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孔子作文(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孔子》就要上映了,我心中一直充满期待。对孔子的敬重,来自于他被誉为先哲圣贤的美名,来自于《百家讲坛》于丹女士纵横古今旁征博引的娓娓诉说,来自于女儿朗朗背诵了半年的《论语》情怀,来自于那一句句耳熟能详、渗透中国普通百姓生活的话语。孔子将被首次搬上银幕,这对喜爱中华文化的每一个人来说,不蒂是充满吸引力的事情。 之前早已听说发哥称“看了《孔子》不哭的不是人”,也听有的朋友说过“一点都不好看”——呵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个孔子,无论如何我要眼看为实!

《孔子》一开场就紧紧扣住了我的心:稚嫩的小童漆思弓被残暴的官兵叫嚣追赶着,好抓去给鲁国“三恒”之一季平子陪葬。求生心切的漆思弓拼命逃跑,被孔子的弟子子路相救,并藏匿在了孔子家中。面对前来搜查的残暴士兵,孔子毅然决定保护幼小的漆思弓,而不惜与横霸鲁国的“三恒”为敌,并最终在危机四伏的议事堂上为漆思弓请命。孔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激将公孙狃既然是季平子的爱将,当然也应随同陪葬以表忠心,令其恼羞成怒。最后孔子以一句振聋发聩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击败了公孙狃的挑衅,迫使季孙斯放弃了“人殉制度”。

酣畅淋漓的情节之中,我再一次深深感悟了孔子的千古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人最难做到的,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做人的最高境界,也许就是在做好自己之外,还能够想到别人、宽容别人。 而这句浓缩了《论语》精华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是对人性的引领,也是国家实施仁政的核心,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值得每一个当权者谨记。

(后来看到韩寒博客上居然说,《孔子》剧组就是帮助党和政府愚弄百姓,真觉得莫名其妙。我们国家提倡的以德治国,和孔子主张的仁爱施政,是一脉相承又具时代特色的,当年,孔子为了改变“人殉制度”,可以说冒下生死危险,但他留下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不仅对于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于教化国民治理国家都有着深刻的意义。咱们国家建国才60年,对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探索也才刚刚起步,各项法律制度都还不健全不成熟,虽然不会有类似的“人殉制度”,但是制度的不合理不公平肯定难以避免,《孔子》让我看到的,是对大胆改革的赞美,是对当政者深入推行仁政的呼唤,何谈“愚弄”之有呢?)

之后,夹谷会盟堕三都、周游列国、面见南子、颜回早死,历经十余载后孔子返鲁——一一幕幕扣人心弦的跌宕情节让人荡气回肠:阵容浩大的战争场面血腥壮观,老子与孔子的对话闲云飘逸犹如仙境,点缀其间的经典对白耐人寻味……令我仿佛置身于兵荒马乱、百家争鸣春秋末年,亲眼见证一个伟人的光辉和无奈!

孔子巧设“空城计”吓退万盛齐兵且趁机收复了沦陷多年的三城,让我看到了孔子的睿智和过人的胆识;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儒家治国之道却始终怀才不遇,四处遭人讥笑甚至沦落到食不果腹奄奄一息的境地,让我看到了孔子曲高和寡、壮志难酬的悲凉落魄;孔子被鲁国当权者不容被迫抛妻弃子背井离乡,众弟子也执意一路跟随,无论艰险窘困始终不离不弃,让我看到了孔子对弟子对家人的爱和无助;孔子面对南子的绝色美貌和惺惺相惜动了心性,但痛苦较量之后一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君子爱色,求之以礼”,让我看到了踽踽独行的孔子对“朝闻道夕死可以”的追求;孔子颠沛流离十四年之后终于返鲁,不再过问政治专心修书育人,让我看到了他晚年安贫乐道惠泽后人的恬淡与安宁。

感谢《孔子》,让我看到了一个更立体更丰富更平凡的一代宗师!当我在环绕四周的圣诗般的音乐中,为扑进寒冷刺骨的冰窟窿奋力抢救孔子竹简的颜回担心不已的时候,当我听到孔子坚定而执着的发出仿若穿越时空的“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的信念,当我看到孔子自我解嘲为“丧家之犬”时,我的眼眶不禁湿润……这样一个银幕上的孔子,我们无法较真他是否就是两千年前那个真实的孔子,但是孔子忠恕爱人的人格理想,仁爱治国的政治抱负和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却让我在两千年后仍然为之深深感动,为之久久思索!(后来看到韩寒骂颜回愚蠢不自救还去救几个不值钱的竹简完全是矫情,骂《孔子》完全可以从电影史上抹去,我真的很为这个80后才子的促狭和偏激悲哀)

感激《孔子》团队,他们做了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那就是探寻中华民族的灵魂之根。他们创作《孔子》的勇气,他们明知“吃力不讨好”仍然执着追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每一个中国的人都会铭记!也许正如导演胡玫所说——“为那么多的历史学家和批评家们,我提供了靶子。只要这些批评能引起全民对孔子的关注,引起大众对于国学的热情,那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事实上, 网上对《孔子》的批驳的确很多而且充斥着恶俗的言语,据说票房也很不理想,还据说剧组对各种贬斥反应得有些过激,也许是《孔子》剧组付出太多失望太多了吧,也许是导演胡玫比较敢说敢恨吧,外人难究其里——我只是一个普通观众,并不懂电影艺术,也许他们的作品在还有很多缺憾,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权利。但是,对中国百姓来说,抛开对电影艺术技巧的指手画脚,思索孔子精神的终极意义和现实价值,才是更重要的!

值得一提的是,发哥和周迅的演技的确让人叹服,他们塑造的人物直达人的内心。周润发的眼神其实有一种帝王之相,但看得出来,周润发在极力摆脱《满城尽带黄金甲》里那个唯我独尊的王者之风,力图更接近大儒大爱大智大勇真实的孔子,因此,我觉得周润发的表演在《孔子》里有一个日趋成熟的过程。周迅的演技就不用说了,她或许天生就是演员,真的是了无痕迹,却演什么像什么,魅力十足。

同期下线的《阿凡达》也是我喜欢的一部电影,我无法从专业的角度给他们分出高下,只是觉得,这两部中西方电影,各有千秋,各有亮点。《阿凡达》所呈现的想象力、创造力、科技水平、制作实力乃至票房,的确让中国电影望其项背。但是《孔子》所传达的那样一种对两千年中华文明根源的追寻,所带给当代中国人的思索和感动,却远远超过《阿凡达》。盲目批判和盲目崇拜都是对孔子的歪曲,儒家文化对孔子的政治利用也让孔子面目全非,面对传承千年的中华文化,我们既不能夜郎自大,也不应该妄自菲薄。追根溯源地探寻孔子精神的真谛,缔造孔子精神在新时代的终极意义,为我所用,这才是对待孔子最好的态度!

............阅读全文............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如来写作网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10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