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长在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县长在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利用周末时间召开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以及省、市相关工作要求,聚焦当前工作中的堵点、痛点、难点,进一步统一思想、压实责任、靶向攻坚,推动我县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
    刚才,县营商环境局通报了上半年全县营商环境监测评价情况,既肯定了进步,也直面了问题;县行政审批局、住建局、市场监管局、供电公司4家单位作了发言,讲得很实在、很有针对性;各位副县长结合分管领域提了具体要求,我都完全同意。下面,我围绕“为什么抓、抓什么、怎么抓”三个方面,再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优化营商环境的“三个必然要求”
    营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晴雨表”,更是干部作风的“经验交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对于我们这个处于“产业转型关键期、城市能级提升期、民生福祉提质期”的县城来说,优化营商环境绝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不是“软任务”,而是“硬支撑”。
    第一,这是响应上级号召的政治任务。从中央到地方,优化营商环境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连续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关于复制推广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举措的通知》等文件,省委、省政府将2025年确定为“营商环境突破年”,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打造全省营商环境第一方阵”的目标。我们作为省辖县,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决策部署上来,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坚决扛起优化营商环境的政治责任。
    第二,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营商环境。今年上半年,我县GDP同比增长5.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但与周边兄弟县(市)相比,我们的增速还不够快、质效还不够优。特别是从企业反馈看,仍有23%的市场主体反映“政策落地慢”、18%的企业认为“要素保障不足”、15%的项目存在“审批环节多”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企业就难安心发展,产业就难集聚壮大,高质量发展就会“卡脖子”。
    第三,这是提升群众获得感的民生工程。营商环境一头连着企业“钱袋子”,一头系着群众“好日子”。我常说,“企业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群众的盼再难也要解决”。前不久,我在走访县经济开发区时,遇到一家做精密铸件的企业负责人老张,他说:“现在办营业执照3天就拿到了,比以前快了一倍,但厂房扩建的规划许可拖了2个月,差点错过订单。”还有一家小吃店的老板娘李姐反映:“燃气报装要跑3个部门,交5份材料,要是能‘一站式’办就好了。”这些“小事”,对企业来说是“生存大事”,对我们来说是“作风考题”。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要让企业办事更省心、群众生活更舒心,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
    二、坚持问题导向,精准聚焦当前营商环境的“四大短板弱项”
    上半年,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县营商环境实现了“三个提升”:企业开办时间从3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率达98.6%,惠企政策“免申即享”覆盖率达82%。成绩值得肯定,但问题更需警醒。刚才通报的监测评价中,我县在全省108个县(市)中排名第67位,较去年同期下滑5位;企业满意度调查中,“政策落实”“执法规范”“要素保障”三项指标得分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结合近期调研和企业反馈,我梳理出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政策落实存在“温差”“落差”。有的单位对政策“一发了之”,没有跟踪问效。比如,今年出台的“中小微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00%”政策,全县仅有32家企业申报,而实际符合条件的企业有127家;有的干部对政策“一知半解”,企业咨询时“打太极”“踢皮球”。前几天,县政务服务中心接到企业投诉,某局工作人员在解释“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时,以“系统故障”“流程没走完”为由拖延,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
    二是审批服务存在“中梗阻”“肠梗阻”。部分部门“放管服”改革“只放责任、不放权力”,导致基层“接不住、办不好”。比如,某企业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需要自然资源局、住建局、消防大队三方会签,但部门间信息不共享,企业跑了5趟才凑齐材料;还有的窗口人员“重流程、轻效率”,对“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等政策落实不到位,甚至人为设置“隐性门槛”。
    三是要素保障存在“紧约束”“硬缺口”。用地、用工、融资是企业最急的三件事,但我们还存在明显短板。用地方面,全县工业用地储备仅能满足全年需求的60%,部分项目因“等土地”停滞;用工方面,技能型人才缺口达1.2万人,特别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招工难”问题突出;融资方面,中小微企业贷款覆盖率仅为45%,平均利率比大型企业高1.8个百分点,“融资难、融资贵”仍未根本解决。
    四是政商关系存在“亲而不清”“清而不亲”。有的干部“怕担责、怕惹事”,对企业合理诉求“绕道走”,甚至搞“一刀切”式监管;有的企业“钻空子、找关系”,试图通过“找门路”代替“走正路”。今年上半年,县纪委监委查处了2起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件,其中1起是某执法部门干部收受企业礼品后“选择性执法”,另1起是企业通过“围标串标”获取工程项目。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政府公信力,必须坚决纠治。
    三、强化系统思维,全力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的“五大攻坚战”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持久战”,更是一场“攻坚战”。全县上下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聚焦“审批更简、服务更优、要素更足、监管更准、氛围更浓”,重点打好“五大攻坚战”,确保年底前全县营商环境综合排名进入全省前50位。
    (一)打好“放管服”改革“深化战”,让审批更高效、更便捷。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改革,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一要“减环节”。全面梳理政务服务事项,对重复审批、变相审批“应减尽减”。9月底前,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全覆盖”改革,将审批时限从90个工作日压缩至60个工作日以内;推行“一窗通办”“跨域通办”,年底前实现100个高频事项“全县通办”。二要“提速度”。推广“智能审批”模式,在市场监管、税务、社保等领域试点“秒批秒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县行政审批局要牵头开发“营商环境服务APP”,整合政策查询、办事预约、进度跟踪等功能,10月底前上线运行。三要“强服务”。开展“窗口服务提质行动”,每月评选“服务之星”,每季度组织“企业评窗口”活动,对评分后3位的窗口负责人进行约谈。特别要关注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保留必要的线下服务渠道,坚决杜绝“数字鸿沟”。
    (二)打好“政策落实”精准战,让红利更可感、更实在。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一要“广宣传”。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开展“政策进万企”活动:线上利用微信公众号、企业服务平台推送政策解读;线下组织“政策宣讲团”进园区、进乡镇、进车间,确保企业“应知尽知”。二要“细落实”。建立“政策落实台账”,对每项政策明确责任单位、办理时限、兑现标准,实行“清单化管理、销号式办结”。特别是对“税费减免”“稳岗补贴”“租金减免”等惠企政策,要简化申报流程,推行“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确保政策红利“精准滴灌”到企业。三要“严督查”。县营商环境局要联合纪委监委、审计局开展“政策落实专项督查”,对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的单位和个人严肃问责,典型案例公开曝光。
(三)打好“要素保障”协同战,让发展更顺畅、更可持续。要素保障是企业的“生命线”。一要“保用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年内完成闲置土地处置500亩以上;推行“标准地”供应模式,对新上工业项目实行“拿地即开工”,确保重点项目用地需求。二要“保用工”。建立“企业用工需求清单”,与职业院校、劳务输出地开展“订单式”培训,年内培育技能型人才8000人以上;落实稳岗返还、社保补贴等政策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0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