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金曾是与中国毗邻的一个王国,它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北部和东部分别与中国西藏岗巴、亚东地区接壤,西与尼泊尔为邻,东南与不丹为界,南为印度。锡金境内东、北、西高山环绕犹如马蹄形,境内多山少川,提斯塔河(藏曲大河、蒂斯达河)贯穿北南是锡金的母亲河,水力资源丰富,拥有大小水电站巧个。山中谷地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应农业种植,南部曾以“米之乡"著称。工国面积7096平方公里,首都甘托克,人口60余万,主要以尼泊尔、锡金、雷布查人为主。国人主要信仰红教、印度教和喇嘛教,国旗为白色镶红色宽边,旗面中间镶有佛教法轮,象征世间万物轮转相传繁荣。
处在大国中间的尼泊尔、锡金、不丹,锡金最小,仅是尼泊尔、不丹一个省的面积。自古以来就曾不断地遭受尼泊尔、不丹、英印政府的欺凌。对于印度来说,锡金是通往西藏腹地最便捷的战略要地。印度东部与中国藏南为邻,西部则与西藏的阿里地区为界,东西两侧进入西藏腹地绕远不便,只有中间锡金工国是进入西藏腹地的便捷通道。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东印度公司通过锡金曾两次侵入西藏腹地,给西藏造成了重大破坏。印度独立后始终觊觎锡金王国。
锡金并不是在世界地图上难以找到的王国,它比太平洋上的一些小岛国要大得多,比亚洲的以色列、科威特、黎巴嫩还要大,但锡金王国一夜间消失了。1975年4月14日,锡金宣布王国解体,成为印度的一个邦。锡金王国的消失是那样的平静,西方媒体竟然哑然无声,似乎锡金王国从来没有存在过,岂不知该王国已有330余年的历史。1982年,锡金第13 世国王旺楚克在美国登基,谴责印度吞并锡金是非法的,但他的呼声没人理睬。锡金王国这个地缘政治的产物,是怎样兴盛,又是如何衰亡的呢?
一、 雷布查人
早期的藏族移民称锡金为“哲孟雄''(藏文译音),意为“产米地" 或“稻米之谷",尼泊尔人移居此地后称“新地方"。最早居住在锡金这块土地上的是雷布查人,他们自称绒巴人,亦称隆人,属蒙古人种南亚类型。该族无文字,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早期崇拜多神萨满教,后因菩提亚人的影响信仰“红教"。现在生活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雷布查人,主要分布在锡金和不丹的西部、尼泊尔的东部及印度西孟加拉邦大吉岭地区,约有 4.6万人。雷布查人主张一夫一妻制,盛行买卖婚姻,但有的家庭已婚男子可以邀请年轻的未婚兄弟与他同住,普遍存在一妻多夫的现象,个别家庭一夫多妻。雷布查人过去以狩猎和采集为主,现在主要从事农业和牧业,家庭财产按父系继承,动产由诸子平分,不动产归长子,有些偏僻地区还处于原始氏族中。
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建立起吐蕃王朝,将喜马拉雅山南麓的锡金纳于吐蕃王朝的领地。此后,在1200年中,锡金始终是西藏的一部分。
二、西藏移民的王国
大约在10世纪以前,藏传佛教康巴地域产生了宁玛派,该派的僧侣喜欢戴小红帽,人们习惯称其为“红教"。宁玛派的僧侣一般分为两类,类是“阿巴"(念咒的人),另一类是重视学习佛教经典的人。在藏传佛教的历史上许多教派看不起宁玛派,尤其是宁玛派念咒的人。他们认为“阿巴"不学佛教经典理论,只会作法念咒混迹社会。也许是宁玛派受到了歧视,西藏康巴地域信仰“红教"的菩提亚人陆续迁移到锡金。由此,“红教”随着菩提亚人的迁入在锡金落户。
