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时期,生产建设所需的主要金属材料、建筑材料、机电产品、化工轻工产品叫物资,不是商品,或者说不是自由买卖的商品,是由计(经)委、物资部(局)实行计划管理的生产资料。计划管理怎么管、好不好,为何走向市场化,能不能走回去,我作为曾经的铁路物资计划人员做点回忆,说点浅见。
以建筑材料为例。计划经济时期,统配物资的钢材、水泥等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即由下而上的逐级申请和由上而下的逐级分配,其中,地方企业所需要的物资向当地物资局提报申请。铁路作为央企,所需的物资经汇总站段、分局、路局直属单位的申请计划后报铁道部(物资局),由铁道部向国家物资部(计经委)申报,由物资部(计经委)组织订货。
编报物资申请计划不只是提报申请量还需附加核算计划,注明上级批准的建设、生产或维修任务。物资消耗一般是有定量的,不是想报多少就报多少。物资部与相关生产厂完成订货后逐级下达产品的分配指标。对那些供不应求的短线产品按照“先生产后生活、先重点后一般、先计划内后计划外”的原则进行平衡分配。简而言之,这就是那个时期的物资流程,也是物资产供销的来龙去脉。
计划经济时期的砖瓦、石料、玻璃、建筑涂料等属于地方管理的二类物资,批量大的由用户向地方物资局申请;小五金、水暖管道器材、油漆等,属于市场销售的用品,可以自由销售和采购。
在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实行全民所有制的计划经济是一种必要的经济管理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促进了物资的生产和供应。1958年,国家对钢产量提出了提出了15年“超英”、50年“赶美”的目标。15年之后的1973年我国的钢产量与英国大体相当;到1993年,提前13年超过美国。从钢材产销的增速看,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还是不错的。
计划经济管理时期,物资管理部门适时组织企业间开展物资余缺的相互调剂,清仓利库、互通有无,有利于防止或减少物资积压。计划管理时期的物资价格由政府定价,很多产品像火车票一样价格多年不变,同时,企业职工的工资也多年不变。
计划管理有利于利用有限的资源搞好国家和地方的重点项目建设。仅就铁路建设看,入川的宝成、入疆的兰新、入滇的贵昆铁路等主要铁路建成后,到1978年,除了西藏以外,国铁基本上实现了铁路运输省区全覆盖 ,铁路运营总里程由建国初期的2.2 万公里增加到5.2万公里。
前30年主要物资的生产供应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建国初期城乡建设加快,物资需求旺盛,相对物资生产能力有限,物资总体上供不应求,大多数物资处于卖方市场。那个时期没有商品广告,生产企业有货不愁卖。企业供销部门的职责不是销售而是采购,解决缺口料。那时候,不仅生产建设所需要的物资缺东少西,居民生活所需要的粮油蛋菜也都凭票供应。家里收拾房子需要点铁管、铁皮、铁线、角铁等,无处购买,只能到企业供销部门“求援”;居民想弄个手推车、三轮车,想买个“永久”、“飞鸽”、“凤凰”自行车,很不容易,得找人批,能骑“永久”、“飞鸽”的人很令人羡慕。那时候贪污腐败好像不严重但也有特权贪腐。
进入70年代,为了扩大物资生产和增加就业,以“五小企业”(小钢铁、小化肥、小水泥、小玻璃、小煤矿)为代表的县乡企业、城市街道企业兴起。这一时期,物价实行“双轨制”:纳入国家计划的产品价格实行计划原价,或称平价;企业超产自销的部分实行市场价,或称议价。集体企业的兴起一定程度的缓解了物资供应紧张的状况,也成为以后发展民营经济的先行者。
对过去的计划经济不想说好也不想说不好,因为那是全民所有制时代所必要的经济管理形式,好不好也得那么走。
改革开放后,物资计划管理并没有马上取消,而是随着产品生产的增长和供求关系的改变,一步一步、一年一年的走向市场化,逐步走向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来,物资丰富了,物资购销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以前的供不应求变成了供大于求;以前的物资采购变成了产品推销;以前的拉关系走后门变成了跑推销、做广告;以前的平衡分配变成敞开销售;以前的修旧利废变成了追求时尚。物资丰富了,原有的计划管理、平衡分配已经没有意义。90年代初,物资局撤消,人员分流,标志着物资计划管理时代结束。
国企独秀不如万众创业,计划管理不如市场配置,如果说前30年物资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那么,后40年的产业当说是突飞猛进。
2021年,我国的钢产量达到10.3亿吨,是改革前1978年的约30倍,不仅在世界各国排名第一,且占世界总产量的53%。2021年我国水泥产量23.6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55%,是改革前0.65亿吨的近40倍。物资产业的突飞猛进不只是钢材水泥,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
因为有着雄厚的物质资源,我国的铁路事业有了跨越式发展,2021年铁路营运里程约15万公里,约是改革开放前5.2万公里的3倍,且大部分铁路进行了提速改造或复线建设。近20年,我国的高速铁路从无到有,2021年,建成通车的高速铁路里程达4万公里,是世界各国高铁总里程的一半以上,在国内覆盖了大多数地级以上的城市。高速铁路大部分路段是桥梁、隧道、高架路,除了技术能力,那可是钢筋砼堆积砌筑出来的,不仅适应了民需,也展现了国家物资基础和经济实力。
早年的时候,我们对武汉、南京等跨长江的大桥建成通车感到自豪,如今跨海大桥不少于十座。过去我们羡慕上海、香港的高楼大厦,如今,高层建筑遍及大中小城市,随便哪一个省会城市的高层楼房都不次于改革开放前的上海。纽约、东京、吉隆坡、迪拜,以超高层建筑闻名于世,但那些城市的高楼大厦都没有上海那么密集、没有上海那么气派。高层住宅哪个国家也没有中国多。
走到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就显而易见、有目共睹,可有些人还在怀念公有制的计划经济时代。时过境迁,能走回头路吗?计划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国有企业可以由政府管,管生产、管销售、管价格,对非公有制的企业政府管得了吗?如今民营企业已过半壁江山,大型国企民企多已上市,未上市的国企已实行政企分离,逐步改为混合所有制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决定了企业是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实体,怎么可以由政府统一计划、统一管理。如果说恢复公有制,那么包括房产、汽车、机械设备等都属于固定资产,都应收归国有,拥有者能同意吗?
不管改了多少,国家控股、国家监控市场的本质没有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色没有变,恢复计划经济不要幻想了。

计划经济时期的票证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13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