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对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两项整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刚才,相关部门对实施意见和行动方案进行了解读,几位同志也分别作了具体部署,讲得都很到位,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化认识,深刻把握“两项整治”的时代内涵与战略意义
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是市委、市政府立足XX发展全局、着眼长远未来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这既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也是不容错失的发展机遇。全市上下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两项整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第一,这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激活发展潜能的根本举措。长期以来,我市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依然存在,土地利用碎片化、低效化现象较为突出,建设用地“天花板”日益趋紧,耕地保护红线压力持续加大。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核心就是要通过对农用地、建设用地、乡村生态和历史文脉的系统性重塑,破解“地从哪里来”的难题。这不是简单的“田变田、地变地”,而是一场深刻的国土空间治理革命。通过整治,可以盘活存量、优化增量,为重大项目落地、优势产业集聚腾挪出宝贵空间;可以打破城乡要素流动的壁垒,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更多地流向乡村,为城乡融合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这盘棋如果走活了,XX的高质量发展就有了坚实的空间保障。
第二,这是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和美乡村的内在要求。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切的民生福祉,也是乡村振兴最直观、最基础的外在体现。“千万工程”的成功实践昭示我们,一个干净、整洁、有序、美丽的乡村环境,是留住乡愁、吸引人才、发展产业的基础。当前,我市农村人居环境虽有较大改善,但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比,与建设省级和美乡村示范县的目标相比,仍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脏乱差”等顽瘴痼疾,打一场全面、深入、持久的攻坚战,让XX的乡村真正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幸福家园,成为吸引市民休闲度假、激发全域旅游活力的重要载体。?
第三,这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实现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两项整治”本身就是一项系统性的生态工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旨在修复乡村生态系统,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聚焦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是筑牢乡村生态屏障的关键环节。将这两项工作协同推进,就是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家园,确保XX的发展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二、聚焦重点,系统施策,全力开创“两项整治”的崭新局面
“两项整治”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艰巨,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注重统筹兼顾,精准发力,务求实效。要牢牢把握“怎么做”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高质高效推进。
(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要突出系统集成,构建国土空间新格局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开创性工作,必须高点站位谋划、高标准组织实施。要严格按照“135”工作思路,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所谓“135”工作思路,即紧扣“一个总体目标”,坚持“三个核心原则”,抓好“五个重点任务”。
“一个总体目标”,就是通过系统性的整治和修复,构建城乡融合、集约高效、生态宜居的国土空间新格局,为XX市乡村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土地要素保障。
“三个核心原则”,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多规合一。任何整治项目都必须与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紧密衔接,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无序开发。二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把生态保护修复摆在突出位置,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确保整治活动不破坏生态环境,反而要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三是坚持农民为本、共建共享。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保障农民权益,确保整治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把项目区打造成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五个重点任务”,一是高标准实施农用地整治。要以永久基本农田为重点,大力推进“小田并大田”,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推广应用现代农业科技,着力提升耕地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力争到2028年,全市新增和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超过30万亩。二是高效率实施建设用地整理。要以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为核心,通过村庄搬迁撤并、空心村整治、工矿废弃地复垦等方式,优化村庄布局,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整理出的建设用地指标,要优先保障乡村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三是高水平实施乡村生态修复。要统筹推进区域内的山、水、林、田、湖等生态要素的综合治理,加强水环境整治,如此前我市投入超过5亿元启动的内河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就体现了我们系统治理的决心。要持续推进矿山修复、水土流失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打造功能完善、健康稳定的乡村生态系统。四是高品位实施乡村风貌提升。要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和自然景观风貌,开展村庄设计,整治“赤膊房”,保留乡村肌理,传承历史文脉,避免“千村一面”,打造一批具有XX特色的宜居宜游美丽村庄。五是高质量实施产业融合发展。土地整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要将整治与产业导入紧密结合,利用整治出的土地资源和改善后的生态环境,积极培育和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实现全面提升,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已经进入了提档升级的新阶段,必须从“清脏”向“治乱”拓展,从“村庄”向“田园”延伸,从“一时清洁”向“长效管护”转变。
首先,要加快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治好不易,管好更难。必须加快建立健全“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五有”长效机制。“有制度”,就是要完善村规民约,将门前“三包”、垃圾分类、厕所管护等纳入村民自治范畴。“有标准”,就是要制定清晰、可操作的村庄保洁、绿化管护、设施维护等标准体系。“有队伍”,就是要稳定和建强村庄保洁员队伍,探索公益性岗位、社会化服务等多种模式。“有经费”,就是要建立政府投入为主、村集体和村民合理分担、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经费保障机制。“有督查”,就是要建立常态化的督查考核和“红黑榜”制度,确保长效管护落到实处。
其次,要坚持系统治理统筹发力。环境整治不能只满足于“盆景”好看,必须追求全域“风景”秀丽。要围绕“门户节点、交通沿线、村庄内部、田园郊野”四个重点区域,实施网格化、地毯式治理。门户节点要突出特色,成为展示XX形象的“第一窗口”。交通沿线要做到干净整洁、绿化有序,打造美丽的风景线。村庄内部要彻底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实现“净化、序化、绿化、美化”。田园郊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50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