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2025年秋季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组织召开这次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研判当前及今秋一个时期全市森林草原防火面临的严峻形势,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刚才,市气象局、林草局、应急局等部门负责同志分别汇报了秋防工作准备情况和形势分析,南部、中部、北部三个防区的指挥同志也作了发言,讲得都很好,问题找得准,措施提得实,我完全同意。
当前,我市已进入秋季森林草原防火的关键时期。做好这项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全市社会大局稳定。各责任单位务必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深刻认识今秋防火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复杂性,迅速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决打赢今秋森林草原防灭火这场硬仗。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增强秋季森防工作的紧迫感与责任感
进入秋季以来,防火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压力交织叠加,整体形势不容乐观。各部门、各单位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坚决克服麻痹思想、松懈心态和侥幸心理,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准备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
首先,从气象条件看,火险等级持续偏高。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今年秋防期间,我市整体气温较常年同期将偏高0.5℃至1.0℃,大风天气发生频率略多,而降水量则与常年持平。高温、大风、物燥是引发森林火灾最危险的“催化剂”。这些不利的气象因素叠加,意味着林内可燃物将变得异常干燥,火灾发生的概率和蔓延的速度都将大幅增加,火险总趋势将处于正常偏高水平。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有科学依据的客观判断。
其次,从火源管控看,人为因素风险突出。回顾近五年的火灾成因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市发生的森林火灾绝大多数是人为因素引发的。秋季是农业生产、户外活动的高峰期,随意烧荒、焚烧秸秆、野外用火、祭祀用火以及林区吸烟等行为屡禁不止构成了最主要的火灾隐患。特别是林缘地带的农事用火,管控难度极大,一旦失控,极易“火烧连营”,酿成大灾。历史数据显示,春季和秋季是我市火灾发生频率最高的季节,这一规律性特征要求大家必须将火源管控作为防范工作的重中之重。
再次,从基础能力看,短板弱项依然存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森林防灭火工作,持续加大投入,我市的救援装备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部分区域的防火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部分早期修建的瞭望塔、检查站、蓄水池等设施存在老化失修问题,难以满足当前高强度防火工作的需要。此外,火险预测预警的科技化水平还有待提高,基层专业防扑火队伍的实战能力也需要通过不断演练来巩固。这些都是在部署工作时必须充分考虑并着力解决的现实问题。
面对严峻复杂的防火形势,任何的掉以轻心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任何的疏忽大意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全市上下必须立刻绷紧防火安全这根弦,迅速进入临战状态,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全力以赴做好秋防各项准备工作。
二、聚焦关键,精准施策,全面提升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
打赢秋季森林草原防灭火攻坚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环节,下足“绣花”功夫,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地见效。要围绕“防得住、早发现、快处置”的目标,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防控体系。
第一,强化源头管控,筑牢第一道防线。防火工作的核心在于“防”。必须把功夫下在火灾发生之前,严管严控野外火源。一是要严格落实野外火源管理规定。在防火期内,要依法划定并公告森林防火区和防火期,严禁一切野外用火。林草、公安、应急等部门要组织联合执法力量,加大巡查频次和密度,对林区、牧区、旅游景区及林缘地带等重点区域实施不间断巡护,做到“见烟就查、见火就罚、违规就究”。二是要加强对重点人群的教育和管理。针对林区作业人员、牧民、游客等群体,要通过签订责任状、发放宣传单、播放警示片等多种形式,反复宣传防火法规和安全用火知识。三是要科学有序推进秸秆清理工作。农业农村、林草等部门要指导乡镇、村屯做好秸秆的综合利用和有序清除,坚决杜绝在林缘、地头随意焚烧秸秆的行为,从根源上消除火灾隐患。
第二,强化科技赋能,提升监测预警效能。传统的“人海战术”和瞭望塔监测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防火要求。必须向科技要战斗力,大力推进“智慧森防”建设。在这方面,无人机技术的应用是重要的突破口。我市南部防区已在应用“无人机+”模式进行火源管控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市防火指挥中心也已采购了无人机装备,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下一步,要系统化、规模化地推进无人机灭火新技术的应用。一要加快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要将无人机巡护系统作为地面巡护和卫星遥感监测的重要补充,实现对重点林区的高频次、全覆盖动态监控。二要设定并实现高标准的技术应用目标。无人机巡护系统不仅要“看得见”,更要“看得准”。要参照国家《森林草原防火无人机巡查技术规范》确保所应用的AI烟火识别算法准确率达到95%以上,热成像相机的分辨率不低于640×512像素,力争将火情识别的误报率控制在1%以下,漏报率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三要形成完整的技术应用与评估闭环。应急、林草等部门要牵头制定详细的无人机应用融合战法实施方案,不仅要包含日常巡护、火情侦察、辅助指挥等内容,还应涵盖数据采集分析、灾后损失评估、生态恢复辅助决策等后期应用,形成一套完整的“侦、察、打、评”体系。
第三,强化队伍建设,确保应急保障坚实有力。专业高效的扑火队伍和充足可靠的物资装备,是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关键。一要确保人员力量时刻在岗待命。我市森林消防专业大队现有派驻中队实有力量467人这是大家的核心骨干力量。各防区、各中队必须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确保所有队员思想不松、状态不减,随时能够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二要确保装备物资全面完好。市森防指各成员单位要立即组织对所有防火设施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修和盘点。从运兵车辆、扑火机具,到通信电台、无人机,再到瞭望塔房、营房驻地,都必须进行细致检查,确保完好率达到100%。今年市森林消防专业大队预算安排了468.58万元用于采购15辆新车,这批装备要尽快到位并形成战斗力。对于短缺的物资,要按照预案要求,立即补充到位,做到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三要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排查中发现的森林消防大队靠前驻防点维修等问题,相关部门要特事特办,加快进度,务必在进入高火险期前完成,为一线队员提供可靠的驻防保障。同时,要抓紧开展森林防火业务技能培训和扑火队伍实战演练,重点加强风力灭火机、高压水泵、无人机等新装备的操作训练,提升队伍的协同作战和安全扑救能力。
三、压实责任,强化协同,凝聚秋季森防工作的强大合力
森林草原防灭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单位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合唱”。必须进一步压实责任、健全机制,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第一,明确责任分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要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55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