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八五”普法工作总结报告

XX县“八五”普法工作总结报告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XX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及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密围绕法治政府建设目标,将法治宣传教育深度融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至2025年规划收官之年,全县普法工作在组织领导、内容深化、形式创新及基层治理赋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坚实的法治根基。本报告旨在全面总结“八五”普法期间的工作实践、主要成效与未来展望。
    一、强化组织领导,构建普法工作新格局
    “八五”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得益于系统化、高规格的顶层设计与组织保障。
    首先,高位推动健全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始终将普法工作置于法治建设的总体布局中,与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发挥统筹协调作用,规划期间累计召开专题协调会议5次,研究解决普法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成功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广泛参与、层层压实责任的“大普法”工作格局。
    其次,科学规划明确实施路径。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先后审议通过并印发了《关于在全县公民中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及《关于在全县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为全县普法工作明确了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原则与实施步骤,确保了工作推进的规范性与系统性。
    再者,细化措施严格落实标准。为推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化,我县专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等配套文件。党政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素养和依法办事能力作为衡量干部德才的重要标准,使“重视法治、厉行法治”成为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共识与行动自觉。
    二、聚焦核心内容,提升全民法治素养
    普法工作以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为核心目标,紧扣重点内容,面向关键群体,实施精准滴灌。
    在普法内容上,突出核心主题。一是将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县委党校等干部培训主阵地开设专题课程,并将其纳入全县领导干部主体班次及网络学院的重点教学内容。二是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依托“宪法十进”主题活动,组织各类宪法学习宣传活动60余次,举办专题讲座12次,让宪法精神深入人心。三是全力推动民法典的普及,组织编制图文并茂的民法典宣传手册3万本,通过“法律明白人”和普法志愿者发放到户,推动这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走进寻常百姓家。四是强化党内法规学习宣传,突出对党章、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等内容的学习,推动党内法规学习宣传的常态化与制度化。
    在普法对象上,抓牢重点群体。一是国家工作人员“带头学法”。制定并动态更新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严格落实新提任党政领导干部就职前宪法宣誓制度。坚持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制度,并依托理论学习中心组、“XX大讲堂”等平台举办专题法律讲座50余场。同时,定期组织全县国家工作人员开展普法考试和法治素养能力测试,以考促学,参考人员合格率达到100%,有效提升了公职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二是青少年教育“法治护航”。全面推行法治副校长制度,全县77所中小学实现法治副校长全覆盖,累计开展法治教育活动百余场,受益师生达5万余人。通过组织中小学生参观“模拟法庭”、开展法治情景剧比赛等形式,将法治的种子播撒在青少年心中。三是中心工作“法治保障”。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积极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组织法律服务团队开展“送法进企业”“法治体检”等活动50余场,为企业纾困解难提供“法治良方”,使法治成为护航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助推器”。
    三、创新平台载体,释放普法工作新活力
    我县积极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拓宽普法渠道,创新宣传载体,着力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全方位、立体化的普法宣传体系。
    一是夯实线下法治阵地。建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法治文化宣传阵地网络。在县级层面,依托XX法治文化广场、XX一中警示教育基地、XX中学禁毒基地等,打造集学习、教育、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法治宣传平台。各乡镇(街道)普遍建立了法治文化长廊、法治书屋等特色阵地,形成“一线一品”的普法风景线。在村级层面,推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融合发展,全县331个行政村实现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
二是以“互联网+普法”模式提升传播效能。我县致力于构建融“网、屏、栏”为一体的全媒体法治传播体系。在广播电视平台开设《政法在线》《一把手谈法治》等专题专栏,累计展播“以案释法”“政法风采”等节目86期。充分利用“智慧XX”、政府门户网站及政务新媒体矩阵,累计推送各类法治文章562篇,发布以案释法典型案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4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