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与驻村第一书记XX同志进行政治谈话的材料
根据组织安排,今天我们与XX同志进行一次政治谈话。主要目的是共同回顾总结自2025年X月派驻XX村担任第一书记以来的工作情况,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明确方向,帮助你更好地履职尽责,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
总的来看,自驻村以来,XX同志能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在XX局党组的领导和支持下,迅速转换角色,扎根基层,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普遍认可。
一、主要表现和成绩
(一)突出政治建设,筑牢战斗堡垒。
XX同志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刻认识到建强村级组织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你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协助XX村“两委”班子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组织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帮助村党组织提升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在你的带动下,村党组织生活更加严肃规范,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行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聚焦主责主业,推动强村富民。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XX同志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的使命,在推动强村富民方面取得了扎实成效。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力。你坚持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对全村脱贫户和监测对象进行常态化走访,确保了“不落一户、不漏一人”。根据2025年上半年统计,XX村未出现返贫致贫现象。二是产业发展路径清晰。你深入调研XX村的资源禀赋,积极对接XX局的资源优势,成功引进了XX香菇种植和XX鲈鱼养殖两个特色产业项目,有效盘活了村集体闲置资源。截至2025年8月,这两个项目已带动超过80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约15万元,实现了村民和集体“双增收”。根据测算,2024年至2025年,XX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长12.5%以上。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你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协调推动完成了村内最后1.5公里的道路硬化工程,使全村道路硬化率达到99.7%以上。同时,你密切关注民生,协调解决了部分片区季节性用水紧张问题,确保了全村自来水和电网覆盖率稳定在100%。在你的努力下,XX村的5G网络通达率也于2025年实现了全覆盖,为发展智慧农业和农村电商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践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
XX同志能够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你坚持“五天四夜”驻村工作制,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与村民拉家常、听民意、解难题。对于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你总是第一时间响应,积极奔走协调。如在解决XX组与XX企业多年的土地流转历史遗留纠纷问题上,你不畏艰难,先后组织了十余次协调会,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化解了长期存在的矛盾隐患。这些务实的举动,让你真正走进了群众心里,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四)严守纪律规矩,树立良好形象。
在基层工作中,XX同志能够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驻村工作各项纪律要求。你坚持公私分明,从不利用职务之便为个人或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在项目申报、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你都能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主动接受村务监督委员会和群众的监督,展现了XX局外派干部清正廉洁、务实担当的良好形象。
二、存在的主要不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短板和弱项。这些问题既有共性原因,也有个性因素,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改进。?
(一)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有待加强。
从日常工作表现和谈心谈话情况看,你在理论学习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学习的主动性和系统性不强。存在“为学理论而学理论”的倾向,满足于完成上级部署的学习任务,但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充电”、挤时间深入钻研的自觉性不够。对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关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重要论述的学习,有时还停留在“蜻蜓点水”的层面,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的深入理解。二是学用结合不够紧密。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思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升。有时面对基层复杂局面和深层次矛盾,习惯于凭经验办事,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存在一定的“学用脱节”现象。
(二)工作落实的韧劲和穿透力尚有欠缺。
驻村工作千头万绪,需要有“钉钉子”的精神和一抓到底的韧劲。在这方面,你仍有提升空间。一是个别工作跟进不够及时。部分工作在安排部署后,后续的跟踪问效、督促检查做得不够到位。比如,对于村里制定的乡村旅游初步发展规划,虽然前期做了不少调研,但后续推进力度有所减弱,导致规划落地见效的进程相对缓慢。二是在攻坚克难上魄力有待提升。面对一些老大难问题或需要多方协调的复杂事项时,有时表现出畏难情绪,攻坚的锐气和“啃硬骨头”的决心还不够足。对一些工作虽然有想法,但在将其转化为具体行动、彻底解决问题方面,穿透力尚显不足。部分驻村干部轮换后进入角色慢、对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在你身上也曾有一定程度的体现。
三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56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