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在全市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我们利用一整天的时间,召开了全市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工作推进会。这次会议规模大、规格高、内容实,主题鲜明、聚焦精准。会上,通报了全市产业项目建设有关情况,23个县(市、区)的负责同志晒了家底、亮了实招,汇报了今年新开工或计划年底前开工的项目,特别是69个重点产业项目的建设进展,市级领导也分别进行了客观中肯、直指要害的点评。可以说,会议既是对上半年项目建设成效的一次集中检阅,也是对当前面临形势和存在问题的一次深刻剖析,更是对下一阶段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好项目的再部署、再动员、再加压。大家汇报有亮点、有特色,点评有深度、有辣味,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勇于担当的作风。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支撑。高质量发展,根本要靠高质量项目。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我们必须把抓项目、促投资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迅速掀起新一轮项目建设热潮,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在全省发展大局中挑大梁作贡献奠定坚实基础。下面,我强调四点意见:
一、识时明势强担当,以更高站位凝聚项目攻坚新共识
项目建设的成色,直接决定着高质量发展的成色。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解放思想、奋发进取,狠抓项目、强攻产业,推动经济运行保持了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态势,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凝聚着全市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但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从刚才的汇报和点评中不难看出,我们在项目建设上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比如部分项目进展不够快、谋划储备不够足、要素保障不够强等。究其根源,在于思想认识不够统一、责任压力传导不够到位、攻坚克难劲头还不够足。当前,国家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省里对我们寄予厚望,要求我们在全省发展中担当重任。机遇稍纵即逝,挑战无处不在。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决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上来,深刻认识到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把“项目项目、还是项目”的鲜明导向植根于心、践之于行,真正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主引擎和硬支撑。为此,全市各级干部要做到三点:
(一)要做抢抓机遇的“急先锋”。机遇蕴含于挑战之中。面对宏观政策的窗口期、市场格局的重塑期、区域竞争的关键期,我们决不能“等靠要”,而要主动出击、积极作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必须带头研究政策、吃透上情,敏锐捕捉国家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精准谋划包装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重大产业项目、新基建项目和民生项目,抢占发展先机。要紧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带来的要素流动与市场空间拓展机遇,积极吸引域外优质资本和先进产能。要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抢抓项目、服务项目的实际行动,以更严的纪律、更实的作风保障项目建设高效推进。
(二)要做把脉问诊的“实干家”。项目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矛盾困难在所难免。我们决不能回避问题、绕道而行。要认真对照此次会议通报的问题和领导的点评意见,结合各地实际,深入查摆在项目谋划、审批、建设、要素保障等各环节存在的堵点、痛点、难点。是思想重视不够?是能力本领不足?是责任落实悬空?还是营商环境有待改善?要找准症结、刨根问底,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正视差距,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破解难题,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撒手。
(三)要做知重负重的“排头兵”。项目建设是锤炼干部作风、检验干部能力的“大考场”。全市上下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强化“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切实担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职责使命。要全面落实市县领导带头抓项目机制,既挂帅又出征,既当指挥员更当战斗员。要把压力层层传导下去,任务件件落到实处,绝不允许当“甩手掌柜”、搞“二传手”。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项目建设一线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形成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的生动局面。
二、铆足干劲拼质效,以更快节奏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项目建设的成效,关键在于速度与质效的比拼。当前,我们正处于决战三、四季度、冲刺全年目标的关键阶段。时间不等人、发展不等人。我们必须拿出“一天当作两天用”的拼劲,只争朝夕、分秒必争,把“加速度”贯穿于项目招引、前期准备、开工建设到投产达效的全过程。市委要求,要以超常规的举措和力度,推动项目早签约、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未来发展赢得主动、争取空间。提速增效重在精准发力、重在全链条优化:
(一)招引洽谈要抢占“快车道”。招商引资是项目建设的源头活水。必须摒弃“守株待兔”的老套路,主动出击、精准发力。要聚焦我市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绘制产业图谱和招商地图,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和龙头企业,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基金招商。要敢于“走出去”,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也要善于“请进来”,精心组织高层次、有实效的招商推介活动。要健全信息共享、协同联动机制,对重大优质项目线索,市县两级主要领导要亲自盯、亲自谈,提高招引“命中率”和落地率,力争在招大引强上取得新突破。
(二)前期工作要打好“提前量”。“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项目前期工作深度决定建设速度。要大力推行并联审批、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等改革措施,进一步优化项目立项、规划选址、用地预审、环评能评等关键环节流程。各职能部门要靠前服务、主动对接、协同作战,明确专人专班负责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积极向上沟通协调,争取更大支持。要强化项目成熟度评估,对具备条件的项目,审批手续能快则快、能简则简,确保达到“拿地即开工”的快速推进状态,最大限度压缩前期工作时间成本。
(三)施工建设要按下“快进键”。千忙万忙,项目不开工就是瞎忙;千招万招,项目不投产就是空招。对计划开工项目,特别是69个重点产业项目,要逐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明确关键节点和时限要求,压实业主单位主体责任和政府保障责任。要大力推广“领导小组+指挥部+专班”的工作模式和“领导包联、定期调度、现场办公”的推进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征地拆迁、资金保障、水电接入、物料运输等具体困难。对在建项目,要科学组织施工力量,保障资源投入,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能快则快、能超则超,推动实物工作量快速增长,尽快形成有效投资。严格落实“五干工作法”(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什么时间干成、干不成怎么办),确保每项任务都有人抓、有人管、见实效。
三、综合施策优环境,以更实举措厚植项目成长沃土
项目要引得来、落得下、建得快、发展好,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营商环境的竞争。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吸引力。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我们要以此为目标,聚焦项目建设和企业运营全生命周期,在“硬件”上持续提升承载能力,在“软件”上不断优化服务品质,真正让X成为各类要素集聚、市场主体活力迸发、创新创业热潮涌动的热土。打造项目成长的良好生态,需要综合施策、精准发力:
(一)园区载体要筑牢“硬支撑”。产业园区是项目落地的重要平台。要把提升园区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和运营水平作为“一号工程”。聚焦“低成本化”园区建设目标,科学规划布局,完善土地储备,加快标准厂房定制供给,全面提升路网、管网、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水平和污水处理、热电联产等公共配套能力。要集约节约用地,提高亩均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大力发展专业化、市场化的园区运营服务,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提升服务效能,为入驻企业提供坚实可靠的“硬件”保障,努力打造具有坚强配套服务能力的现代化产业园区集群。
(二)服务品牌要做优“软实力”。“软件”服务更能体现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水平。要巩固拓展招标投标“双盲”评审改革成效,切实保障公平竞争。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一网通办”、“跨区域通办”,最大限度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费用。要强化政策供给和兑现,建立健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免申即享机制。要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健全领导联系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制度,及时响应解决企业诉求。要严格依法行政,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让企业家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发展。
(三)亲清关系要夯实“新常态”。“亲”则两利,“清”则相安。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持续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领导干部要光明磊落同企业家交往,把精力集中到服务企业发展、解决实际困难上,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2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