迁移到锡金的菩提亚人与原居民雷布查人能够相融合,是因为他们有许多相同之处,都属于蒙古人种南亚类,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他们一夫一妻制、一妻多夫制的买卖婚姻观也相同,此时的锡金已形成了原始部落。 1642年,在迁入锡金的菩提亚人中有一位贵族叫古鲁.塔希。数十年后,古鲁,塔希的重孙蓬楚格,纳姆加尔,在锡金建立了纳姆加尔王国,蓬楚格、纳姆加尔成为哲孟雄的第一代国王。菩提亚人主宰锡金后,“红教" 也就成为锡金的国教,并实行政教合一的封建制度,将首都建在甘托克,把全国划分若干沙古(相当于县)加强统治。
锡金纳姆加尔王国建立时,中国的明王朝已走向了末路,但明王朝在建立之初,就承接了元王朝的疆域,将西藏包括锡金纳人中国版图。明王朝曾在西藏设立“乌思藏都司" 管辖西藏的所有行政事务。清朝统一中国后,西藏成为清王朝的一个区。清王朝虽然承认西藏南边的锡金、不丹是独立的王国,但他们都是在西藏直接呵护下,属于清王朝的藩属国。尤其在宗教方面,锡金和不丹的藏传佛教徒自古以来就把西藏某些寺庙当作宗主。他们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始终依赖于西藏,并认可大清王朝为宗主国。
18世纪初,锡金第三代国王查多尔.纳姆加尔建造了佩玛扬策寺(现今的大寺),为“红教"的传播起到了深远的影响。虽然如此,锡金宗教只是宁玛派的一个分支,锡金境内的寺庙,都受西藏宁玛派多吉扎、敏珠林、白玉等寺庙的管辖。
因为宁玛派僧人注重密宗,轻视显宗,无正规的学经制度,并可以娶妻生子从事生产劳动,实行师徒、父子传承。所以其教派比较分散,没有像其他教派那样同地方势力密切结合,形成强有力的教派集团势力。山此,锡金纳姆加尔王国缺乏强有力的领导,经常遭到邻国的侵扰。
18世纪,七世达賴喇嘛时期,不丹从东边侵入锡金。山于清王朝驻藏大臣的十涉,锡金纳姆加尔王国才得以延续下来。1788年,也就是乾隆53年尼泊尔的廓尔喀人侵入锡金,占领泰莱、莫兰西地区。锡金国王逃到锡金与不丹之间西藏热日宗的春丕谷(今西藏亚东县)避难,作为宗主的七世达賴喇嘛将春丕谷赐予锡金国王使用。廓尔喀大军在侵占锡金的同时进犯西藏,夺取了后藏的济咙、聂拉木,随后进攻宗喀直接威胁后藏首府扎什伦布寺。清廷派出的援藏大军还没有到达后藏时,后藏的高僧仲巴呼图克图便与廓尔喀人私下和谈,每年给廓尔喀人300个元宝,合白银1.5万两,廓尔喀人方可退兵。1790年,因后藏没有兑现300个元宝的承诺,尼泊尔第二次派兵进犯后藏,迅速占领了聂拉木、定日、萨迦、济咙等地,并将扎什伦布寺洗劫一空。
同年1 1月,乾隆皇帝任命福康安为大将军,海蓝察为参赞大臣率1.7万清廷大军将廓尔喀侵略军赶出后藏。随后清军势如破竹般地攻入尼泊尔境内,尼泊尔国王拉特纳巴都尔在兵临城下的关键时刻向清军投降。不仅退还了所侵夺的财物,还废除了索要300个元宝的协议,并签下了永不犯藏,定期向清廷纳贡称臣的和约,从而成为清王朝的藩属。清廷在征服尼泊尔廓尔喀人的同时,锡金也获得了解放。不过,锡金提斯塔河(藏曲大河、蒂斯达河)谷地以东的土地仍然被不丹侵占,提斯塔河谷地以西的土地还被尼泊尔占据着。
三、中锡勘定边界
清廷平定了尼泊尔廓尔喀人的侵扰后,于1793年勘定了中尼、中锡边界,并于第二年设立了鄂博(界桩)。中、锡、尼边界的擢拉山卡隘是三国的分界点,擢拉山卡隘以西为中尼边界,以东为中锡边界。擢拉山是藏文的译音,意为横山,位于北纬27度08 ',东经87度03 ',海拔5700 多米。
