促推动各级党组织按照党中央要求的方向,以部署的路径和节奏抓好落实,做到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结合主题教育,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全市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累计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557场次、专题研讨489场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自觉进一步增强。深化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闭环监督机制,常态化进行“回头看”,将“回头看”情况纳入巡察、考核评价重要内容。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以及“三新一高”等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盯贯彻落实中的政治偏差,强化政治监督,推进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案件34件,党纪政务处分37人,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在延安不折不扣落地生根,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聚焦政府清廉,推动公权力始终运行在正确的轨道上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压缩权力寻租空间,全面落实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各项举措,切实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加大源头治腐力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断强化政治责任担当,将党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立足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加大对公共资金、公共资源交易、国资国企的监督力度,规范执法司法行为,持续巩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成果。深化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完成“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二期项目建设,7个主系统和28个子系统已上线试运行;优化了“秦务员”APP延安旗舰店功能,上线200项掌上办事项。持续加大国资监管力度,上线运行国资在线监管平台,审查股权转让、重大国有资产交易、注册资本金变动等关键事项11项和重大股权投资3项。聚焦贯彻落实减税降费、国库管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等八大领域,持续加大监督力度。进一步规范资产处置行为,累计上缴国库各类资产处置收入1980余万元。做好招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开展全市招投标领域专项治理,清理全市招投标领域制度文件,破除了招投标交易制度壁垒,在线监管招标投标过程,实现不见面开标和工程建设项目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运行,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应用远程异地评标项目96个。持续规范执法司法行为,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深化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警务机制改革,完善案件质效管理机制,完善执法办案“十项措施”,成立市行政复议应诉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市司法鉴定协会,办理法律援助1361件、公证事项1887件、仲裁案件108件、司法鉴定1123件。
(三)聚焦干部清正,持续整饬作风
建立健全培养、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的干部队伍建设机制。从严执行“五个让”和“四个一律”要求,以及科级干部调整预审备案、“凡提四必”、任前事项报告等制度,全年审核3866人次。严把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关,全市出具党风廉政意见5310人次,其中暂缓性意见81人次。开展加强干部日常管理和选人用人监督专项整治,查摆问题30个、完成整改22个。开展重点领域政商“旋转门”“逃逸式辞职”问题整治工作,初步排查出8名离职对象。全年受理、办结市本级、上级转办问题举报54件。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严查推进工作不切实际“盲目嫁接”、违规接受礼品礼金、违规吃喝等突出问题,市县联动开展监督检查459次、明察暗访125次,随机检查、抽查部门单位1392个,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33起186人,党纪政务处分174人。持续巩固深化“吃空饷”、涉水收费、“三资”管理等专项整治成果,扎实推进教育、医疗、住房等中省纪委部署的6个领域专项整治工作,开展群众反映强烈、普遍关注的殡葬管理领域和“虚粗拖”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严格执行“一专项、一方案、一专班”要求,由风及腐查、风腐一体治,全市查处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1348件1659人,处分1623人。精准运用“四种形态”,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运用第一、二种形态占比96.2%,开展受处分人员回访教育412人次,切实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四)聚焦社会清朗,着力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持续深入推进机关、国企等重点单元清廉建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有所为有所不为”教育引导企业家诚信经营、崇廉尚德,使“亲而有度、清而有为”成为政企双方的内在主动和自觉行动。