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共筑幸福路——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专题党课

奋进新征程,共筑幸福路——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专题党课

同志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和自豪的心情,共同庆祝我们XX自治区成立60周年。在这片辽阔壮美的高天厚土上,60年光阴如白驹过隙,却镌刻下了改天换地的历史雄篇。今天,我作为XX村的党委书记,也作为这片土地的儿子,想和大家一起,回望我们走过的波澜壮阔的道路,看一看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从何而来,想一想我们未来的美好光景要怎样去创造。我讲的主题,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党的坚强领导是根本保证,党的好政策是幸福源泉,跟着党走是光明大道。
    一、回望峥嵘岁月,深刻感悟党的坚强领导是根本保证
    同志们,我们常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XX。对于我们这片土地而言,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XX,更没有我们今天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幸福生活。
    在座的老党员、老同志们都还记得,60多年前,我们的家乡是什么样子?那时的XX,处于黑暗、落后、残酷的封建农奴制度之下,广大劳动人民挣扎在生死线上,没有人身自由,更谈不上丝毫尊严和权利。是党中央高瞻远瞩,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期盼,领导了XX的和平解放与民主改革,彻底砸碎了封建农奴制的枷锁,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第一次成为了自己和这片土地的主人。这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是我们命运的根本转折点。
    1965年,XX自治区的正式成立,更是我们发展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它标志着我们在祖国大家庭中,正式走上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光明大道。从那一刻起,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XX的发展开启了全新的篇章。党中央始终心系XX、情牵高原,将XX工作置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位置,为我们擘画了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的宏伟蓝图。
    回首一甲子,从和平解放的曙光,到民主改革的春雷;从自治区成立的欢庆,到改革开放的浪潮;从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到新时代“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的全面推进,哪一步,不是在党的英明领导下稳步前行?哪一项成就,不饱含着党的亲切关怀和巨大心血?党中央先后召开七次XX工作座谈会,每一次都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制定了符合XX实际、顺应人民期盼的特殊方针政策。正是有了党的坚强领导这个“定盘星”和“主心骨”,我们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才能在雪域高原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党的领导,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体现在我们发展的每一个细节里,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中。它就像是我们头顶的太阳,温暖着高原的每一寸土地;就像是雅鲁藏布江奔流不息的江水,为我们带来了无穷的生机与活力。离开了党的领导,我们的一切发展和进步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我们回望60年风雨历程,得出的最深刻、最根本的结论。
    二、细数惠民之策,深刻感悟党的好政策是幸福源泉
    如果说党的领导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保证,那么党制定的一系列好政策,就是我们幸福生活的直接源泉。60年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极高的惠民政策,覆盖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民族团结、文化繁荣、生态保护等方方面面。这些政策如春风化雨,滋润着雪域高原,也深刻改变着我们XX村的面貌。
    首先,在经济发展上,我们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大家知道,我们XX地处偏远,自然条件相对艰苦,自身发展的底子薄。但是,国家通过强大的财政转移支付和项目倾斜,为我们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来看一组最新的数据。根据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消息,2024年,我们自治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性地达到了2765亿元,比上年增长了6.3%。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我们创造财富的能力越来越强。再看我们老百姓的腰包,2024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55444元,我们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达到了21578元,分别是1965年的121倍和135倍!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我们每一户家庭热气腾腾的生活。
    具体到我们XX村,大家感受肯定更深。就拿我们村正在推进的“XX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项目”来说,总投资超过4600万元,这笔巨大的资金,绝大部分都来自于上级的财政支持。项目要为我们做什么?要修路、要改造给排水管网、要安装路灯、要美化环境。这些过去我们想都不敢想的大工程,现在在党的好政策下,都变成了现实。还有我们村的特色养殖业,从最初的几户散养,到今天成立了“XX村特色牦牛养殖合作社”,年产值突破500万元,这背后离不开政府在技术培训、小额信贷、市场对接等方面的持续扶持。这些政策,是真金白银的投入,是实实在在的帮扶,是我们增收致富最可靠的“公开讲话”。
    其次,在民生保障上,我们拥有了一张覆盖全面的“幸福网”。党和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最好的资源向民生领域倾斜。
    在教育方面,我们实行的是“三包”政策和15年免费教育。从幼儿园到高中,孩子们上学不仅不要钱,国家还管吃、管住、管学习费用。我们XX村的标准化学校,是2022年利用国家“全面改薄”专项资金翻新重建的,教学楼宽敞明亮,多媒体设备一应俱全,师资力量也越来越强。现在,我们村每一个适龄孩子,都能在家门口的学校里接受到优质的教育,一个都不少。这在过去,是几代人的梦想!
    在医疗方面,我们享受的是农牧民免费医疗政策。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重病有保障。我们村的卫生室,这几年经过标准化改造,不仅药品齐全,还配备了基本的诊疗设备,并且通过远程医疗系统,与XX县人民医院的专家直接连线。村民们看病拿药,大部分费用都能直接报销。去年,我们村的XX老人突发心脏病,通过绿色通道及时转到县医院抢救,大部分医疗费用都由医保和大病保险承担了,家庭没有因为一场大病返贫。这张医疗保障网,就是我们最安心的“护身符”。?
    此外,还有农牧民安居工程,让我们告别了低矮破旧的土坯房,住进了宽敞明亮、安全抗震的新藏房;还有覆盖全民的养老保险,让我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还有生态岗位补贴,让我们在保护绿水青山的同时,也能收获金山银山。每一项政策,都精准地对接了我们的需求,解决了我们的急难愁盼,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坎上。
    三、亲历山乡巨变,深刻感悟跟着党走是光明大道
    同志们,理论说再多,不如我们亲眼看一看,亲身比一比。我从小在XX村长大,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我都无比熟悉。闭上眼睛,我还能想起三十年前村子的模样。那时候,村里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人走一身泥,车子根本开不进来。家家户户住的是土坯房,窗户小小的,屋里黑乎乎的,冬天漏风,夏天漏雨。全村人的收入,就靠着几亩薄田种点青稞,养几头牛羊,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那时候,谁家要是能买一辆自行车,那都是全村人羡慕的“大户”。
    大家再睁开眼睛,看看我们今天的XX村!一条条平坦宽阔的水泥路,像洁白的哈达,铺到了每一户人家的门口,小汽车、摩托车可以直接开到院子里。一排排崭新漂亮的藏式新居,白墙红顶,在蓝天白云下格外亮眼,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接上了国家电网,用上了无线网络,客厅里的大电视能看到全国的新闻,不少家庭还用上了冲水厕所和太阳能热水器。
    过去我们愁收入,现在我们想的是怎么让收入更多元。除了传统的种养殖业,我们村的牦牛养殖合作社每年给入股的村民分红,人均就能增加近万元收入。村里的年轻人,有的外出务工,有的开起了藏家乐,有的通过电商平台把我们村的土特产卖到了全国各地。我们村的大学生XX,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利用学到的知识帮助村里搞起了旅游规划,现在一到节假日,来我们村体验藏家风情的游客络绎不绝。村民的腰包,是实实在在地鼓起来了!
    过去我们愁教育、愁看病。现在,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老人们在村里的卫生室就能看病拿药,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健康、自信的笑容。我们村里还建起了文化广场、篮球场、农家书屋,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晚上,广场上跳锅庄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欢声笑语传遍了整个村庄。
同志们,这种变化,是翻天覆地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村的变迁,就是整个XX自治区60年沧桑巨变的一个生动缩影。这一切是怎么来的?不是靠神仙皇帝,不是靠什么人的恩赐,就是靠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用我们勤劳的双手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52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