当时,清廷与锡金勘定边界是从擢拉山口由西往东开始的。《卫藏通志》卷二疆域西界中记载的具体走向是:“至波底山顶设立鄂博(界桩),此内为西藏境,此外为哲孟雄境。又自定结至萨热喀山顶、卧龙支达山顶(车不达拉山口)、羊马山顶设立鄂博,此内为西藏境,此外为哲孟雄境。又自干坝(县名岗巴)至洛纳山顶、丈结山顶、雅纳山顶设立鄂博,此内为西藏境,此外为哲孟雄境。又自帕克哩至支莫山顶、藏猛谷山顶(海拔1 7310英尺,亚东与锡金的交界处)、日纳宗官寨设立鄂博,此内为西藏境,此外为哲孟雄境、布鲁克巴二部落境。
1788年,七世达赖喇嘛曾将春丕谷赐予锡金纳姆加尔国王。在此次划界时,清廷否定了七世达赖喇嘛的个人行为,将热日宗春不谷又重新明确地划在中国西藏境内,但允许纳姆加尔工宫人员到春丕谷度假。由此表明,清工朝对西藏拥有绝对的管辖权。
乾隆时期所勘定的中锡边界,在当时双方是比较满意的,以后也基本保持了边境稳定。1848年,锡金曾经提出管理雅纳山顶、支木山顶、顺小河一带藏猛谷、日纳官寨迤北四处隘口,道光皇帝没有同意。
四、英国侵占锡金
19世纪的中国,清王朝已走向袁落。对于南业的尼泊尔、锡金、不丹来说,他们虽然是清王朝的藩属国,但清廷已鞭长莫及将其边缘化。这时的南亚次大陆印度己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人在印度站稳脚跟后,便把魔爪伸向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小国。
1814年1 1月,英国借口尼泊尔人杀死英国士兵为由,向尼泊尔宣战。英国为了形成对尼泊尔的包围,借道锡金进攻尼泊尔。锡金和英国达成同盟协议,英国除了为锡金提供军援外,还要在英国征服了尼泊尔后,将尼泊尔侵占锡金提斯塔河(蒂斯达河)谷地西侧的泰莱、莫兰西还给锡金。英国和尼泊尔战争呈对峙状态时,英国军队精疲力竭,尼泊尔工国无力再抵抗,双方在加德满都城外签订了英尼《塞哥里条约》。条约规定,尼泊尔将原锡金提斯塔河谷地以西的泰莱、莫苎西的土地,割让给英国东印度公司,尼泊尔和锡金的争议山英国仲裁。锡金不仅没有收回失去的土地,王国的主权反而被英国人剥夺。面对失信的英国人,锡金王国楚格普德国王极力向英国人索要土地。
1817年,英国和锡金签订了《梯塔业条约》。英国东印度公司虽然归还了提斯塔河以西泰莱、莫兰西的土地,但条件是锡金与尼泊尔发生矛盾时,必须由英国人裁决。经过英、锡、尼三国的一番较量,英国基本达到了控制锡金制衡尼泊尔的目的,为将来侵入西藏铺下了跳板巧取大吉岭。
1826年,锡金王国的菩提亚人与雷布查人发生冲突,尼泊尔趁机插手锡金事务,支持雷布查人反叛纳姆加尔王国。1827年的英国东印度公司驻锡金专员坎贝尔便趁锡金危难之时,出尔反尔地否认归还给锡金的土地。 1835年,锡金国工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向英国东印度公司求助。英国再次趁火打劫提出索要鴝金南部的大吉岭。企图控制大吉岭打通孟加拉通往西藏春不谷(亚东县)的通道,并以此连接尼泊尔和不丹。西藏春不谷早就是英国人觊觎的避暑胜地,当英国人狮子大开口地索要大吉岭时,锡金国工楚格普德拒绝了英国人的要求。
诡计多端的英国人故伎重演,欲擒故纵地说,如果英国东印度公司管辖大吉岭,那里的雷布查人就不会反叛骚扰王国。锡金国王提出,如果英印政府把盗窃锡金国库的罪犯从印度抓住遣返,并归还锡金以前的领土德巴冈,锡金可以转让大吉岭。随后,楚格普德国王特令部属,只要英国人遣返了罪犯,归还了德巴冈领土,就可以将国工的手谕交给英国人。而负责此项工作的英国外交官劳埃德,则从宫廷内骗取了楚格普德国王的手谕,回到印度向总督谎报锡金国王无条件转让大吉岭,闭口不谈楚格普德国王所提的两个条件。随后英印军队开进大吉岭,并宣称大吉岭是雷布查人的土地,与纳姆加尔工国无关。英国人的欺诈行为遭到锡金王国的强烈反对,于是锡金便在大吉岭设置各种关卡,阻止大吉岭的对外贸易。英国人这才感到他们原本设想的贸易通道,没有锡金的合作很难实施。
