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寒假学习总结(简单写了写竟然超过了微头条字数,只能改发文章)
一,上午没有完成的文言文宋之问篇目,终于拖到下午五点半要进行了,可是结果却是我只讲了文中的两句话,没有讲完全文。
我详细讲了的这两句话中涉及到第一个历史背景是唐高宗,唐中宗,唐睿宗与武则天的历史线索和事件,这个展开回顾了一下,讲骆冰王细讲过一次,他有印象了。第二个历史背景就简单提了一下(进士科举制),而一切还没有开始细讲,这就到了晚饭时间了。
关于这第二个背景我思考再三,还是决定搬着王力老师的书有选择的去给他讲一讲。可是这个还是没讲成。
吃饭以后我问他咱们现在继续文言文吧?就听到他说,“我现在听不进去文言文了”,所以我一听这个情况,观察了他的表情,思考了一下,就和他说那听你咱们取消了今天的文言文学习了,明天继续好吗?他说明天我一定听着会更好。
二,再回到下午的安排,昨天计划的语文,阅读复习讲解,二遍做旧题都没有实现,因为,看他当时状态并不适合做这个。
于是,下午的计划临时起意,调整成看五十年代的黑白电影《鸡毛信》,并写观后感。这是第一次看黑白电影,看了将近一个半小时,整体觉得效果挺好,他没有出现觉得枯燥不想看的情况。看完以后,观后感也写出了真实想法,值得鼓励。由此可见。这个观影可以和纪录片轮流安排。因此,我一口气就搜集了六七部这样的五十年代拍的爱国主义的黑白电影。
观后感后,要求他又背诵了两首课外拓展古诗。
其间,我们讨论了几个问题。主要是因曹植的诗句我引导他想到了皖南事变,又回顾了一遍皖南事变经过,接着,我带他又读了周恩来总理在新华社写的哀悼词,并和他分析了周总理是化用了这首诗的哪一句。最后我的感受是近代史,以后也得多讲咯。
三,晚上练字一个小时。
1.因为一个笔画争论半天,我给他看的视频课和他写字班老师讲的一个笔画写法要求不一样。最后的结果是我俩商量决定搁置争议,共同学习,也就是两个写法要求都去练习。但是我心里想,这事还得回头请教他妈妈,因为他妈妈不仅数学好,理科好,而且书法也比我好好多。
2.晚上没有新概念学习,这也是个纠结,一天不上我和他心里都不舒服,奈何时间还是短啊。其他没有安排了,今天他倾向于练字后还是要读书。
3.不过,读书也只读了二十五分钟。今天读的是徐志摩的散文《泰山日出》。
孩子练字结束后,主动要求读书,我看距离睡觉时间很短了,和孩子说可以不读了,但是,孩子还是坚持要读,我就和他商量读童话还是读散文还是读物理科普吧?孩子说下午读过物理科普文了,现在想读散文,我发现孩子特别喜欢读散文,这可能是源于性格细腻使然。我问他就不读通话吗?孩子说,你为什么那么想让我读童话。我简单回答,三年级学习任务的要求是读童话啊。孩子说他还是喜欢散文。
4.后面,他读到一半说读不下去了,要睡觉了,明天再读,我就让他睡觉去了。读书过程中他和我谈了对散文里词语“境界”意思的理解。他先问我,这个词语境界在这是什么意思?这个关注词语思考的习惯应该坚持。因为这个词语解释已经成为一个阅读常考题型了。虽然,我没有把这个词语理解的习惯往题型上靠,但是,还是地有意识地要求他批注阅读时要注意这些他当时不懂的词语,提醒他可以联系上下文解决,可以问爸爸,可以查词典。
5.他问我以后,我脱口而出就是意境的意思,心里又细一想,他听不懂这个解释,而我如果举例子大展开去讲什么是意境,太费事。所以,我还是要求他回到上下文划出和境界有关的句子去理解。然后,他又反问我,你是老师都不确定境界的意思吗?因为我说出意境的解释后,因为心里当时怎么想能用最短时间去给他解释意境,所以就犹豫了一会,他结果就反问我作为老师是不是不会啊。
