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 “ 百善孝为先 ” ,孝亲敬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孝”的思想形成后,历代统治者无不标榜 “ 以孝治天下 ”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 孝 ” 的内涵不断丰富,形成了中国文化具有代表性的“孝文化”。宋代从统治阶级到基层宗族,都十分重视“孝道”,从而影响了宋代的家庭生活。
官方大力崇孝道
宋朝建立后,急需稳定社会秩序,重新在社会上树立起儒家道德文化的标杆。孝道作为儒学的重要思想,其内涵不断获得丰富,主要包括孝亲敬长、祭祀祖先、延续香火、慎终追远等思想。而至宋代,“忠”的思想也逐渐融入“孝”中,形成了“忠孝”的概念,更能满足统治者巩固统治、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宋朝的皇帝都很重视弘扬孝道,并为此采取了许多措施。各地的地方官要负责表彰本地的孝子,且“劝孝”成为地方官的重要政绩之一。在社会上宣扬崇孝的思想,引导百姓们孝亲敬长,通过“以孝治国”来稳定统治秩序。有特殊孝行者可被举孝为官,如“义门"“孝子”等,而对不守拳道的官员要进行惩处。
此外,统治者还重视《孝经》的宣传和孝道教育。政府出资在全国推行养老政策,尊老崇老,营造崇孝、重孝的风气, 对于高龄老人,统治者会提供给他们相应的物质赏赐。政府通常会大力表彰孝亲行为,树立孝亲模范,对于累世同居的家族也通常会给子一定特权。而对有不孝行为的人,则制定相关的法律对其进行制裁。
北宋淳化三年(992),宋太宗御书《孝经》一卷,命人刻成石碑置于秘阁。此后北末统治者公开提信《孝经》的相关研究,以张挂《孝经图》的形式,表明对孝道的倡导,彰显以孝治国、以孝选贤的意图。南宋时期,《孝经)被正式列为“十三经”之一,奠定了它儒家经典之一的重要地位。
民间家庭的孝道教育
孝道教育在宋人的家庭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宋代民间出现了很多累世同堂的大家族,而孝道则是维系这些庞大家族兴盛不衰的重要思想根基。他们或著书立说,弘扬孝道,或撰写家训,制定家规,以“孝道”来敦亲睦族。
“孝悌〞是宋代士大夫家庭对子女最基本的道德要求,而《孝经》是他们的启蒙读物,使家族子弟从小就树立起自觉维护家族利益的意识。读书人求取功名,为家争得荣光,同样是奉行孝道的重要体现。
宋代士大夫们以振兴儒学为己任,为了能够形成并发扬良好的家风,家长们往往制定严格的家规。对于不遵守孝道的子孙,进行家法惩罚。此外,他们还撰写家训,以确定宗族成员间代代相传的孝义家风,因而家训也成为宋代家庭生活中进行孝道教育的重要载体。著名的家训有司马光的《家范》《居家杂仪》、朱熹的 《家礼》、陆游的《放翁家训》等。
为母涤溺器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家有老母,平日里他对母亲百般孝顺,即使在他身居高位后,也侍奉母亲恭道一如往昔。母亲常年多病,黄庭坚常常衣不解带,侍奉母亲汤药。而母亲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他便命人在母亲卧室放置了一个马桶,方便母亲如厕。而黄庭坚则必定每日亲自为母亲刷洗马桶。身边的人认为黄庭坚已是国家重臣,这样做有失颜面,这种事情交给仆人们去做就可以了。而黄庭坚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孝顺父母是为人子女的本分,就像臣子忠于国君一样,即使自己官做得再大,也不敢忘父母恩情,孝亲之事绝不分什么高低贵贱。就这样,他为母亲刷洗马桶直到母亲过世,而他的孝行则为世人所称颂。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18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