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我市“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总结回顾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效,并就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进行全面部署和动员。希望通过这次会议,能够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方向、压实责任,推动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再上新台阶。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挑战,准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是经济指标稳步攀升,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我们欣喜地看到,2024年,我市农业GDP实现了4.5%的较快增长,在全省的排位中成功升至第四位,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进入2025年,上半年农业GDP增幅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各项指标均好于预期,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作用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在项目资金争取方面,我们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全年共争取到中央财政竞争性资金近4亿元,这一数额占到了全省同类资金总额的一半,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为未来的发展储备了充足的“弹药”。
二是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安全底线日益牢固。我们始终将保障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粮食安全、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三个安全”防线构筑得更加坚实。在粮食生产方面,我们克服了部分时段不利天气的影响,夏粮生产再获丰收,秋粮作物长势喜人。在安全生产监管方面,我们加强了对渔业、畜牧业等高风险领域的隐患排查和风险预警,有效防范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在农产品质量方面,我们持续深化源头治理,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较高水平。
三是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工作作风展现新貌。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以昂扬的斗志和务实的作风,奋战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干事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给农产品市场和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变数。从自身发展看,我市农业发展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农业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不高、品牌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我们必须深刻汲取近期在系统内发生的违规吃喝等典型案例的教训。这些问题的发生,暴露出我们在干部教育管理、队伍作风建设上还存在薄弱环节,个别干部的纪律意识、规矩意识还不够强。这警示我们,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作风建设必须常抓不懈。我们绝不能因为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盲目乐观,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坚守底线,筑牢根基,全力保障农业农村发展的安全稳定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稳定是发展的基础。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我们都必须始终将“三个安全”作为不可逾越的红线、必须坚守的底线,抓在手上、扛在肩上。
第一,要毫不动摇地抓好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头等大事。我们要坚决扛起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确保任何时候粮食的饭碗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一是要稳面积。要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要将任务逐级分解,层层压实责任,确保每一寸基本农田都种上粮食。二是要提单产。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提升耕地质量。要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依靠科技创新挖掘增产潜力,力争在单产上有新突破。三是要强储备。要健全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合理布局储备库点,确保储备粮数量充足、质量可靠,在关键时刻能够调得出、用得上。
第二,要常抓不懈地抓好农业生产安全。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农业生产领域点多面广,季节性强,风险隐患交织,容不得丝毫麻痹和懈怠。一是要防范自然灾害风险。当前正值主汛期和台风多发期,极端天气事件可能频发。我们要树立“防大汛、抗大灾、救大险”的思想,加强与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的沟通协作与信息共享。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特别是针对海上天气,要做好预警信息的及时发布和渔船的调度管理,确保渔民生命财产安全。要完善应急预案,备足防灾物资,组织好技术指导服务,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二是要防范疫病传播风险。要加强对重大动植物疫病的监测预警,特别是要做好秋冬季高致病性禽流感、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要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坚决防止疫情的发生和蔓延。三是要防范操作管理风险。要加强对农机手、渔民、养殖户等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杜绝违章作业,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第三,要从严从紧地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最大的民生。我们必须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一是要在源头管控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健全农产品“三前”收储运环节的质量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引导生产主体严格执行农兽药使用规定,从源头上杜绝违规用药行为。二是要在重点治理上求突破。要持续深化农产品、水产品重点品种的药物残留问题攻坚治理,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大抽检频次和覆盖面,保持高压态势,形成有力震慑。三是要在全程追溯上见实效。要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将更多生产经营主体纳入平台管理,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要从严把好重点品种上市前的质量安全关口,对不合格产品,坚决予以查处,决不允许流入市场。
三、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奋力开创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在守好安全底线的基础上,我们必须主动作为,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对此,要着力把握好“四个方向”。
第一,念好“山海经”,做优区域特色农业。我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中部平原、东部沿海、西部岗岭、环XX山脉,地形地貌多样,为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广阔空间。我们不能“抱着金饭碗讨饭吃”,必须因地制宜,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一是要科学规划布局。要立足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进行系统性、前瞻性的规划。比如,XX沿海地区可以大力发展现代海洋牧场和智慧渔业;XX岗岭地区可以重点发展精品林果、生态茶园和林下经济;XX平原地区则要集中力量建设高产高效的现代粮食产业带和设施农业基地。二是要强化项目支撑。发展特色农业,必须要有项目作为载体。要围绕规划布局,提前做好农业项目的谋划和储备工作。要瞄准市场需求,精心策划一批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强、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把全市农业的大盘子做优做强。
第二,做强“土特产”,做大产业集群优势。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我们要围绕全市规划的六大百亿级农业产业集群,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全产业链开发,让“土特产”真正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金疙瘩”。一是要在延链补链上做文章。要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向下游延伸产业链,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向上游拓展,建设标准化的原料生产基地。要大力发展冷链物流、仓储保鲜等配套产业,解决好农产品“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二是要在品牌培育上求突破。要强化品牌意识,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知名品牌。要加强品牌宣传推介,讲好品牌故事,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影响力,推动我市农产品从“卖得掉”向“卖得好”转变。三是要在融合发展上添活力。要积极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休闲采摘、观光农业、乡村民宿等新业态,让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礼品,不断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
第三,绘成“新画卷”,打造和美乡村样板。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要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努力绘就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一是要强化市级统筹。从市级层面,我们将着力建设好“两环一带”三大和美乡村示范片区。这三大片区是我市和美乡村建设的“领头雁”和“样板间”,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率推进,确保建成一片、示范一片。二是要鼓励县级创新。各地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地形地貌和产业基础,着眼长远,加强统筹,积极开展县级片区的规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6897.html