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法院普法工作要点
2025年是在法治建设进程中持续发展的重要之年。法院普法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依据上级法院与本地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围绕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以提升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素养为目标,充分发挥法院职能,推动法治社会建设迈向新台阶。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法院普法工作方向
1.将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置于法院普法工作的首要位置,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与舆论导向。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在法院内部及面向社会各界积极宣传,引导全体公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院干警要深入社区、企业、学校等,广泛传播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其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网络等,做到全面覆盖、深入人心。
2.法院党组将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纳入党组中心组学习专题内容,全年组织专题学习不少于2次。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列为法官及其他干警业务培训的核心课程。法院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开展法治讲座,每年至少1次重点讲解习近平法治思想,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全方位解读习近平法治思想。借助法院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发挥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审判法庭等线下阵地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活动,如线上知识问答、线下主题展览等,让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
二、明确法院普法重点内容,开展特色主题法治宣传活动
4.强化宪法宣传教育。把宪法学习作为法院工作的重要内容,提高干警宪法素养。在审判工作中严格遵循宪法原则,向当事人及社会公众普及宪法精神。抓住法院干警尤其是领导干部这一关键群体,将宪法学习列入党组中心组必学内容。利用“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开展宪法宣誓、专题讲座、模拟法庭等活动,送宪法进机关、企业、学校、社区等,增强全体公民宪法意识。
5.深入开展民法典宣传。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通过发布民法典典型案例、举办民法典专题讲座等方式,掀起法院内外学习、宣传、运用民法典的热潮。将民法典知识融入司法裁判文书说理,创作民法典相关的普法作品,如漫画、短视频等。法官要积极走进社区、企业等开展民法典宣传活动,提高公众运用民法典解决纠纷的能力。
6.加强党内法规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注重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宣传的衔接协调,以党章、准则、条例等为重点,推动党内法规学习宣传常态化。围绕法院服务大局职能,加强对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与司法审判密切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公众对司法程序和法律规定的认知。
7.持续开展与法院职能相关的法治宣传专项活动。针对防范金融风险、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等领域,开展专项法治宣传教育。结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6·1”儿童节、“10·17”国际消除贫困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主题法治宣传活动。围绕法院审理案件较多的领域,如合同纠纷、侵权纠纷、劳动争议等,进行经常性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8.重视司法相关地方性法规宣传。组织开展与本地司法工作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专项宣传,如地方审判管理条例、地方执行工作条例等,推进地方性法规在司法实践中的有效实施。
三、坚持分众式普法,针对性提升不同群体法治意识
9.加强法院干警自身学法用法。组织干警参加各类法律培训、业务研讨活动,鼓励干警参加法律学术交流。建立法院内部法律知识分享平台,促进干警之间的学习交流。定期开展法律知识测试,确保干警熟练掌握和运用法律法规。
10.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与学校建立长期合作机制,选派优秀法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活动。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分层次开展法治教育,如小学阶段注重行为规范与基本权利保护教育,中学阶段强调违法犯罪预防与宪法意识培养。建立法院开放日活动常态化机制,邀请青少年走进法院,通过参观、模拟庭审等方式增强法治意识。
11.针对特殊群体开展法治宣传。对于当事人为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案件,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解释和宣传。开展社区法律咨询活动,为特殊群体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针对社区矫正对象等特殊群体,开展专门的法治教育讲座,提高其法治观念。
四、坚持普治并举,推动法治社会建设与法院文化建设
12.参与法治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发挥法院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为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提供司法支持。与社区建立联系机制,指导社区依法治理工作,如协助制定社区居民公约、解决社区纠纷等。对已创建的法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1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