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一等奖!

提起战争,人们往往会想到那枪林弹雨,硝烟弥漫,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景象。但对于解决矛盾,也可以通过外交斡旋,来达到最终目的,这种手段是战争的升华,是避免生灵涂炭的高超的艺术,是战争中的上上之策。

话说春秋战国时期,晋文公通过城濮之战,战胜了强大的楚国联军,赢得了诸侯国中的霸主地位。但他对郑国却一直耿耿于怀,始终在寻找机会消灭郑国。

公元前630年,晋文公联合秦国一起攻打郑国。晋秦两国大军,分别进入到河南新郑和中牟两县地区,对郑国形成了包围之势。

郑国本身就是一个中小国家,虽然国家的居民很团结,生活很富足,也拥有一定的军事力量,但面对秦晋两个大国的联军,他根本就没有招架之功。一旦两国大军发起进攻,郑国就岌岌可危了。

朝堂之上,郑文公与诸位大臣紧急磋商,研究应对之策,一致认为,面对秦晋两个大国的军兵压境,郑国非常危险,如出兵武力相抗,无异以卵击石,必然会灭亡。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秦晋郑之间微妙的关系,游说秦穆公,争取秦穆公撤兵,或者同郑国结盟。如果秦军撤退,晋军自然也就撤退了只有这一条路才能保得住郑国平安。这一任务非常自然的,就落在了烛之武的肩上。

这烛之武,是郑国名士,能言善辩,有纵横捭阖之才。声名远播,在秦国的上层中也有很好的名望。

郑文公命令士兵趁着夜色,用绳索系住烛之武,沿城强吊放而下。落地后的烛之武,直奔秦军大营,报上自己的名号,要求面见秦穆公。见面后,秦穆公对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大军围困郑国都城,郑国已经灭亡在即,你不在城中坚守,而跑来见我是何意啊?烛之武不慌不忙,对秦穆公说:弱小的郑国,面对秦晋两国大军的围攻,灭亡是早晚的事情。我之所以来求见大王,是有一事不明,向您请教。穆公说:请讲。烛之武说:郑国在晋国的东面,秦国位于晋国的西面,郑国灭亡了,对于大王您有什么好处呢?就是您能分一半郑国国土,你能越过晋国来占领郑国吗?如果不能这样,那你又怎么能管理它呢?恐怕时间久了,也要被晋国得去。但对于晋国就不同了,郑国灭亡之后,晋国占领郑国土地、人口,肯定会迅速的发展壮大起来。大王您愿意看到晋国发展壮大,超过秦国吗?一个强大的晋国,对秦国没有任何威胁吗?更何况,晋国又是一个言而无信的国家,当年晋文公逃亡之时,秦国答应帮他复国,为了感谢秦国,答应割让的城池给你们了吗?不但没给,反倒筑起坚固城墙,与秦国抗衡。现在晋国野心膨胀,不断向外扩张,既想得到东面的郑国,对西面秦国的土地恐怕早就觊觎已久了吧?如果有一天,秦晋两国开战,有郑国的存在,晋国就有后顾之忧,不能全力的对付秦国,所以说郑国的存在对秦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您现在出兵灭亡郑国,帮助对手壮大,自己一点好处也捞不到,只能空耗国力。更何况,壮大的晋国对秦国的威胁有多大?我不明白的是像大王这么聪明的人,对这里的利害关系是怎么看的?

烛之武的这一番话,只说的秦穆公目瞪口呆, 哑口无言,思来真觉丿寒气直冒。他幡然醒悟之下,觉得非常有道理,自己险些中了晋国的圈套,帮助对手强大而铸成大错。真是听君一席话,点醒梦中人,他幡然醒悟之后,决定立即撤兵。并且当场和郑国立下盟约,留下几位将军和2000多士兵,帮助郑国守城,自己于次日早晨率领大军班师回朝。

晋文公见秦军不但撤走,还帮助郑国坚守城池,他现在还不能和强大的秦国交战,百般无奈之下,也只得忍气吞声的撤出了自己的军队。

烛之武巧辩退秦师,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列国时期,不战而胜的典型范例。烛之武利用国家之间的微妙关系,发挥自己纵横捭阖、伶牙俐齿的善辩之才,成功的瓦解了秦晋联盟,凭一己之力,使得濒临灭亡的郑国转危为安。他对郑国的贡献可以说是居功至伟呀!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17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