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镇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全镇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推进会,主要目的是深入分析当前我镇基层治理和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近期对XX村原主要负责同志的经济责任审计为契机,全面部署、系统推进全镇范围内的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这既是一次工作部署会,更是一次思想动员会和责任压实会。今天的会议,就是要明确一个导向: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只会越来越严;对干部的管理要求,只会越来越高。
刚才,审计监督组的同志简要通报了近期审计工作的初步情况和发现的一些共性问题,XX同志也结合分管领域提出了具体要求,讲得都很好,我都同意。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对基层治理的时代要求
回望过去,特别是自2023年以来,在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下,XX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24年,全镇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亿元,工业开票销售额达到92亿元,同比增长17%,服务业应税销售额也实现了24.4亿元,同比增长13%。进入2025年,各项事业继续保持着稳健向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已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7157万元,工业开票销售额达到47.54亿元。这些数据的背后,凝结着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汗水,也离不开在座各位村干部在基层一线的默默耕耘和无私奉献。大家在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民生服务等各项工作中,付出了艰辛努力,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此,镇党委、政府是充分肯定的。
然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发展越是向前,越要警惕潜在的风险;工作越是深入,越要直面隐藏的问题。近期,镇审计监督组对XX村原主要负责同志开展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这不仅是干部管理监督的常规动作,更是对一个村级组织进行的一次全面“政治体检”和“财务体检”。从审计进点会反馈的情况和初步掌握的线索来看,一些在其他地区审计中反复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在我镇部分村居同样存在,甚至在个别方面还比较突出。
综合分析来看,当前基层治理中存在的短板和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财务管理制度执行的“宽松软”。部分村级财务管理仍然停留在较为粗放的阶段,存在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的问题。比如,有的村存在大额资金支出无集体决策会议记录佐证,甚至出现白条抵库、自制凭证报销等严重违规现象。有的村在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上程序不规范,合同签订、资金拨付存在随意性,为权力寻租留下了空间。还有的村集体资金使用效益不高,账目往来不清,甚至存在集体资金被挪用、侵占的风险。这些问题看似是财务上的小事,实则反映了财经法纪观念的淡薄,是侵蚀群众利益的“第一道裂缝”。
第二,重大事项决策程序的“形式化”。民主决策是基层治理的生命线。但审计实践发现,一些村在重大项目建设、大额资金使用、集体资产处置等关键事项上,“四议两公开”制度执行不严不实。有的决策过程“走过场”,表面上开了会、举了手,实际上是少数人甚至是“一霸手”说了算。这种“家长制”作风,不仅压制了民主,更容易导致决策失误,造成集体资产的重大损失,引发干群矛盾,破坏基层政治生态。
第三,集体“三资”管理监督的“模糊化”。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是群众最为关切的焦点,也是最容易滋生腐败的温床。一些村的资产台账不清晰、家底不明白,存在账实不符、资产流失的问题。有的村集体资产资源对外发包、租赁时,没有经过规范的评估和公开程序,合同价格远低于市场公允价值,导致集体利益严重受损。对“三资”管理的监督乏力,实际上就是对群众“钱袋子”的不负责任。
这些问题,虽然只发生在少数村、少数干部身上,但其危害不可小觑。它不仅会造成集体资产的直接损失,更严重的是,它会动摇党的执政根基,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侵蚀群众的获得感和信任感。因此,开展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绝非小题大做,而是刮骨疗毒、防微杜渐的必要之举,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一招。全镇上下必须对此有足够清醒的认识。
二、深化思想统一认识,准确理解经济责任审计的战略内涵
开展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查账、对账的技术性工作,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理解其背后的政治意义、发展意义和保护意义。
首先,这是检验政治忠诚、衡量履职担当的“经验交流”。村党组织书记作为“一线总指挥”,其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的是财务,考察的却是政治。审计要看的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关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重大决策部署,是否在基层得到了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那些惠农利民的资金,是否真正用到了刀刃上?那些强村富民的项目,是否真正实现了预期效益?审计结果,将直接反映出一名村干部是否真正站稳了人民立场,是否具备驾驭复杂局面、推动一方发展的能力和担当。可以说,一份干净的审计报告,就是一份合格的政治答卷。
其次,这是护航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净化器”。当前,我镇正处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冲刺和“十五五”规划科学谋篇的关键时期。一个地方的发展环境好不好,基层治理是重要的晴雨表。如果一个地方村务混乱、账目不清,矛盾纠纷不断,那么再好的政策、再大的项目也难以落地生根。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就是要清除那些阻碍发展的“绊脚石”和“拦路虎”,规范基层权力运行,营造公平、透明、高效的治理环境。一个财务清晰、决策民主、风清气正的乡村,才能真正吸引人才、留住资本,为我镇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再者,这是关心爱护干部、促进健康成长的“防火墙”。严管就是厚爱,监督就是保护。组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目的不是为了把干部“审倒”,而是为了把问题“审出来”,把风险“审清楚”,从而更好地保护干部。通过审计,可以帮助村干部及时发现自身在履职过程中存在的盲区和误区,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小错误铸成大悔恨。同时,审计结果也是组织部门评价、考核、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于那些经得起审计检验、敢于担当、干净干事的干部,组织上要大胆使用、予以重用;对于那些存在问题甚至违纪违法的,则要依规依纪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三、聚焦关键压实责任,全力推动审计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做好新时期的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做到审计全覆盖、问题真整改、制度长效化。?
第一,要擦亮审计监督“利剑”,在精准发现问题上求突破。审计的生命力在于质量,权威性在于精准。镇审计监督组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敢于较真碰硬,依法独立开展审计工作。审计内容要聚焦重点,不仅要盯住财务收支的合规性,更要关注重大经济决策的科学性、集体“三资”管理的规范性、重点项目建设的效益性以及各项涉农补贴资金的落实情况。要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把群众的呼声作为审计监督的第一信号。审计方法要创新,不能仅仅满足于翻凭证、对账本,要更多地运用数据比对、延伸调查、现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56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