1841年,英国人以武力讹诈相威胁,以出资租借大吉岭为诱惑,与锡金国王谈判。经过讨价还价,锡金同意英国以3000卢比,逐年增至6000 卢比的年租金,将大吉岭租给英国。
大吉岭租给英国后,负责大吉岭的英国人坎贝尔组织迁移了大量的尼泊尔人,同时还引诱锡金众多的农奴涌向大吉岭,山此动摇了锡金传统的农奴制,打破了锡金贵族及寺院对贸易的垄断,减少了锡金王国的税收。为了控制锡金,英国减少了锡金王宫人员到春丕谷(今亚东县)的活动,使锡金逐渐减少与西藏的联系,以便切断锡金与西藏乃至清王朝的藩属关系。
名存实亡
英国在开发大吉岭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石灰材料,锡金境内则有丰富的石灰矿藏。英国随意蛮横地开采锡金境内的石灰矿,引起锡金王国的不满。另外,英国还拒绝了锡金王国要求遣返逃奴的事宜,致使英锡之间的矛盾逐渐恶化。
1849年,英国驻大吉岭官员坎贝尔和植物学家霍克非法进入锡金境内,被锡金抓住后关押了一个半月。英国东印度公司以此为借口,占领了锡金提斯塔河(蒂斯达河)以西泰莱、莫兰西地区,并拒绝支付大吉岭的租金。锡金则以阻止英印商人进人锡金加以报复。此事使本来就恶化的英锡关系雪上加霜,双方的矛盾一触即发。但此时英国在印度已危机四伏,印度的民族大起义几乎把英国人赶出印度,英国已无暇顾及与锡金之间的矛盾。英国平息了印度民族大起义后,不等恢复元气,便把魔掌迅速伸向喜马拉雅山的南麓小国,实施其北进战略。
1860年,锡金总理大臣别墅卓尼尔逮捕了大吉岭的亲英分子。同年1 1月,一小股英印军侵入锡金,被锡金击败。1861年2月,英军2600人再次侵入锡金并占领了首府托姆龙,别墅卓尼尔流亡到西藏定结县。此时,清王朝己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失败,锡金国王派人向清廷驻藏大臣求救时,驻藏大臣己无能为力,放弃了宗主国应尽的责任。致使英军轻易地占领了锡金,逼迫锡金国王签订了《英锡条约》。
该条约规定泰莱、莫兰西正式划归英国;不准别墅卓尼尔及其嫡系亲属在锡金王国中任职;英国的货物进入锡金不准征税;锡金的对外事务由英国处理;英国军队可自由地进出锡金;限制锡金王宫人员在西藏春不谷(今亚东县)居住;允许英印政府修筑一条经过锡金到春不谷的公路等等。英军占领锡金后还扶持了言听计从的亲英首相柴布喇嘛,为以后锡金亡国埋下了隐患。遗憾的是《英锡条约》的签订,清王朝的驻藏大臣竟然一无所知,致使清王朝悄然地失去了宗主国的地位。
英国的殖民政策,逐渐地激怒了不甘做亡国奴的锡金国王图托布。 1886年,图托布在春丕谷(今亚东县)与清廷官员会晤时表示愿脱离英印殖民统治,回到清王朝西藏的怀抱中。春丕谷会晤后,清廷才感到失去藩属国锡金的重要性为了防止英军入侵,同年藏军第二团在锡金通往春不谷之间的隆吐山处设立了军事关卡,开始对英军设防。西藏宗教界还特制了一尊护法神像,山乃穷寺活佛和八名法师护送到隆吐山藏军营内安放,以提高士气。
英国得知图托布在春不谷与清廷官员会晤的消息后恼羞成怒,派兵逮捕了国王图托布及有关王室成员并将其软禁流放。随后,英国成立了以英国人克劳德干为主席,柴布喇嘛、康萨迪万等亲英分子为成员的傀儡政府机构。克劳德干的新政府瓜分了国工和反对英殖民统治者的土地和财产,并从尼泊尔向锡金大量迁移廓尔喀人,从而改变锡金的居民结构,清除锡金王国的影响。后来锡金国王图托布被释放回到工宫,但他几乎一无所有,每月只能拿到1000卢比来维持生活,国王完全成了傀儡,王储的选择也得山英国人决定。英国完成了对锡金的殖民统治后,便准备入侵西藏。
五、英国改变中锡边界
