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圈子里,流传着一段话:“当有一天,上班成为一件让你每天早上醒来都感到无比痛苦的事情时,你就该考虑换份工作。”
然而事实是,大多数打工人每个月总有30天左右的时间不想上班。
每天都在喊着辞职,但是月月全勤,一路抱怨又隐忍着从年初干到了年底。
1
豆瓣小组里,有网友记录了自己“100个辞职理由”,表明等记录到100个,就果断辞职,跳出这围墙,奔赴自由和热爱。
在记录中,可以看到,博主对这份工作有着诸多抱怨。工作内容繁杂,有着处理不完的杂事,上升渠道狭窄;同事难以相处,很多时候囿于人为制造的困境,工作环境差,从疫情开始就没有度过一个舒适的假期;内心没有归属感,工作成就感低……

这样的抱怨吐槽,博主并不是近期才出现的,他在这个岗位呆了4年,也吐槽了4年。如此长的时间,早已经集满了100个辞职的理由,但博主已然丧失跳出围墙的勇气。
这样的画面,并不是个例。
在豆瓣“今天又想辞职了”小组,就没有一个对工作满意、不想辞职的人。有意思的是,大多数人的情况是上班下班两副面孔。
上班的时候,“这个班,我是一天也上不下去了”;下班的时候,感觉自己又可以挺一挺了。
2
临近年底,辞职小组的景象就具代表性了。众人皆在惴惴不安中,苟延残喘,心理状态在辞职和撑到过年之间,反复横跳。年终奖以及春节假期,就是支撑年轻人年后辞职的动力。
每天喊着辞职,一边又心安理得地混生活,这就是不少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上班充满着痛苦,古往今来,皆是如此。白居易有一首诗名为《慵不能》,中心思想就是:吃吃喝喝才是快乐,不上班也有钱才是人间理想。发展到现在,年轻人对上班的抗拒情绪就更多了。

在当下,很多人提倡精神辞职,在职躺平。他们以最小的精力完成工作,尽最大的可能摸鱼,在职状态浑浑噩噩,虽然人在公司,但心已经不好了,每天畅想着离职生活。
从一定程度上看,职场躺平摸鱼是一种面对倦怠和压力的自我保护,是一种精神慰藉。但实际上,好像并没有什么用。
面对工作压力,总是习惯性逃避,寄希望于辞职可以摆脱焦虑,认为辞职后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而现在的工作能敷衍就敷衍。

不想工作不想工作,想要游玩享乐,这是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本性,无可非议。但是自身没有承担风险的经济能力,每天活在抱怨中,只会机械化、敷衍式的完成工作,可以预想,这样的人,必定无法在时代浪潮中站住脚。
3
生活没有容易二字,或许是生活拮据的窘迫,或许是背井离乡的孤单,或许是一份缺乏成就感的工作……
浑浑噩噩,也过得下去,但短暂逃避获得的舒服会在日后更猛烈地收利息。生活中真正让人觉得难受的,或许并不是困难,而是明明可以做的更好,但选择了逃避。

时代以光速更迭,个体的命运,在时代浪潮中翻来滚去,如果自身不保持学习能力,不提升工作能力,那自身的工作价值就会与日俱减,终有一天会被替代。
妄图通过逃避来解决问题,不切实际,只能是自欺欺人。短暂地逃避,或许是生活的缓冲;自嗨式抱怨,只能抒发一时的焦虑压抑。
唯有真正抓住飞速流逝的时光,充实自我,才能成就更强大的自我,使得美好生活的愿望不再是海市蜃楼。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14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