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区安全隐患整改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

在2025年全区安全隐患整改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全区安全隐患整改工作调度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我区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并对下一阶段的隐患整改攻坚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刚才,区安委办的同志通报了全区相关隐患的排查整改情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几个单位也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分享了经验,剖析了不足。总的来看,前期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问题和挑战依然不容忽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各项工作的底线和红线。做好安全隐患的整改工作,事关发展大局,事关社会稳定,责任重于泰山。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化思想认识,保持高度警醒,深刻把握隐患整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安全生产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松懈。必须从政治、发展和民生的高度,深刻认识抓好隐患整改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
    (一)清醒认识当前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复杂性。今年以来,全区上下按照统一部署,持续开展了多轮次、全覆盖的安全生产大检查行动。截至上月底,全区累计组织检查组1200余次,排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近8000家次,共发现并登记在册的各类安全隐患达到3500余项。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其中约3325项已完成整改或已制定明确的整改计划并正在推进,整体整改率达到了95%左右。这个数字表面看尚可,但不能盲目乐观。剩下的5%,约175项隐患,是难啃的“硬骨头”,其中重大隐患占比不低,主要集中在消防安全、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有限空间作业等高危领域。特别是材料中提到的,以小服装加工作坊为代表的“三合一”“多合一”场所,火灾隐患尤为突出,这些场所量大面广、隐蔽性强,一旦出事,极易造成群死群伤。我们必须认识到,存量隐患尚未清零,增量风险又在不断出现,安全生产的压力仍在持续加大。
    (二)深刻汲取近期各类安全事故的惨痛教训。安全事故是血的教训,是最具警示意义的教科书。放眼全国乃至全球,2024年以来,各类安全事故警钟频传。例如,发生在今年4月的*省*市一处化工企业的储罐爆炸事故,以及6月份发生在*开发区的建筑施工平台坍塌事故,都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深入分析这些案例,其背后暴露出的共性问题惊人地相似:安全意识淡薄,视规章制度为无物;主体责任悬空,安全管理流于形式;隐患排查不深不实,整改措施避重就轻;应急准备不足,关键时刻处置失当。这些发生在别处的事故,对我们而言就是沉痛的警示。必须举一反三,深入反思我们自身工作中是否存在类似的问题和漏洞,坚决克服“风险离我很远”“事故不会发生在我这里”的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
    (三)始终站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政治高度来推动工作。安全是发展的“1”,没有了这个“1”,后面再多的“0”都没有意义。抓好安全隐患整改,是检验我们是否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的经验交流,是检验我们干部队伍担当作为、履职能力的重要标尺。一个地方如果连最基本的安全都保障不了,那么高质量发展就无从谈起,营商环境的优化、民生福祉的增进都会成为一句空话。全区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必须提升政治站位,将安全隐患整改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守护一方平安,为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良好环境。
    二、聚焦关键环节,实施精准攻坚,坚决打赢安全隐患动态清零的歼灭战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面对当前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风险,必须拿出超常的决心和过硬的举措,集中力量、精准发力,推动隐患整改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
    (一)开展拉网排查,建立精准动态的管理台账。排查是整改的基础。必须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立即组织开展一轮更深入、更彻底的“回头看”和“再排查”。此次排查要突出“全”和“深”。“全”就是要实现地域和行业的全覆盖,不仅要覆盖规上企业、重点项目,更要延伸到小微企业、九小场所、沿街商铺乃至城乡接合部的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确保不留死角、不漏一户。“深”就是要穿透表面看本质,不能满足于看资料、听汇报,要直插现场、深入一线,对照标准规范,逐一排查设备设施、工艺流程、作业环境、人员资质等各个环节。对于排查出的每一个隐患,都要严格按照“五落实”的要求,建立精准的动态管理台账。这个台账要明确隐患的具体情况、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时限和整改标准,并实施销号管理。区安委办要加强统筹,利用信息化手段,将全区的隐患台账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实现实时更新、动态跟踪、预警提醒,确保每一项隐患都在有效监控之下。
    (二)实施分类施策,全力攻坚重点领域的顽瘴痼疾。隐患有大小、风险有高低,必须有所侧重,抓住主要矛盾。一是要全力整治重大火灾隐患。这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紧盯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仓储物流、学校医院、养老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对消防设施缺失损坏、疏散通道堵塞、违规用火用电、易燃可燃材料装修等问题,必须采取果断措施,该停产的停产,该查封的查封。消防部门要发挥专业优势,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对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实施挂牌督办,全程跟踪指导整改。二是要系统治理身边多发频发的安全隐患。要高度关注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燃气安全、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老旧小区设施老化等问题。要组织街道、社区、物业等力量,开展常态化巡查,加强宣传教育,引导群众自觉规范用气用电行为,从源头上消除身边的风险。三是要综合施策解决小服装加工作坊的消防难题。对于这类问题,必须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一方面是“堵”,对那些安全条件差、拒不整改、存在重大现实危险的作坊,要依法依规、坚决予以取缔关闭;另一方面是“疏”,要积极引导和规划,研究设立符合安全标准的集中生产区域,鼓励作坊主入园入区、升级改造,帮助他们从根本上改善生产条件,走上安全发展的轨道。
    (三)创新监管模式,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在传统的人防、物防基础上,必须大力推动技防的应用,向科技要安全、要效率。要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全区一体化的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比如,在危化品企业、粉尘涉爆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等高危领域,推广安装在线监测、视频监控、智能传感等设备,实现对重大危险源的24小时不间断监控。当出现参数异常、违规操作等情况时,系统能够自动报警,并第一时间将信息推送给企业负责人和监管人员。通过技术赋能,变被动处置为主动预防,实现对安全风险的“吹哨”预警和早期干预,从而有效提升全区安全生产的整体智治水平。
    三、压实各方责任,强化协同作战,构建齐抓共管的安全治理工作格局
    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单位能够包打天下的,必须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监管、企业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共治格局,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一)拧紧扣牢责任链条,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安全生产的责任体系必须清晰明确、环环相扣。要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各街道(乡)是安全监管的“最后一公里”,必须把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55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