6.他看上下文还是不能很好理解,我看时间不够去给他展开细讲了,于是,图省事让他查词典,结果,他查了以后给我读了一遍意思,就批注在文中了。我看了词典解释是:事物达到某种程度或者表现什么情况,也指诗文画的意境。我想我还是说对了,就是意境,但是想想没时间解释了,就特别叮嘱他注意意境这个解释,想着明天再给他细讲,可一看他没有批注后面提的意境这个解释,只批注了前面一个解释,我索性就要求他重新补充批注,并且批评他做阅读批注必须完整,不能投机取巧。
他说他觉得意境这个解释不重要,我告诉他这才是最重要的一个解释,再次告诉他学习不能投机取巧。
一个境界,一个意境又讨论了十分钟,我赶紧赶着他去睡觉了。顺便提醒他,明天要把今天没有完成的任务补回来了,今天表现很好,提出表扬。临睡前,他和我道“Good night”,我说晚安,他回到床上开始临睡前的磨耳朵咯。
四,1.今天,陪他结束学习后,我思考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严格与宽松,劳与逸结合的尺度问题,包括自由与纪律的尺度问题,而这些我觉得其实都值得深思的,因为我都是深有感触的。
我目前的经验和感受是以孩子的当下实际状态为判断标准,以孩子的实际想法我参考依据,以孩子当下真实的学习兴趣的方向为主要标准,进而再参考其他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2.比如,孩子主动提出不想按计划做数学了,我的选择会参考他的真实状态,要么鼓励孩子再作最后两个,如果做好了就可以允许他按自己兴趣去放松多长时间或者去学习什么,要么就判断他当下状态,如果很不好,就直接停掉,立刻调整计划,要么,会根据连续一段时间的学习行动考虑,如果确实比较疲惫和紧张,当下状态也不利于继续,那么,我就会给他多一点放松时间,但是这个也是有限度的,比如可以多多长时间,也是要合理考虑,当然,特殊情况,当下可以直接变成无作业日。
今天,我们的学习计划的调整就是上面我说的这样的情况,就是值得深思的问题的表现。
另补,中午前面写的今天上午的总结:
思维训练
1.个别题目不会做,需要他妈再讲。
2.个别规律发现不了,或者没有很好掌握判断规律从哪些规律入手,似乎脑子里就知道那一两个比较熟悉的规律,所以,做什么题都是套这一两个规律。这个问题比较可怕,还是在根本上没有掌握思维方法。比如,从我文科生的脑子和角度思考,这个数学思维题就如同语文阅读题,你做一类题型前你需要先知道这个题型包括哪些角度的知识点可以切入,也就是一共有具体哪些规律?多少规律?这个掌握情况不理想,这也是培优的关键。
三下除法比较大小可能因为不熟练导致比较大小计算缓慢,或者有更简便技巧没有开始学导致的这个情况,需要和他妈这数学老师再沟通。今天上午才刚学带零的除法,不熟练正常。
文言文学习
1.我还是应该像给自己学生讲课一样提前做个备课比较好,尽管这个文言文对我而言并不难,边讲边思考对我不成问题,但是认真考虑了一下,我还是需要提前备课,要正式一点去规范里面的字词知识点比较合适。
2.选择的篇目考虑很多因素,直接开学盛唐名诗人人物传吧,其一,因为是名诗人,所以,文章都太详细,太长,不利于刚开始阶段学习,其二,盛唐诗人是他最感兴趣的,从学习动机考虑,还是不要一开始把他最感兴趣的学完比较好,还是要吊着他胃口更好,兴趣才会持续下去,其三,第一篇学了骆冰王,就直接学盛唐诗人,逻辑上也不合适,不利于循序渐进。其四,考虑逻辑关系,还是考虑先学骆冰王在内的初唐四杰,或者学习骆冰王篇目里提到的宋之问。但是,看了篇目,王勃比较长,而且我翻了翻书好像小学阶段没有学王勃诗歌,所以,考虑骆冰王篇目里提到过宋之问,因此,就改从宋之问开始吧。
故,上午文言文学习改变篇目,时间调整到中午饭后学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19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