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教育创新勇担时代育人使命——高校青年教师的实践思考与心得感悟
在以人工智能为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作为高校青年教师,我们既是教育现代化的亲历者,更是教育创新的实践者。在探索AI赋能教育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这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实践。以下从三个维度分享个人在AI赋能教育中的实践体会与思考。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AI赋能教育的战略意义
(一)AI赋能是落实国家教育战略的必然要求。党的XX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将教育数字化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人工智能作为数字技术的核心引擎,通过智能教学系统、虚拟仿真实验、个性化学习平台等载体,正在重塑教育形态。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要构建“互联网+教育”新生态,这要求高校教师必须主动拥抱技术变革。在2025年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中也指出,要以教育数字化为重要突破口,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发展新优势,全面支撑教育强国建设。具体内容包括深入推进集成化,建强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推进智能化,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大力推进国际化,持续增强数字教育国际影响力等。在实际教学中,我运用AI学情分析系统,通过对学生课堂互动数据、作业完成情况、在线学习行为的分析,精准掌握学生知识薄弱点,实现分层教学,这正是落实教育公平理念、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具体实践。
(二)AI赋能是应对国际竞争的战略选择。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世界各国纷纷将人工智能教育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美国出台了《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等政策文件,欧盟启动了“人工智能联盟”计划,日本则推出了“超智能社会5.0”战略。面对这一国际竞争态势,我国加快教育强国建设步伐,必须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积极引入人工智能编程训练平台,利用智能代码纠错、算法优化建议等先进功能,助力学生掌握前沿技术,增强专业实践能力。这一做法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突破,更是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长远发展储备关键人才的重要战略举措。
(三)AI赋能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实现从“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的根本转变。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如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我们能够精准识别教学中的问题,并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在课程建设方面,我积极运用人工智能辅助备课系统,整合优质教学资源,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同时,借助智能评价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多维度评价。这些实践举措,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促进了教育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深刻转变。
二、聚焦教学实践,积极探索AI赋能教育的创新路径
(一)构建智能化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传统课堂教学存在信息单向传递、个性化关注不足等问题。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能导学+互动研讨+精准评价”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课前,利用人工智能学情分析系统了解学生知识基础,推送个性化预习资源;课中,通过智能课堂系统实现实时互动,运用虚拟仿真技术还原复杂实验场景;课后,依托人工智能作业批改系统进行智能评阅,生成学情分析报告。例如,在《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引入智能编程训练平台,学生编程作业的批改效率提升X%,错误定位准确率达X%,有效解决了传统编程教学中反馈不及时、针对性不强的问题。
(二)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促进学生素质的提升。人工智能技术不仅是现代教学的重要工具,更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宝贵资源。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我们坚持将AI技术与课程思政教育紧密结合,深入融合。以《人工智能导论》课程为例,通过构建AI伦理案例库,开展情境式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技术进步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同时,借助AI创作工具,组织学生进行红色主题数字艺术创作活动,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深化其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和认同。此外,我们依托AI个性化学习平台,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差异化的学习路径,支持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教育评价是教育改革的“指挥棒”。我积极探索AI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构建了过程性、多元化、智能化的评价体系。通过AI学习分析技术,采集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实验操作等多维度数据,进行动态评价。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学生的课程论文、报告进行智能分析,给出改进建议。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开展虚拟实验考核,客观评价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29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