藏军在隆吐山设防,被英国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1886年12月,英国公使华尔身到清廷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指责藏军设防影响了通商,并要求清廷将隆吐山的藏军撤离。对此,清廷既没有撤离藏军又没有加强防守。
1888年3月,英驻锡金统领克拉哈玛率两千余名英军悍然进犯西藏与锡金边境地带的隆吐山。武器落后兵力薄弱的藏军不堪一击,败退到帕里一线。清廷革除了驻藏大臣文硕的职务,重新任命升泰为驻藏大臣。,1889年,昏庸无能的清廷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竟然让英国人赫德,推荐其弟赫政以驻藏大翻译的身份签订了中英藏锡边界条约。7月10日,赫政从西藏亚东地区致电赫德说:“锡金与西藏交界仍照旧,即是西藏莫竹河与锡金梯斯塔河中间最高之一带峰岭,唥北之水向入莫竹等河,岭南之水向入梯斯塔河,自分水一带高岭之中歧分处起始界限之。"赫政签订的边界条约并不像他所说的那样,锡金与西藏交界仍按照以前乾隆时期勘定的界限划界,而是默许英国越过旧界以分水岭为界,从而使中国西藏失去了一片土地。
1890年7月,中英在伦敦互换了《中英会议藏印条约》。该条约第一款按照英国人的要求,锡金与西藏的边界从西藏的莫竹河与锡金的提斯塔河(藏曲大河、蒂斯达河)中间一带的峰岭分界。即“藏哲之界(西藏与锡金的边界),以自布坦(不丹)交界之支莫挚山起,至廓尔喀边界止;分哲属(锡金)梯斯塔及近山南流诸小河,藏属莫竹及近北流诸小河分水流之一带山顶,为界"。。当时驻藏大臣升泰竟然向清廷汇报“奴才承办边务,亦未希冀了事,稍将旧界退让一步”。并大言不惭地说“仍与乾隆59年奏设各鄂博及光绪2年续设鄂博均属相符"。升泰的谎言,被以后发生的边界纠纷戳穿。英国人在写以分水岭为界时,为了掩盖侵占中国西藏领土的事实,特别强调不要写旧界的山名。1902年,英国驻锡金官员惠德带领百余名英军越过中锡边境旧界,进入西藏岗巴宗占据了甲岗和纳金隘卡。
1900年5月,惠德又带200多名英军越过旧界在岗巴宗地域占据了一块土地。当时英军越过旧界时,藏军还在旧界某关隘守卫,认为英军入侵了藏地曾将情况上报。此事说明英国通过《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割占了中国西藏领土,其目的就是为侵略西藏打好基础。后来,英国人发现丛岗巴侵藏不如从春丕谷(今亚东县)侵人西藏更便利,于是将岗巴宗边境的英军撤到则里拉山口,以便伺机随时侵藏。
1903年12月,英国自食其言,抛弃《中英会议藏印条约》第三款“中英两国互允以第一款所定之界线为准,由两国遵守,并使两边各无犯越之事" 的约束。白万余英军在荣赫鹏的率领下再次从锡金越过则里拉山口侵人西藏,500多藏军在抵抗中阵亡。英军洗劫了江孜,攻人拉萨。腐败没落的清王朝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拉萨条约》,致使英国在西藏获得了某贸易特权。
六、印度的“锡金上邦"
20世纪30年代,印度的民族主义运动此起彼伏。为此,英印政府通过了《印度政府法草案》。这部《印度政府法草案》将锡金变成印度的一个土邦,它为印度兼并锡金奠定了法理基础。
二战结束后,世界人民反对殖民统治要求独立的浪潮风起云涌,饱受殖民统治的印度和世界其他被殖民主义统治的国家一致要求独立解放。面对世界大好的革命形势,英国将结束在南亚次大陆的殖民统治。这期间,锡金国王塔西向英印政府国务秘书劳伦斯致函陈述。锡金虽然被《印度政府法草案》规定为印度的一个土邦,但锡金以前始终是一个独立的工国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宗教文化,锡金与印度比较疏远,而与中国西藏联系更为密切,希望英国听取锡金的呼声,使锡金获得独立。
