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乡关于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乡范围内的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部署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加强基层监督和规范权力运行的决策部署,对我乡即将全面展开的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行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压实责任,为2026年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刚才,县审计工作XX小组的领导同志提出了明确、具体的指导意见,既有高度的政策理论性,又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并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坚决贯彻执行。下面,结合我乡实际,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提升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新时代背景下开展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极端重要性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村级组织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村干部作为这“最后一公里”的直接责任人,其履职是否规范、用权是否廉洁,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根基是否稳固,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否得到有效保障,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能否顺利实施。在当前这个关键时间节点,启动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其意义非同寻常,绝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财务检查,而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任务。
首先,这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压力传导到基层还存在“最后一公里”的梗阻。一些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和不正之风,虽然案值可能不大,但其影响极其恶劣,严重侵蚀群众的获得感和对党的信任感。开展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就是要把监督的“探头”架设到最基层,用审计的利剑斩断伸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黑手”,向全社会释放出“监督无禁区、反腐无死角”的强烈信号,真正打通全面从严治党的“神经末梢”,让群众感受到正风肃纪反腐就在身边、公平正义就在眼前。?
其次,这是保障村级换届选举风清气正的关键举措。2026年,我乡将迎来新一届村“两委”换届选举。换届选举能否成功,选出的“领头雁”队伍是否过硬,直接决定了未来几年各村的发展水平和治理效能。通过开展离任和任期审计,可以对现任和前任村干部进行一次全面的“政治体检”和“经济体检”,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其履职情况和廉洁自律状况。“经济上清白”是干部“政治上可靠”的重要前提。审计结果将为乡党委识人、选人、用人提供最直接、最权威的依据,帮助我们把那些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干部岗位上来,同时也能有效防止一些干部“带病提拔”、“带病留任”,从源头上净化基层政治生态,确保换届工作平稳、健康、有序进行。
再次,这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国家投入到农村的资金项目越来越多,村级集体经济的“家底”也越来越厚实。如何管好用好这些资金资产,是对我们村级组织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长期以来,部分村庄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集体“三资”管理混乱、重大事项决策不民主等问题,这些不仅是廉政风险点,更是影响发展、制约稳定的“绊脚石”。通过审计,可以帮助各村发现管理上的漏洞和制度上的短板,倒逼村级组织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资产处置、工程项目、民主监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推动村级事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这既是对村干部的一种严管和厚爱,更是构建现代乡村治理新格局、实现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全乡上下,尤其是各村的党员干部,必须从这个高度来认识和把握此次审计工作,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二、聚焦核心任务,以精准有力的举措确保审计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这次审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紧扣审计重点,严格审计程序,确保审计工作不走过场、不留死角,真正审深、审透、审出实效。
第一,要精准锁定审计监督的重点内容。审计不能“撒胡椒面”,必须靶向发力,聚焦群众最关心、问题最易发的关键领域和环节。根据上级要求和我乡实际,本次审计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村级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规性。要全面审查各项收入是否及时足额入账,是否存在“小金库”或账外账;各项支出是否真实合规,有无虚列开支、白条抵库、公款私存、违规发放津补贴等问题。特别是对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专项补助资金、社会捐赠款物等要一笔一笔地过,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二是村级集体“三资”管理的规范性。要彻底摸清各村的资产、资源“家底”,核查资产的购置、登记、使用、处置是否合规,集体土地、山林、水面等资源的发包、租赁、出让程序是否公开透明,合同签订是否规范,承包款、租赁费是否按时足额收取。要坚决纠正和查处那些暗箱操作、低价包租、侵占集体利益的行为。三是村级工程项目建设的廉洁性。要对近几年来村里实施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项目进行全过程审计,重点审查项目的立项决策、招投标、物资采购、工程款支付、竣工验收等环节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规避招标、虚报冒领、层层转包、偷工减料等问题,严防项目建成、干部倒下的情况发生。四是各项惠民政策资金的落实情况。要重点关注各类涉农补贴、救灾救济、危房改造、社会保障等资金的发放流程,核实发放名册和实际到户情况是否一致,是否存在优亲厚友、虚报冒领、截留挪用、克扣侵占等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这些领域是审计的重中之重,必须投入最强的力量,进行最严格的审查。
第二,要严格遵循科学规范的审计程序。审计工作专业性、政策性、纪律性极强,必须依法依规、严谨细致。审计组要制定科学严谨的审计方案,明确审计范围、内容、方法和时限。在具体操作中,要坚持客观求实,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为准绳,不偏听偏信,不主观臆断。要广泛收集证据,不仅要查阅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书面资料,还要通过实地勘察、走访群众、个别谈话等方式,多渠道、多角度地印证情况,确保每一个审计结论都有充分的证据支撑,能够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乡纪委、财政所、农经站等相关部门要做好专业指导和协同作战,确保审计工作的专业水准。
第三,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审计工作原则。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目的是“体检治病”,而不是“一棍子打死”。我们的村干部长年扎根基层,工作非常辛苦,为我乡的发展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主流是好的。审计工作中,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原则:要把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与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要把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无意过失,与为谋取私利的故意行为区分开来;要把因政策界限不清、制度不健全造成的偏差,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违规行为区分开来。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要进行客观分析、准确定性,既要严肃处理那些主观故意、性质恶劣的违纪违法问题,也要保护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干事的干部,真正做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激励广大基层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三、强化组织领导,以协同高效的机制保障审计成果全面转化运用
审计的生命力在于运用。如果审计成果被束之高阁,那么审计本身就失去了意义。必须建立健全强有力的组织协调和结果运用机制,形成监督、整改、问责、完善制度的闭环管理,切实做好审计工作的“后半篇文章”。
首先,要压紧压实各方工作责任。乡党委对全乡的审计工作负总责,要加强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我作为乡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班子其他成员要按照分工,抓好分管领域和联系村的审计工作。各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56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