扎实推进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建立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市级重点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服务民营企业和“五上企业”发展工作机制,形成重大项目和招商引资周“解扣”、企业生产经营周“解难”工作机制。在全省率先创新推出了开工许可“一次办”,审批时限由50个工作日压减至15个工作日。全市85%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可办,44个审批事项实现“跨区通办”,300个事项实现“全省通办”。建立完善“一处违法、处处受限”联合惩戒机制信用约束机制,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实行分类分型差异化监管,办理案件888件。制定的《关于深入落实审批人员“十严禁”工作纪律的实施意见》,针对岗位职责建立干部动态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排查廉政风险点145个,制定防控措施354条,实行等级监督管理,对重点岗位、重要环节落实监督措施。构建线上线下全覆盖的营商环境问题反映渠道,形成“投诉问题、督办解决、反馈答复”工作闭环,做到企业群众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创新建立了“营商环境体验官”工作制度,做法入选国家发改委《优化营商环境百问百答》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严肃查处营商环境中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治新式“衙门作风”和涉企优惠政策“中梗阻”问题,查处破坏营商环境问题43件70人,党纪政务处分61人。
(五)聚焦文化清新,全面加强廉洁文化建设
注重发掘运用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厚植清廉文化沃土,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坚持革命传统教育、日常性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一体推进,引导党员干部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切实增强廉洁从政、廉洁用权的思想自觉。打造延安精神学习宣传高地,举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会”、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党的优良传统形成、发展及新时代传承”、纪念刘志丹同志诞辰120周年理论研讨会等,创建“弘扬延安精神示范基地”38个。深入挖掘延安丰富的红色革命文化资源中蕴含的廉洁元素,按照“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影响广泛、作用显著”的标准,打造命名市级廉政教育基地22个,形成了具有延安特色、圣地文化底蕴,成体系、成规模,市、县(区)上下贯通的廉政教育矩阵。充分发挥延安时期中央党务委员会资政育人作用,常态化开展教学,中央纪委相关领导同志,省委、省纪委监委领导班子现场参观指导,省内外7000余名党员干部前往参观学习。优化完善《延安时期中央党务委员会历史研究》,拍摄《永葆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延安时期的中央党务委员会》历史短片。扎实开展纪律学习教育宣传月活动,制作拍摄《被名利“网”住的人生》《揪出“水耗子”,喝上“明白水”》《黄粱一梦》警示教育片。创作廉洁文化精品力作,打造出《家训》《清正廉洁》《竹以直为美》等一批工艺美术作品,创作出《小事不小》《伍兰花开》《我的班长我的兵》等一批文艺精品,多角度展示清廉延安、文化延安形象。深化“德润圣地”家风建设活动,常态化开展主题宣讲、故事分享,开展“好家风在路上”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58场次,举办读书分享会、座谈会78场次。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从中国共产党人忠党爱国、廉洁为民的实践中汲取精髓,厚植为政清廉、秉公用权的文化土壤。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延安市清廉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政治站位不够高。一些党委 (党组) 对清廉建设站位不高、认识不深、定位不准,对清廉建设的内涵、核心内容、具体要求理解掌握不到位,抓清廉延安建设工作缺乏主动性、针对性,对通过哪些抓手去落实清廉延安建设把握不准,对清廉延安建设工作下发的文件材料多、传达上级精神的多、会议上讲得多,没有主动地把清廉延安建设工作抓好抓实,没有放到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高度安排部署,系统谋划不够,趋于表面化、形式化,往往只体现于桌面上、嘴上、纸面上,而未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工作措施不够具体。部分单位、县(市、区)把清廉建设与地域特点和职能职责结合不够紧密,虽然各县(市、区)都按照省市文件要求制定了落实清廉建设的工作方案、工作计划、组织领导、责任分工,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还是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通病,有的工作方案完全套用省市《意见》《方案》存在“上下一般粗”和“两张皮”现象;有的目标任务大而化之,不聚焦、不具体,缺乏可衡量的标准和指标从而影响了清廉建设成效;有的把相互借鉴学习变成复制粘贴,工作照搬照抄,敷衍了事。
(三)工作进展不均衡。个别部门单位起步慢、行动慢,工作迟缓,存在等待观望情绪;有的声势大、行动少,专班有名无实,只有部署文件,没有具体措施,有形式主义问题;有的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常态化会商协调机制还未建立,工作缺乏统筹联动。如在廉洁文化建设方面,目前宝塔区、吴起县、延川县等少数县区基础较好,大多数县区廉洁文化建设工作迟缓,不能够为党员干部提供了良好的廉政教育平台,一体推进“三不”基础性工程还不够健全完善。
(四)工作成效不够明显。一些县(市、区)清廉建设工作缺乏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创新性,找不准工作着力点,抓不住工作重点,缺乏自己的特色工作,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推陈出新的好经验好做法少。如每年开展的纪律教育宣传月活动,基本上都是老套路,开大会、看警示教育片等等,没有创新,缺乏符合新形势新要求的教育形式。有的在查办案件时,未同步考虑
警示教育,案件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4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