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自治县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专题宣讲会上的宣讲稿
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怀着崇高的敬意和强烈的使命感,齐聚一堂,共同学习研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这部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集中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思想旗帜和行动指南。根据XX自治区党委的统一部署和XX市委的工作安排,我来到XX自治县,与同志们一道,深入学习领会这部重要著作的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
当前,全党全国正处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对于我们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今天,我将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XX篇章”这一主线,结合XX自治县的实际,与同志们交流三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一、把握时代脉搏,深刻认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重大意义与核心要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出版发行,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部著作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5月至2024年12月期间的重要文献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复杂背景下,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光辉历程。学习这部著作,首先要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把握其蕴含的重大意义。
(一)在理论创新中彰显真理力量,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系统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与实践路径,这是其最为鲜明的理论贡献。书中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根本性质,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个是”,既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大突破,也为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
更为重要的是,书中对“两个结合”特别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作出了深刻阐释,指出这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这一重大论断,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植于中华文明沃土的历史必然性,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高度自觉,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打开了广阔空间。这不仅是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更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遵循。
(二)在战略擘画中展现宏大格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行动纲领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全书共18个专题,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开篇即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作为全书的总纲,系统阐明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随后的专题,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安全、外交、党建等领域展开,全面部署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各项战略任务。
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到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到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从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到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再到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直至最后强调“把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这一系列战略部署,构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它清晰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时代课题,为我们各项工作提供了精准的“路线图”和“施工图”。
(三)在风险应对中彰显斗争精神,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制胜法宝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书中收录的多篇重要文献,都是针对治国理政实践中遇到的重大现实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及国际变局中的焦点难点问题展开的。
面对“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书中强调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斗争,强调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面对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复杂形势,强调要以“九个以”的实践要求,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强烈历史担当,为我们在惊涛骇浪中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二、坚持学以致用,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XX自治县高质量发展新实践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不能停留在书本上、口头上,必须紧密联系XX自治县的实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XX自治县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必须用好这部“思想宝库”,从中找思路、找答案、找方法,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一)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关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论述,为我们指明了主攻方向。对XX自治县而言,推动高质量发展,最核心的就是要壮大实体经济,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近年来,XX自治县在产业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产业结构不优、产业链条不长、龙头企业不强等问题依然突出。对照2025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要增长5.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要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要增长5%以上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出路就在于坚定不移地走产业兴县、工业强县之路。
一是要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上求突破。传统产业是我们的家底,不能简单抛弃。要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例如,我们的农产品加工业,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从简单的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品牌化运营转变,提高产品附加值。
二是要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上育先机。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布局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XX自治县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禀T赋,在发展清洁能源等方面具有潜力。今年以来,县里召开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暨重大项目推进会,强调要加快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这就是抢抓机遇、谋求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正确抉择。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引进一批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要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上做文章。XX自治县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是宝贵的财富。要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中关于美丽经济的理念,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要高水平规划,精心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和特色文旅品牌,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变成“金山银山”,激发居民消费潜能,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系统部署,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XX自治县作为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山区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必须扛起的重大政治责任,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十四五”规划以来,XX自治县在乡村振兴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得到了上级肯定。进入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五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我们的任务更加繁重。今年2月,县里召开了年度农村工作会议,对全年的“三农”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我们要以钉钉子精神,把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首先,要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这是乡村振兴的前提。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同时,要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通过发展配套产业、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让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
其次,要做大做强乡村特色产业。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XX自治县的“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XX特色鸡、肉牛、肉羊等养殖业,以及优质水果等种植业,目标是到2025年建成多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这是一个非常清晰的发展路径。要围绕这些特色产业,强化科技支撑,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像XX县供销社助力农民增收的模式以及发展“微菜园”“微庭院”等庭院经济的做法都是值得总结推广的有效探索。
再次,要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从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完善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同时,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让农村既有“面子”更有“里子”,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深刻阐明了“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检验我们学习成效的最终标准,就是要看人民群众的生活有没有得到切实改善,急难愁盼问题有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XX自治县2025年的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增长6%以上,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以上。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数据,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民生承诺。兑现这份承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一要突出抓好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要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要大力发展就业帮扶车间,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
二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医疗等社会事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56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