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在学习贯彻县委十四届十次全会精神研讨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县委十四届十次全会精神。刚才听了几位同志的发言,很受启发,也倍感压力。全会报告高屋建瓴、催人奋进,为我们擘画了现代化新XX建设的宏伟蓝图。这几天,我反复研读报告,结合自身工作进行思考,既心潮澎湃,也深感责任如山。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学习,从个人角度,谈几点不成熟的思考和体会,与其说是发言,不如说是一次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思想汇报,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深感信心之珍贵,更觉责任之重大
全会报告最鲜明的一个感受,就是“提气”和“鼓劲”。报告开篇就用一系列扎实的数据为我们描绘了上半年全县发展的稳健态势,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4%、连续45个月保持全市第一,省级平安县实现“二十连创”等成绩,让我们每一位身处XX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都倍感振奋。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它雄辩地证明,XX的发展基本盘是稳固的,发展势头是强劲的,我们完全有能力、有底气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信心比黄金更珍贵。全会精神,首先给予我们的就是这份宝贵的信心。这种信心,不仅仅来源于对过去成绩的总结,更来源于对“时”与“势”的深刻洞察。放眼宏观,国家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XX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机遇就在眼前;审视自身,产业平台加速崛起,城乡融合深入推进,“扩中提低”成效显现。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兼而有之。
然而,在被这股信心洪流包裹的同时,我内心更多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我时常问自己:面对这样的大好局面,我们每一个干部,特别是作为一名基层工作的负责人,应该以什么样的状态去承接这份信心?又该以什么样的作为去回应这份期待?全会报告中提出的“聚力创新、实干争先,加快共富先行、实现跨越赶超”的目标,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信心越足,我们肩上的担子就越重;蓝图越美,我们脚下的路就越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去丈量。这份信心,对我们而言,是动力,更是压力;是鼓舞,更是鞭策。它要求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彷徨,必须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全县发展的大局中,将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行动。
二、正视“本领恐慌”,反思“实践差距”
对照全会精神,我常常反思,我们当前最大的挑战或许并非来自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而是源于我们自身能力与新时代新要求之间的差距。全会报告中强调要“做深做透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两篇大文章’”,要“构筑适合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生态”。这些新理念、新战略、新打法,对我们干部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专业素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
坦白说,我个人就时常感到一种“本领恐慌”。比如,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时,对于前沿科技、数字经济、资本运作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储备还远远不够,与企业家、专家的对话有时会“隔行如隔山”,导致服务不够精准、支持不够有力。又比如,在推进“千万工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中,我们习惯于传统的行政指令式工作方法,对于如何运用市场化逻辑、社会化力量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往往思路不清、办法不多,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
这种“本领恐慌”的背后,是“学”与“干”的脱节。我们常常满足于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满足于文件的圈阅转发,但真正静下心来系统学习、深入钻研的时间却很少。对上级的政策精神,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导致在具体执行中,要么机械照搬,要么变形走样,难以做到创造性地贯彻落实。
同时,我也深刻反思到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我们常说要“大兴调查研究”,但扪心自问,我们的调研是否真正沉了下去?是“走马观花”多,还是“解剖麻雀”多?是坐在办公室听汇报多,还是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问计于民多?我们对全县发展的大局有了解,但对一个村、一个社区、一个企业的具体情况,对群众最真实的想法和最迫切的需求,是否做到了如指掌?这种“实践差距”,导致我们的决策有时会脱离实际,工作部署难以直击要害,影响了全会精神在基层的落地生根。
三、感受“民生痛点”,审视“作风堵点”
全会报告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人民。报告中提出要持续优化公共服务,不断提升民生福祉。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检验我们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成效的最终标准,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结合我县的一些社情民意渠道反馈,我注意到,今年上半年,我县12345热线受理的民生诉求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城市建设与物业管理、劳动社保、教育资源均衡问题。这些数据背后,是一个个具体的“民生痛点”。比如,老旧小区的停车难、电梯加装难问题;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城乡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7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