然而,时任印度总督的蒙巴顿却将锡金国王的要求置之不理。在英国行将撤出印度之前,锡金国王塔西再次向蒙巴顿递交了一份信函要求英国在撤离印度之前将大吉岭和泰莱、莫兰西地区还给锡金。塔西国王的要求并不过分,既然英国人能把侵占印度的领土归还给印度,为什么不能把侵占金的领土归还锡金?急于脱身的英国人没有把锡金的要求放在眼里,而是将锡金问题完全推给印度解决。对于印度来说,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1947年7月,即将退出印度的蒙巴顿对锡金问题做出了决定。鉴于锡金与印度的政治关系,锡金的外交事宜山印度外交部控制,印度继续在锡金派驻官员。为此锡金多次申明他们与印度无关,希望脱离印度获得独立。但蒙巴顿始终坚持,这是对锡金特殊地位,特殊情况的特殊处理。因此,锡金未能获得独立。
刚刚获得独立的印度,始终觊覦南亚小国锡金。时任印度总理的尼赫鲁曾设想着在南亚建立大印度联邦,他在《印度的发现》中写道:“因为小的民族国家是注定要灭亡的。它可能作为文化上的自治地区而苟延残喘,但是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单位。
尼赫鲁的大印度联邦无非是英国殖民主义扩张的翻版,这位从英国殖民时期成长起来的强人,具有比英国人更强的扩张理念和欲望。
尼赫鲁曾设想沿着喜马拉雅山脉从西至东划定印度的防务线,即所谓的约翰逊线、阿伊达线、麦克马洪线,将克什米尔、尼泊尔、锡金、不丹、阿萨姆划入印度的势力范围。将这些小国和地区变成印度的附属,或将其兼并成为印度的一个土邦。然后唆使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把西藏作为中印之间的“缓冲国"。尼赫鲁的大印度联邦至今仍然是中印边界谈判的重大障碍。
英国人离开南亚次大陆后,印度匆忙地组织锡金的外来民族加入国大党,开始反对锡金王国的封建统治。当锡金出现了所谓的民主运动时,印度便借口以防止动乱和流血为名趁机派兵进驻锡金,使锡金王国完全成为印度的附属。
面对国际舆论,印度吞并锡金是循序渐进的,而且还制定了法理依据。 1950年12月5日,印度同锡金签订了《印度锡金和平条约》,从法理上将锡金变成印度的“保护国",印度完全控制了锡金政治、经济、外交等一切大权。1973年4月,印度唆使亲印分子制造了动乱。于是,印度借口出兵对锡金实施了军事占领,软禁了国王帕尔顿。1974年6月20日,印度控制下的锡金议会拟定了锡金宪法,宪法规定印度派驻锡金的首席行政官是锡金的政府首脑、议会议长。
同年9月,印度《宪法修正案》把锡金变成印度的一个“联系邦”。1975年4月,印度解散了锡金王国的宫廷卫队并通过决议废黜了国王,举行了所谓的“全民投票",正式把锡金变成印度直辖的土邦。可是,锡金第13世国王旺楚克.滕辛.纳姆加尔仍在美国纽约,以他的“星星之灭",为锡金独立竭尽全力地奔走呼号。值得一提的是,在锡金这块战略要地上,印度派驻了两个整编山地师,这不仅割断了尼泊尔与不丹的联系,还切断了中国与孟加拉国的交往,虎视眈眈地窥视着中国西藏。2003年,印度政府首次明确承认,西藏自治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我国正式承认印度对锡金拥有主权。此后锡金流亡政府不被任何国家政府承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15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