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两热”疫情防控工作的经验总结
夏秋交替、温湿叠加,蚊媒滋生条件充足,登革热、基孔肯雅热进入高发期。监测显示,XX省自2023年起蚊媒传染病发病率回升,2024年显著增长,群众健康面临更大风险。XX市XX街道XX社区党委坚决落实上级部署,2025年8月初迅速启动并高效完成“两热”防控“十日攻坚行动”。此次行动以系统思维统筹、以多方资源协同、以非常举措突击,在短时间内有效压降传播风险,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社区治理样本,现归纳如下。
一、以统筹定盘,筑牢应急中枢
打赢疫情防控硬仗,首要在于统筹,关键在于指挥。面对“两热”疫情突发性强、传播速度快的风险,XX社区深刻认识到,零散的应对方式难以筑牢防线,必须把分散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建立起反应灵敏、运转高效、政令畅通的指挥中枢。
一是组建核心班子,压实指挥链条。接到XX街道党工委统一部署后,社区党委第一时间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两热”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这个小组不是“挂名机构”,而是真正的“总指挥部”,全面负责统筹协调、资源调配、督导检查等核心职能。通过把“谁来指挥、谁来落实”明确到位,确保防控行动在一声令下、一线落实。
二是科学分析形势,校准作战方法。在街道卫健分局专业技术指导下,领导小组接连召开攻坚动员会和防疫除蚊专题工作会,逐一研判社区疫情态势,剖析防控短板,合理配置资源,形成科学作战方案。会议明确坚持“核心攻坚与全域防控相结合”的总策略,把“保障群众生命安全”作为唯一目标,把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作为先决条件。
三是推行网格化管理,延伸防控触角。为把防控责任传导到“最后一米”,社区创新性地采用网格化治理。结合辖区地理布局、人口密度和风险等级,科学划分十四个防疫网格。这不是简单的地理切分,而是责任链条的重构:每个网格都明确负责人、工作团队和任务清单,实行“分片包干、定格、定人、定责”。宏观指令被细化为微观动作,大目标被落实到家庭和个人,确保“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这种精细化管理,既避免了推诿扯皮,也消除了责任盲区,让每一个隐患点都能有人看、有人管、有人改。
二、以党建引领,汇聚防控合力
疫情防控不仅是一场技术战,更是一场人民战争。要赢得这场硬仗,必须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防控合力,把群众广泛参与转化为群防群治。XX社区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党建+网格”的模式,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防群控网络。
一是党员干部下沉,筑牢先锋力量。社区党委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向辖区党员干部发出动员令。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驻点部门、街道职能部门以及“两新”组织的党员干部闻令而动,迅速下沉防控一线。他们主动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把责任和使命扛在肩上。党员干部带来的不仅是人力支撑,更是专业素养和工作经验,极大提升了社区防控队伍的整体战斗力。
二是发动社会力量,凝聚多元合力。在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下,社区广泛发动群众力量。两新企业员工、学校师生、退休职工、热心居民和专业志愿者等积极加入防控行动。十日攻坚期间,累计1336人次社会力量进网入格,主动分担宣传、排查、清理等任务。他们既是“宣传员”,挨家挨户讲解防蚊灭蚊知识;也是“排查员”,逐户检查房前屋后的积水隐患;更是“清理员”,不畏脏乱,清理卫生死角。
三是织密群防群治,筑牢红色防线。社区党委把不同群体的力量编织成紧密的防控网络。居民委员会、群团组织、物业公司协同联动,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链条,实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这种全员参与、全面覆盖的生动局面,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它不仅为防控行动提供了坚实保障,也为推动“百千万工程”、改善人居环境、深化基层治理积累了可贵经验。
三、以源头为本,攻克治理难题
蚊媒传染病的防控,关键在于源头治理。伊蚊孳生地往往隐蔽分散,尤其集中在老旧小区、城中村等环境复杂地带,积水点多、卫生死角多,是蚊虫滋生的“温床”,更是防控工作的“硬骨头”。常规人工巡查受制于视野与效率,往往难以彻底根治。XX社区深知,若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就必须在治理思路和治理手段上实现突破。
一是科技赋能侦查,精准锁定隐患。社区党委充分借助驻点部门的技术资源,引入公安部门航拍无人机开展高空巡查。无人机凭借灵活机动和全景视野,能够直击人工难以触及的区域,如楼顶天台、废弃工地、密集绿化带等,对积水点和卫生死角进行无死角侦察。获取的高清影像为社区绘制出一张详尽的“隐患地图”,为后续清理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专业力量突击,全面清除黑点。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社区与市政环境公司组建专业队伍,对排查出的重点区域实施地毯式、拉网式清理。整治行动聚焦房前屋后、背街小巷、建筑排水沟、废弃容器、轮胎、花盆托盘、水生植物盆栽等孳生源高发部位,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空档。
三是闭环管理到位,确保整改彻底。社区建立网格卫生黑点整改台账,对每一处隐患点逐一编号登记,明确整改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并以照片对比的方式进行前后佐证,确保“发现一处、登记一处、清理一处、销号一处”,形成闭环管理,避免问题反复。
四是数据佐证成效,展现治理成果。本轮攻坚行动成效突出:累计入户排查1368户;科学处置和使用消杀药物195千克;专业消杀覆盖面积220万平方米;彻底清理各类卫生死角201处;清除积水容器、杂草杂物1357处;清运垃圾废旧杂物69.7吨。每一组数据,都是社区防控从“粗放清理”迈向“精准治理”的注脚,标志着源头治理取得了决定性突破。
四、以宣教入心,激发全民自防
群众的健康素养与防范意识,是抵御疾病传播最稳固的防线。行政命令可以立竿见影,但要想长治久安,必须让防控意识真正走进千家万户,从“要我防”转变为“我要防”。在十日攻坚行动中,XX社区把健康宣教放在突出位置,线上线下同频共振,最大限度凝聚群众主动防护的思想合力。
一是线上多点推送,信息传递及时。社区善用数字化传播优势,依托微信公众号、居民微信群和小区楼宇LED显示屏等载体,高频次、不间断推送疾控部门发布的防蚊灭蚊科普知识、防控动态与风险提示。居民足不出户,就能第一时间掌握权威信息,既破除了谣言空间,又增强了科学认知。
二是线下直面宣讲,服务深入人心。在社区公告栏、楼道口等显眼位置张贴宣传海报,网格员和志愿者走进院落、走进家门,逐户派发《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倡议书。倡议书以简明语言和生动图示,讲清“两热”的传播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3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