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中高层管理赋能及履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交流分享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要坦白,接到代表小组分享这个任务时,我的心情是既荣幸又忐忑。咱们这个组里,既有我的老领导,也有来自兄弟单位的新同事,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行家里手。组织上把这个“抛头露面”的机会给我,我想了想,可能是看我头发白得比较早,显得比较有“学习经验”吧。所以,接下来我就斗胆“倚老卖老”一回,把我们小组这几天学习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大家做个交流。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领导、同事多多批评指正,权当是抛砖引玉,激发大家更精彩的真知灼见。
这次培训内容非常丰富,从党性修养的“思想课”到宏观经济的“战略课”,从情绪管理的“心理课”到媒体应对的“实战课”,可以说是一次全方位的精神补钙和能力加油。我们小组经过热烈讨论,形成了一个共识,我想用一个主题来概括我们的核心体会,那就是:强内功、塑铁军、兴伟业——以过硬履职能力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新跨越。下面,我将围绕这个主题,从“思想重塑:我们为何而战”、“能力锻造:我们凭何而战”和“战略践行:我们为谁而战”三个层面,向大家作个汇报。
一、思想重塑:以“信念之基”回答“为何而战”
这次培训,有一堂课让我感触特别深,就是赴XX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现场教学。站在东鸡冠山北堡垒的废墟上,看着那些被炮火撕裂的混凝土工事,耳边回响着老师讲述的“一个XX口,半部近代史”,内心确实受到了强烈的震撼。那段“落后就要挨打”的屈辱历史,时刻警醒着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唯有自强,方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这段历史,看似遥远,却与我们今天的事业息息相关。培训第一讲就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的重要论述。这“三观”的教育,与XX口的历史回响,共同构筑了我们作为国企干部的思想基石,也清晰地回答了我们“为何而战”这个根本问题。
首先,是“为民造福”的事业观。我们集团作为XX区农村城市化和城市建设服务及运营的总平台公司,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本质上就是在新时代背景下践行“自强”之路。我们正在推进的全域土地一级开发项目超过20个,总占地面积近万亩;正在实施的XX等区域的城中村改造项目,直接关系到数万群众的居住品质和生活福祉;我们建设和运营的集体租赁住房项目,到2025年底预计将提供超过15000套房源,为新市民、青年人筑起安居之梦。这些工作,不是冷冰冰的砖头水泥,而是有温度的万家灯火;我们追求的,也不仅仅是项目利润和数据报表,更是“为民造福”这份最大的政绩。这份事业观,是我们区别于一般开发商的根本所在,也是我们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
其次,是“权为民所用”的权力观。我们手中的权力,无论是项目决策权、资金使用权,还是干部管理权,都不是个人的,而是党和人民赋予的。作为党委办公室的干部,我对此体会尤深。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敬畏之心,把权力运行的每一环节都置于阳光之下。培训中关于《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解读和案例剖析,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政绩观错位、新型腐败等问题,根源就在于权力观的扭曲。因此,守住纪律规矩的底线,不仅是对组织的负责,更是对我们个人事业和家庭幸福的守护。
最后,是“实干担当”的政绩观。培训强调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我们集团承担的很多项目,如土地一级开发、城市更新,周期长、任务重、协调难度大,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把正确的政绩观,体现在每一个项目的精雕细琢中,体现在每一次与百姓的坦诚沟通中。
总而言之,通过思想的再学习、再重塑,我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我们战斗,是为了这片土地的繁荣,为了区域人民的美好生活,这是我们作为XX区属国企人最根本的价值追求。
二、能力锻造:以“成事之能”回答“凭何而战”
明确了“为何而战”,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凭何而战”。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下,仅有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备能打仗、打胜仗的过硬本领。这次培训就像一个“工具箱”,为我们补充了多项关键能力。
第一,是“内外兼修”的抗压能力。培训中《建立个人弹性》这堂课非常新颖,它从心脏科学的角度,让我们学会科学地管理情绪、转化压力。作为集团的中高层管理者,我们面临的压力是巨大的。项目进度的压力、资金平衡的压力、安全生产的压力、群众工作的压力,层层叠加。如果自身情绪管理失控,不仅影响个人身心健康,更会把负面情绪传导给团队,影响整个队伍的战斗力。学会自我觉察,掌握压力转换的技巧,保持一颗强大的“心脏”,是我们能够持续作战的“心理续航”保障。
第二,是“平战结合”的舆论引导能力。《突发事件应对与领导干部媒体素养修炼》这堂课,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我们集团的业务,很多都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城中村改造涉及拆迁安置,集租房建设涉及周边关系,任何一个小火星都可能引发舆情。课程中提到的“4小时”响应原则、“实—态度—措施”三要素,以及适应短视频时代的“短、浅、软”传播方法,都是极具操作性的实战指南。结合我过去在市属平台管理近两万套公租房的经历,对此深有体会。当年我们处理过因供暖问题引发的群体性网络事件,正是因为初期回应不够及时、话语体系过于生硬,导致事态升级。这堂课的知识,如果能早学几年,当年的工作或许会从容很多。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我们必须学会用公众听得懂的语言,讲好我们为民服务的故事,有效化解矛盾,推动事实成为共识。
第三,是“全球视野”的创新发展能力。《国际环境新变化对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的影响》讲座,把我们的视野从XX区拉到了全球格局。美国对华的“脱钩断链”、全球关税战、新一轮科技革命,这些宏大叙事并非与我们无关。它直接影响到我们项目的建材成本、融资环境,也对我们提出了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迫切要求。我们不能再满足于传统的开发建设模式,必须主动拥抱新科技、新理念,在智慧城市建设、绿色建筑应用、数字化运营管理等方面寻求突破,培养更多既懂业务又懂技术、既懂管理又懂金融的复合型人才,为集团的长远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这些能力的锻造,就像是为我们这支“铁军”配备了精良的武器装备,让我们在面对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时,更有底气、更有办法。
三、战略践行:以“为民之心”回答“为谁而战”
思想的基石打牢了,克敌制胜的能力具备了,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要回到我们的主责主业上来,回到推动集团战略的实际行动中,最终回答“为谁而战”的价值归宿。
培训中关于“十五五”时期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56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