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学校2025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XX学校2025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依照《XX学校2024—2026年发展规划》,2025年为“XX学校常规管理落实年”。紧扣这一主题,学校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把常规管理抓严抓实抓细,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持续提升。
    一、工作思路
    健全完善常规管理制度,继续遵循“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的工作思路,坚持“不折腾,不懈怠”,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改革,全力推进“1136”工程。即巩固强化1个领导核心——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升打造1个工作亮点——多元化发展性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调整充实3支管理队伍——党建队伍、级部主任队伍和学生管理队伍;规范落实6项重点制度——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制度、教职工考评制度、教学质量分析制度、全员育人导师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和首课思政负责制。
    二、工作目标
    1.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2.开发实施“多元化发展性校本课程”。
    3.深化提升“学生多元化发展性评价”机制。
    4.优化拓展“百名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工程”。
    5.推进“首课思政负责制”常态化实施。
    6.巩固“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常规化运行。
    7.促进“初小衔接教育教学”扎实开展。
    8.确保学校安全工作“两手抓两手硬”。
    三、工作措施
    (一)与时俱进,优化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
    1.依法依规办事。落实《XX学校党组织会议议事规则》《XX学校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XX学校党总支书记和校长沟通制度》《“三重一大”事项决策议事规则》,切实履行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主体责任,保障校长及学校领导班子依法依规行使职权,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等工作有序高效运行。
    2.立足学校实际。促进学校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明确党组织和党员的主体意识、主业意识和主角意识,积极主动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到教书育人的本职岗位上;实施党员、青年教师“双培养”工程,把党员教师培养成骨干、把青年教师培养成党员;重视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及其阵地建,逐步健全党团队一体化育人机制。
    3.创建党建品牌。遵循“一校一品”党建要求,以创建学校党建品牌为契机,梳理、规范、提升各项党建工作,彰显学校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党组织的认知度和影响力,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促进党组织的创新发展和学校高质量发展。
    (责任处室: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团队)
    (二)以校为本,开发实施“多元化发展性校本课程”
    1.五育并举,实现校本课程“多元化”。在原有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开发实施以“中医药文化”“语文诵读”、“数学增智”、“体育艺术全面开花”为主线的“多元化”校本课程,通过课程开发、课堂研究、社团建设、竞赛活动等路径,努力打造“多维共进,学科共生,育人共融”的特色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纵深提升,探究校本课程“发展性”。结合学校实际,做好课程的纵深化发展规划,针对不同的学段采取不同的措施、实施不同内容。在学科主题的引领下,将各类校本课程开发成阶梯性上升、螺旋性提高的全学段覆盖的课程体系,让校本课程体现“发展性”的理念,转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3.立足本校,彰显校本课程“有特色”。立足“迎春”本色、践行“迎春”精神,将校本课程与“迎春特色”相结合,在坚持迎春特色教育的基础上,打造迎春校本品牌。以《节气中的中草药》特色校本课程为基点,挖掘其他校本课程中的迎春元素,以点带面,建立全面“迎春化”的校本课程内容。
    4.聚焦素养,发挥校本课程“衔接性”。坚持三级课程理论,践行校本课程的补充性、特色性原则,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将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衔接为一体,聚焦学生的素养提升,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做好素养提升的校本课程实施,让学生在校本课程学习、实践中能够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
    (责任处室:小学部教务处)
    (三)重心下移,提高党员干部和学生的管理能力
    1.建立学校党建办公室,探究、实施把党支部建立在级部或者教研组。结合学校实际,与学校办公室整合成立学校党建办公室,设立党建办副主任一名(由办公室主任兼任);在合适时机,将各党支部成员调整到以级部成员或者教研组成员为主,切实发挥党员教师在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中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2.进一步推进级部负责制的落实。组织实施级部主任竞聘上岗(先从初中部实施),落实级部主任的学校中层管理干部副职待遇,明确其岗位职责和管理考评办法,逐步级部集中办公、级部为单位考核的管理评价机制过渡,以此实现学校教育教学以及管理工作的深化、细化和基层化。
    3.加强政教处、团委等处室部门管理力度基础上,健全强化学生会、共青团等学生团体组织的管理职能,在一日常规检查、早中晚三个课外时段巡查、升旗仪式、路队管理监督等活动检查中,充分挖掘发挥各级各类学生组织的重要作用,加强学生管理的自发性、群众性、即时性和有效性。
    4.修订完善教职工考核方案。进一步推进考核评价的人文关怀和纪律约束相结合,根据国务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病假期间生活待遇的规定》(国发〔1981〕52号)有关要求,对相关人员考核事宜作出相应规范;结合学校实际,对于考核单位划分等环节作出相应调整。
    (责任处室:办公室、教务处、团委)
    (四)面向全体,促进多元化发展性评价再提升
    1.结合好《XX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细则》和《XX学校“百名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工程”实施办法》。一是逐步扩大、落实学科教师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主体责任,把“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转变成教师自觉、纳入常规管理与期末考核;二是进一步优化“百名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工程”,在覆盖范围上、梯队递进上加大力度,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受惠受益,提升综合素养。
    (责任处室:初中部教务处、政教处、家教办)
    2.在实践中修订完善《XX学校(小学部)学生多元化发展性评价方案》。一是更加注重“发展性”维度的评价设计与实施,更加注重年级之间、学段(初小)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体现育人的“全过程”;二是更加注重学校方案、制度、计划、总结的规范性和一体性,形成一个主题鲜明、框架严谨、层次分明、标准科学、条理清晰、表述准确的评价机制;三是尝试探究“多元化发展性评价”课题化开展模式,坚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以课题研究指导引领工作实践,促进评价机制的构建和运行。
    (责任处室:小学部教务处)
    (五)质量第一,组织好各阶段教学质量分析会
    1.级部主任为各级部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在教务处指导督促下,按要求组织级部质量分析会,撰写并传达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并通过质量分析报告分析班级、教师成绩,找出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在教师、学生及家长等层面采取的措施,整改提升级部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2.教务处作为学校教学质量第一责任处室,教务主任要切实在各年级质量分析会的组织管理、信息搜集、数据分析、目标制定、整改方向、解决策略等环节发挥把关和主导作用。
    3.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指导教务处统筹、调度各级部教学质量分析会,指导督促教务主任对级部主任的质量分析报告把关、审核,在问题分析、整改方向、目标设计、整改措施等关键环节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具体要求,给予帮扶支持;包保级部的校级领导要全程参加会议,要有针对性、可行性的点评发言。
    (责任处室:初中教务处)
    (六)常规常态,推动“首课思政负责制”落到实处
    1.统一思想认识。以《XX学校“首课思政负责制”实施方案》为统领,各学段利用《育人点情景手册》、结合学科教学内容提炼育人点,打造有理论依据、有实践验证、有学段梯度、有学科辨识度的首课思政教学体系,实现育人主题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实现“全课程育人”。
    2.建立“(1+1)+X”首课思政课程体系。第一个“1”突出思政教育方针,明确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劳动教育4大主题,贯穿各学段、学科教学;第二个“1”指学科育人点,各学段通过提炼育人点实现育人主题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X”指类型丰富的特色校本课程,可结合重大时政热点、学校文化、地域文化、传统文化等自主设计。
    3.强化教研引领。各级部要将首课思政纳入日常教研范围,定期开展首课思政集体备课,上好首课思政示范课。教学管理干部要加强首课思政教研指导,通过开展持续性听评课、线上线下集体教研等活动指导教师上好首课思政。要开展首课思政小课题研究,全面提升教研水平。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54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